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排痰护理在慢阻肺患者中的应用疗效观察
2020-08-10陈建英
陈建英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医院 甘肃张掖 734000)
慢阻肺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要发病人群,本病主要表现为患者气流受限,且随着患者病程呈时间的延长,其病情逐渐加重,严重时患者合并呼吸衰竭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1]。临床中在治疗慢阻肺期间呼吸道通畅情况予以管理尤为重要,通过促进排痰能够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进而避免及肺功能下降问题。本研究对慢阻肺患者排痰护理方式进行分析,探讨振动排痰护理的应用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8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我院所收治的慢阻肺患者74例,分组方式为抽签法,组间分布为实验组(n=37)与参照组(n=37)。实验组慢阻肺患者男女比例24/13。年龄范围52-74(63.29±5.26)周岁。慢阻肺病程时间范围3-17(9.41±2.05)年。参照组慢阻肺患者男女比例22/15。年龄范围52-72(63.25±5.22)周岁。慢阻肺病程时间范围3-16(9.38±2.01)年。慢阻肺患者年龄、性别、慢阻肺病程时间范围统计结果具一致性(P>0.05),可比性校准结果合格。纳入标准:(1)患者认知功能正常;(2)经由科室会诊确诊为慢阻肺。排除标准:(1)生活不能自理;(2)合并多种慢性疾病[2]。
1.2 方法
参照组干预措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护理方法是振动排痰护理,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充分考虑患者耐受性及身体状态,准备振动排痰仪器,选择适宜的叩击头,并将仪器参数进行调整[3]。保持患者与叩击头之间的接触角度,并在胸廓容积扩大后,在胸部体表保持缓慢、匀速叩击头移动,按照左右顺序进行振动排痰,并针对患者背侧、脊柱、胸骨等位置分别予以震动[4]。每天使用振动排痰机3-5 次,每次用时间为10-15min,在操作期间需多注意其速度的控制,并根据患者接受程度调节振动排痰时间。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分数,满分5 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症慢阻肺症状越严重。记录患者护理6min 步行距离。通过《生活质量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满分100 分,≥80分为优,60-79 分为良,<60 分为差[5]。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74 例慢阻肺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 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前后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分数及6min 步行距离数据实施t 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均数±标准差)。2 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通过X2检验形式校准,检验表述方式为(n%)表示。P<0.05 为统计学意义校准基线。
2 结果
2.1 慢阻肺患者护理前后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分数比较
对比慢阻肺患者护理前后症状分数数据(见表1),慢阻肺患者护理前症状分数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护理后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分数低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
2.2 慢阻肺患者6min 步行距离比较
实验组护理前6min 步行距离(315.06±54.69)m,参照组为(315.98±54.25)m,t 值为0.0726,P 值为0.9422;实验组护理后6min步行距离(408.34±50.23)m,参照组为(338.02±61.57)m,t 值为5.3830,P 值为0.0000。对比慢阻肺患者6min 步行距离数据,慢阻肺患者护理前6min 步行距离具有一致性,P>0.05,实验组护理后6min 步行距离长于参照组,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2.3 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对比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情况(见表2),实验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91.89%)高于参照组(64.86%),组间具有明显差异,P<0.05。
?
3 讨论
慢阻肺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长时间受到疾病的影响,其气道内痰液量较大,且痰液过于粘稠,导致患者气道阻塞,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患者呼吸功能下降或甚至衰竭问题[6]。临床中,针对慢阻肺患者需对其呼吸道通畅程度进行管理,本研究对慢阻肺患者予以振动排痰护理,其结果显示,慢阻肺患者护理前症状分数、6min 步行距离具有一致性,实验组护理后咳嗽、咯痰、气短症状分数低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后6min 步行距离长于参照组,实验组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高于参照组[7]。与常规手动手工叩背方式相比,振动排痰临床应用效率更高,能够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每日对患者进行三次以上的震动排痰,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其运动耐受效果。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振动排痰护理期间,需提升患者的配合度,因此护理人员应在治疗前告知患者振动排痰的优势、治疗效果、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从而提升患者对振动排痰的依从性和配合度,能够有效提升振动排痰的应用效果[8]。
董俊杉指出,由于慢阻肺患者护理的要求较高,因而在给予患者护理指导中,应该采取全面的护理模式。通过震动排痰护理模式构建,能够在患者护理中帮助其改善护理方法,为患者护理质量控制和优化奠定了基础,因而患者最终护理工作实施的效果比较显著。同时在患者护理中,该法实施能够降低患者护理风险,对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一定促进性,所以符合患者护理需求[9]。安润霞等人通过研究指出,在给予慢阻肺患者护理指导中,实施震动排痰护理能够帮助患者改善临床症状,为患者护理工作改善奠定了基础。且在给予患者护理指导中,该模式实施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患者护理后症状积分改善明显,相关指标变化也具有明显优势[10]。所以能够符合患者的护理需求。本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比对中具有高度重合性,因而验证了慢阻肺患者护理中震动排痰护理模式实施的优势和价值,可推广到临床。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两组患者护理工作开展中,由于采取的护理方案不同,所以造成了患者最终护理效果有了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总体护理质量要好于对照组,在患者护理各项指标以及护理后生活质量改善评价中,实验组均要好于参照组。首先,通过对比患者护理前后咳嗽、咳痰、气短症状分数得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的各项症状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患者总体护理效果改善显著。其次,在患者六分钟不行距离测试分析中发现,实验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六分钟步行测试中,其步行距离较远。最后,在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情况对比中得出,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优良率较高,组内优良率为91.89%,而参照组患者护理后组内优良率仅为64.86%,二者之间对比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整体护理质量好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在慢阻肺患者护理指导中,给予患者震动排痰护理能够改善患者护理形式,为患者护理工作实施的质量改善奠定了基础,且在患者护理指导中,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水平。
综合以上结果,振动排痰护理于慢阻肺护理中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在其护理指导中,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患者护理工作实施的质量控制和改善奠定了基础,并且在给予患者护理指导中,该法实施能够更为精准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方案。降低了患者护理风险和差错,为患者自身护理工作实施的全面性控制提供了帮助,因而该护理方法应用能够符合患者护理需求,可以在临床护理中推广该种护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