APP下载

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效果

2020-08-10查蓉珍

中国伤残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支气管镜动脉血颅脑

喻 玫 查蓉珍

(成飞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成都 610091)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往往会处于意识不清状态,咳嗽反射也会明显减弱甚至消失,无法实现自主性的排痰,致使痰液等大量分泌物淤积,导致患者发生窒息、肺部感染等严重后果,危及生命安全[1]。临床上常采用气管切开的方法清除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但气管切开属有创侵入性操作,容易发生水肿,肺部感染风险较高,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2]。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对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就此研究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1日-2018年8月1日笔者医院收治的4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经头颅CT与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价均不超过8分,预期生存时间10天以上,排除合并心肝肺肾重症器官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者,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后,与患者家属签订《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3例。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41-60岁,平均(46.2±3.9)岁;GCS评分3-8分,平均(6.5±0.4)分;气管切开时间6-52小时,平均(28.7±6.3)小时。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龄40-59岁,平均(46.1±3.8)岁;GCS评分3-8分,平均(6.4±0.5)分;气管切开时间6-50小时,平均(28.6±6.4)小时。2组间资料比较(P>0.05)。

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予以规范的神经外科常规临床治疗与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早期进行常规浅部吸痰,即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气道的湿化程度与分泌物量,当患者脉搏、呼吸频率、血压显著波动,呼吸音减弱,氧合指数急剧降低,气道出现痰鸣音,则按照无菌原则将无负压状态的吸痰管置入支气管分叉处,患者出现咳嗽或者遇到明显阻力时,向外部提拉约1cm后,打开负压,向上旋转着吸痰,每次吸痰时间控制在15秒之内,氧合指数低于85%后立即暂停吸痰,给予高浓度吸氧,直至氧合指数高于95%。观察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早期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即每天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灌洗气道1次,其余时间与对照组相同,采取常规浅部吸痰。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具体操作为:吸痰前给予高浓度吸氧10分钟,在气道内滴入2-3ml 2%的利多卡因后,通过气管套管置入纤维支气管镜,分左右两侧进行吸痰,当痰液粘稠或者有痰痂形成,则进行多次局部灌洗,总量不超过100ml,并吸出全部痰液。

3 评价指标:比较2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等肺通气功能指标和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屏气时间过长(>10秒)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

4 统计方法:运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的t检验或x2检验分析,统计学意义以P<0.05确定。

5 结果

5.1 2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2组患者吸痰前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P>0.05);2组患者吸痰后的肺通气功能指标皆明显优于吸痰前(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

5.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屏气时间过长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21.7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17%(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讨 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往往需要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及时抢救,但是气道黏膜在早期受到刺激后,容易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形成高分泌状态和局部水肿,从而会对患者的吞咽和呼吸功能产生严重影响[3-4]。同时,重症颅脑损伤初期患者的颅内压水平明显升高,恶心、呕吐等症状较为常见,极易引起反流、误吸的发生,气道中大量的分泌物和误吸物如果不能及时排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给预后造成不利影响[5-6]。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和误吸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吸痰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在采用常规浅部吸痰的过程中,大多是根据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经验,对患者的吸痰征象进行主观判断才进行吸痰,而该方法是不可视的,难以将呼吸道深处的分泌物和误吸物全部吸出;而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方法,能够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可视化的吸痰操作,能够较好的弥补单纯常规浅部吸痰的不足,更有利于降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阻力,促进肺泡扩张[7],从而大幅改善患者的肺通气功能。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气道黏膜出血、屏气时间过长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笔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方法,在纤维支气管镜的视野下,能够更加精准的进行局部吸痰操作,可以有效的减少气管纤毛与气管管道之间的摩擦,降低气道黏膜损伤风险[8],更有利于呼吸功能恢复,从而显著的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支气管镜动脉血颅脑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舒适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经支气管镜下药物灌注治疗气管支气管结核导致腔内阻塞的效果观察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勘误声明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多脑池沟通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进展
带你了解电子支气管镜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