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式自体血在脊柱手术中的对比研究及护理配合
2020-08-10何艳霞吴浩俊莫美珍张晓春
何艳霞 吴浩俊 莫美珍 张晓春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广东 湛江 524001)
异体血源短缺,血液长期供不应求是我国目前医疗用血的基本现状。异体输血存在费用昂贵、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易传播传染性疾病等问题。为解决用血紧张、输血安全性问题,我院自2010年6月-2018年10月为32例脊柱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血液回收机自体血液回输方法和传统异体血输血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本组32例,估计失血量>1000ml的手术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28-57岁,平均40.3岁,椎间盘摘除、滑脱复位融合内固定术17例,脊柱骨折复位融合内固定术15例,均无感染及术区污染。
2分组:3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6例。术中动态监测Hb和HCT,在Hb< 70g/ L (Hct< 0. 24) 或血压波动者,观察组使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方法,对血容量纠正不足病例,术中追加少量异体血;对照组予按传统异体血输入方法。
3 血液回收输注操作方法:手术开始前将储血器、分离转筒、转筒废液袋、 回输袋、 连接管、 冲洗用等渗盐水袋及配置好的抗凝剂等物品分别按要求安装在自体血回输机上,并用抗凝剂冲洗储血器,量约100 ml。血液回输按进血-清洗- 排空的程序连续进行,术中切开皮肤后,用预先准备好的抗凝吸引管将患者伤口内血液吸出并与抗凝剂混合,抗凝剂滴速为1gtt/1-2秒,流入储血器中,当储血器中的血液达到800 ml时,可用等渗盐水进行分离、清洗、净化处理,细胞碎片、 脂肪颗粒、游离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等被分流到一废物袋内,将浓缩血细胞排入输血袋内,术中直接回输给患者。
4 观察指标:分别记录2组出血量和输血量;2组在手术结束时复查血常规,记录术前和术后即刻HCT、RBC、HGB结果;术中观察输血过程及输血后并发症。
6 结果
6.1 2组患者术中出入血量比较: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在(1572±48)ml,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633±52)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 05);观察组回收血输注血量,平均(871±37)ml,其中12例患者未输异体血,4例输入回收血后,再输入异体血,平均(300 ±34)ml;对照组异体血输入量平均(950±44)ml,异体血输入量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 05),见表1。
表1 2组出入血量比较
6.2 2组患者术后血常规结果及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血常规中RBC、Hct、Hb结果显示2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 . 05),见表2;异体血输入患者术中2例出现寒战,1例出现低热,考虑输血反应引起,经处理后缓解;而观察组无出现不良反应病例。
表2 2组血常规比较
讨 论
脊柱部位血管、神经丰富,手术出血多,尤其是一些复杂,大型脊柱手术,往往需输入大量的同种异体血。由于异体血源紧张,血液长期供不应求,且输入后常引起溶血性和过敏性反应、 同种免疫反应和免疫抑制、 传播疾病等并发症,尤其容易发生在大量输血的患者[1-3]。因此,如何解决用血紧张,减少输血的风险并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问题成为我国目前的研究重点。
本研究在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方法,有效解决了用血紧张和输血安全性问题。血液回收机能对术野中的血液快速收集、分离、净化,并将直接回输体内,既解决了血源不足, 又减少异体血输血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感染和肿瘤细胞种植的危险性[4]。且起到节约用血、免输库存血功效[5-6]。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血常规(HCT、RBC、HGB)结果和术中出血量比较(P0.05),说明2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其中观察组75%患者术中未输异体血,25%患者在输入回收血后,再输入异体血,输入量平均为(300±34) ml,异体血输入量与对照组(950±44)ml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自体血回输能满足脊柱手术的用血,并大大减少异体血的用量。有研究表明,经处理的自体血液中含有大量红细胞,其红细胞比容可高达 60%-70%, 输注后能迅速纠正因短时间内大量失血造成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情况,并且血液自体回输可即刻提供与患者安全相容的常温同型血液,保证了重要器官的氧供,且不会对血细胞、 蛋白抗原等血液成份产生免疫反应,无需检验血型的交叉配血,无输错血之忧,可解决特殊血型(RH 阴性) 病例的供血问题。术后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较异体输血者轻,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更快[7-8]。自体血回输机回收血液是在密闭的管道内进行,血液不被污染,血中破碎细胞及有害成分可被排到废液袋中,从而提高了输血的品质,使红细胞活力较库血好,携氧能力强,治疗效果好[9]。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血常规显示2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回收自体血和异体血都能为患者有效提供浓缩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使手术顺利进行。但输血过程中,对照组2例出现寒战,1例出现低热,考虑输血反应引起,经处理后缓解;而观察组无出现不良反应病例。黄光桃[10]报道输血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发热、发生率为1.68%,且输注血42.26%、红细胞41.29%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更高。过敏的发生主要与受血者对血液制品中所含某种蛋白或物质过敏有关,存在过敏体质、抗-IgA 抗体的受血者更加容易出现过敏性不良反应,另外病程长、多次输血也会引起过敏性输血不良反应,以单纯性荨麻疹、风疹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制品输注所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以血浆、红细胞为主,这是因患者易对血浆蛋白、血浆蛋白衍生物过敏所致。采用自体血回输方法时,应该密切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出血风险。原因与术中肝素浓度大小有关,浓度过小,达不到抗凝治疗的目的,若浓度过大会引起自发性出血。因此,在手术中掌握合理的肝素浓度。(2)凝血异常。与自体血在洗涤、离心过程中去除的血小板、凝血因子和血浆蛋白,回输的自体血量以及回输血液中少量残余的肝素等因素有关[11]。一般认为,术中出血量<3000ml时,患者的血浆及蛋白丢失在安全范围内,血小板数量虽然减少,中少量的回输自体血可保持凝血功能基本正常[12]。但在出血量超过3000ml时,特别是大量自体血回输时应监测凝血功能。(3)血液成分破坏。吸引管口径过细、室温较高(超过23 ℃)及回收液中的骨碎屑等,均可引起血细胞机械摩擦和破坏,应严格控制室温,选择口径合适的吸引管,并使用过滤器,彻底滤出骨碎屑成分,同时保持引流管通常,以减少机械摩擦和血细胞破坏。采用自体血回输方法时,术中正确的护理配合是手术的顺利进行的关键。以下是笔者几点建议:(1)做好术前心理宣教,向患者说明自体血回输的优点是可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且安全有效,尽量减少患者术前对输血的恐惧、焦虑心理。(2)严格无菌操作,术前护士应积极配合麻醉医师做好血液回输机的安装,术中做好更换红细胞替换袋回输血液的无菌操作。护士应熟练掌握正确使用装置,熟练掌握常见报警故障处理,保证整个系统管路的通畅,防止管道漏气、脱落,折叠。更换各种引流袋时应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包括冲洗的生理盐水,红细胞替换袋和废液袋的更换,严防污染。(3)注意观察和记录,血液回输过程中,密切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种不良反应,如发热、血红蛋白尿、敏反应及凝血异常等;记录术中出血量、回输血量及复查血常规及血气分析结果,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综上所述,回收式自体血回输可安全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病人,并在缓解血源紧张、节约病人费用和减少异体输血相关性疾病方面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