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供血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的方法及其效果探讨
2020-08-10文莉莉
文莉莉
(甘肃省武威市中心血站 甘肃武威 733000)
1 资料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5 月-2017 年5 月在血站工作的护理人员及2017年6 月-2018 年7 月血站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样本。参照组15 名,实施传统护理质量管理,年龄24-45 岁,平均(34.58±4.28)岁,主任及副主任各1 名,主管护师2 名,护师3 名,护士8 名,学历:大专8名,本科以上7 名;试验组20 名,成立质控小组,年龄23-45 岁,平均(34.09±4.24)岁,主任及副主任各一名,主管护师3 名,护师6 名,护士9 名,学历:大专9 名,本科以上11 名。两组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数据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价值。
1.2 方法
参照组:传统护理质量管理。试验组:质控小组,方法:(1)质控小组成立:以主任及副主任作为组长、副组长,将其他18 名护理人员分为3 组,每组6 名,推选小组长,质控小组成立。(2)培训:按照质量管理标准,定期开展人员培训,严格要求护理人员学习血站管理规范、质量管理方法、改进措施,明确护理人员职责,指导护理人员质量检查及记录方法。(3)质控方法:首先,每小组护理人员人手一本质控手册,对自我工作进行检查及评估,及时发现工作不足,总结、归纳、整改,后由小组长分析,针对问题对护理成员提出整改建议,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管理效果。其次,针对血站工作内容加强宣传力度管理,内容以分工明确、制度健全、执行能力等为主,正确引导护理工作人员,确保护理质量。同时小组长针对献血活动设计,采用多样化、多形式的方式,利用现代化媒体技术传播献血知识、献血流程等,提高公民的献血意识。第三,采血工作期间,献血环境干净整洁,为献血者提供舒适、便利、安全的献血环境及服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采集血液前,再三强调核查工作;加强技能培训,使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操作要求无菌环境,小组长监督,从而减少献血不良事件。第四,采集完毕,制备期间按照成分血操作技术执行,严格检验、监督制备过程中使用的空袋、保养袋等质量是否合规,避免安全风险。第五,交付、贮存血液期间,严格按照操作标准及规范执行,按照血液、血型、标识分开存放,以发血原则“先进先出”应用,提高血液使用效率。最后,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规范标准,加强消毒、清洁工作,操作要求无菌处理,严格执行个人防护工作,根据废物管理规范处理垃圾,定期对人员手、采血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及细菌检测。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管理效果包括:献血者及用血医院满意度、采血期间护理不良事件、一次穿刺成功率。其中,献血者及用血医院满意度应用质控小组自拟护理满意度评定表,满分100 分,分值高表示满意度高;不良事件包括:采血动作粗鲁、流血不畅、溶血、采集血量误差、一次穿刺成功率。接受问卷调查献血者60 名,用血医院10 所。由主任及副主任统计不良事件及一次穿刺成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用计算机软件构建的数据库SPSS21.0 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卡方检验处理;唯有数据差异P<0.05,统计学价值存在。
2 结果
2.1 献血者及用血医院满意度分析
试验组献血者及用血医院的满意度比较参照组更高,P<0.05,详情见表1。
?
2.2 采血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分析
试验组采血期间护理不良事件比较参照组少,试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参照组高,P<0.05,详情见表2。
?
3 讨论
健全的血站护理质量管理是保障护理质量的前提。因此,在护理质量管理期间,根据不同的管理需求及人员能力选用管理方法。为了,本站为了提高护理质量采用质控管理小组,经实践结果显示:试验组献血者、用血医院满意度、采血期间护理不良事件及一次穿刺成功率相对比参照组,试验组满意度更高,护理不良事件更少,一次穿刺成功率更高,数据差异P<0.05。原因分析:(1)相对比传统管理,质控小组管理,护理人员分工明确,严格按照血站采供血要求及规定标准实施,未经允许,不实施采供血工作。同时质控小组按照需求划分不同的小组,小组长总负责监督工作及检查,护理人员之间相互配合,工作积极性强,工作效率高,从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2)为了避免发生献血不良事件,护理工作比较重视无菌操作及消毒处理,采血使用的用具、人员均进行统一性消毒,并按照消毒隔离标准,对采血环境进行消毒,不仅提高献血者舒适度、减少创伤,且这是对医院输血病人的一种负责,确保患者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血站采供血工作护理质量管理期间应用质控小组,献血者及用血医院满意度高,献血不良事件发生少,一次穿刺成功率,应在临床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