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学生“思维断层处”教学

2020-08-09张亦雄

读写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张亦雄

摘 要 “思维断层”指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片面性、不稳定和间断性思维。学生出现“思维断层”具体的原因是不能将以往所学到知识与新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衔接起来,从而无法获得相应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 思维断层;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9-0185-01

小学数学教学,学生最难的一个点就是将新旧知识如何有效融合起来这一问题。本文借助于相应的典型错题,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进行分析,从而探究学生“思维断层”处的学习现状。

一、典型错题例子

(一)计算方法混淆处“断层”

有一个花台为正方形,靠墙而建筑,砖块每面的长度为20米,求花台的面积?学生错解:1.20×20=400(平方米)2.20×3=60(平方米)

(二)概念不清处“断层”

学生错解: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同样相等。(√)

二、分析“断层”问题

(一)思维障碍导致“断层”

在教学“周长与面积对比”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由于针对的是三年级数学,学生正在从以往的具体形象思维逐步转变为抽象逻辑思维,因为主要体现在形象思维角度,因此对于稍有难度的题目就显得力不从心,无从下手,自己的情绪无法有效控制,不能进行相应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注重引导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出现一定的思维障碍,从而导致思维断层出现。

(二)新旧知识导致“断层”

在教学“周长与面积对比”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对于周长的相关知识已经了解,但是经过一个学期时间的淡忘,不少学生已经不能较好地掌握相应的知识,而面积这部分知识是刚遇到的新知识,还不能有效掌握。新旧两种知识交融在一起,从而导致知识的断裂。

三、针对“断层”进行的对策

在三年级数学的“周长与面积对比”这部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在“复习与整理”部分展示出来。涉及到较多的知识点,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要对相关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关系。练习题目中的第10小题,让学生借助于方格纸将面积相等的不同长方形画出来,对它们的周长进行计算,并且在表格中进行准确填写。这部分知识的目标是让学生如何完整地看出表中的知识点,长方形面积相等,那么长和宽就比较接近,如果周长最短,当长和宽是一样的时候,周长就最短。三年级的小学生不能有效得出这样的逻辑结论,教师就要借助于相应的题目来进行验证,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猜测,并且进行有效的验证。

(一)扩展经验,激活思维断层的“衔接点”

将书本中80页中练习十九里面的第9题通过变形展示出来。出示例题:有一个正方形的池塘,得知周长为64米,求面积为多少?让学生将结果展示在黑板上。用周长来计算出边长:64÷4=16(米),然后用边长来计算面积:16×16=1056(平方米),教师引导:你的思考点表现在哪里?学生回答:从题目的已知条件中可以得知,周长是64米,由于这个荷花池是正方形,因此可以将四边的长度算出来,所以用64除以4,就等于16米,这样就能获得边长,接着算正方形的面积。由于是正方形,因此面积就是边长乘以边长,面积为1056平方米。设计意图:设计这样新颖的问题,让学生产生相应的思维来积极思考这个问题。教师这个问题让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但是他们相信有解决的方法,因此进行深层次思考。到底用30米的网格够不够呢?这就引导学生对周长和面积的关系进行充分的理解。

(二)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深层次思维断层训练

教师引导:如果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只是对长和宽进行相应的调整,就可以让周长变小呢?学生一:“改短长度,就可以了。”学生二:“认为可行,这样的做法是如果把长度改为8米,就可以让宽度变为48除以8等于6,6乘以4就等于24米,那么购买30米的网格就可以使用了。”教师引导:“王爷爷听到这个喜讯后应该非常高兴。但是,老师在想,假如面积没有改变,对长方形的長度和宽度进行了调整,这样就能将周长变小,请问这样的做法有一定的规律吗?如果有,那我们怎样来验证?”教师出示前面的两个例题进行分析。然后引导学生进行验证,从而得知改进策略。(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将思维断层的“真问题”引发出来,同时探究思维断层的“真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知识的能力。

四、“授之以渔”,改变思考策略

对比以往的“周长和面积”教学,本节课基于“真问题”下的思维断层教学优势毋庸置疑。采用问题探究的形式,有力拓展“周长与面积”的认识,充分完善“周长和面积”的认知结构。一些看似简单的问题,问出的却是学生的困惑,“怎样让面积不变,24米网格又够呢?”同时也问出了研究的起点,不让思维中断,并进行深入思考。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就要借助于相应的知识。让学生进行问题探究,让才能让“真问题”的课堂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才能找寻到学生“思维断层”处,让学生走得更稳,让课堂教学走得更宽广。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