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价值观视角下中小学公民教育项目研究的深化

2020-08-09耿平

读写算 2020年19期
关键词:公民教育深化核心价值观

耿平

摘 要 目前,我国中小学开展的公民教育项目研究,来源于美国。其主要活动为“六七四”模式,通过对社区公共问题的挖掘与分析,为社区及政府对公共问题的解决提供帮助。在核心价值观视角下,中小学公民教育项目研究应紧随新时代的需求,结合我国的国情,通过课内引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横向拓展,纵向深化。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公民教育;深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9-0138-02

著名公民教育專家檀传宝说,公民教育无疑是当代中国教育领域最最重要的主题。公民教育通常分为狭义的公民教育和广义的公民教育。狭义的公民教育旨在让学生了解他们与政府主要体制部分的关系,它向学生传授关于政府体制、制度运作和公民角色的知识。广义的公民教育的视野比较宽广、深入。它不局限在有关政府制度、公民义务和权利的知识,而是深入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政治体制等关系的价值层次中去,仅仅在课堂上或学校里是不可能充分了解当民主公民的道理的。在学校中进行狭义公民教育的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学校自治、接触社会、关心和参与社会事务。

一、公民教育项目研究的引入

公民教育起源于西方的欧美发达国家,现在推广的公民教育的原型是美国的公民教育。目前国内对公民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以郑州大学和北师大公民教育研究中心等为典型代表的高校专家学者层面开展的公民教育研究;二是“十一五”期间引进“中美合作公民教育项目”的首批五省市试验区开展的研究,他们基本严格按照美国公民教育中心提供的基本相同的模式——六步操作法。

二、公民教育项目研究的转型

(一)传统的公民教育

传统的公民教育,即2011年之前的公民教育。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其固定的活动模式,即“六·七·四”模式。“六”是指操作时的六个步骤,“七”是指在活动过程中填写的七个表格工具,“四”是指报告方案时的四个重点部分。而其中的部分表格,并不能完全适合教育者的研究,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也可以自行进行设计。

(二)公民教育的转型

美国中小学生的公民教育中有关于“什么是政府?政府是做什么的?”“政府成员从哪里获得权威,来制订、实施和执行法律、法规,以及如何处理关于法律、法规的争论?”的内容。再如,尼克松总统的“水门案”丑闻就是一个很好的现实事例。但这样的内容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对于七个表格工具,比较西方化,也不好驾驭,媒体信息很难捕捉,专业工具书很难读懂,活动途径过于单一等等,烟台市于2011年,开始区域范围内开展《中小学公民教育有效途径研究》的研究,该研究是在传统公民教育“六·七·四”模式的基础上,大胆拓宽研究途径,成立了调研听证式、专题教育式、学科整合式、课程开发式、环境改造式五个公民教育联盟,从调研听证、专题教育、学科整合、课程开发、环境改造,五个方面进行实验,取得了很好地成绩。

三、公民教育项目研究的深化

随着核心价值观的实施,为中小学公民教育项目研究的深化提供了更为方向性的指引,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明确目标,明确任务。为此,可以通过以下两种策略进行深化。

(一)注重课堂教学指导

结合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通过以下六种课型加以指导:

1.主题确立指导课,它的主要课堂任务是帮助学生建立责任、权利、公正等公民基本概念,提出、明确、选择出社区公共问题,并为资料收集做好出发前的准备。

2.资料收集指导课,它的主要课堂任务是探索信息来源渠道。引导学生思想,可以从哪些渠道获取资料呢?(社区居民,现代媒体,政府部门,学校管理……)

3.方案制定指导课,该课型的课堂主要任务,一是遴选收集来的政策法规,分析政策的优缺点,明确提交方案的部门,明确方案制定的要求、合作制定方案。

4.行动推进指导课,该课型的课堂主要任务是结合前期制定的活动方案,对行动计划进行回顾梳理,交流方案的落实情况及遇到的问题,对方案落实中发现的问题如何想办法解决进行详细交流。小组合作完善方案后,进行全班展示新方案,并指导方案如何更好地落实。

5.模拟听证指导课,该课型的课堂主要任务,一是现场模拟,每个小组在4分钟内完成小组陈述的内容,6分钟来回答听证员的提问;二是分组准备,筹划听证会,筹划各组需要的物质,需要参加的人员,筹划会议的时间、地点、邀请人员方式等。

6.反思评价指导课,该课型的课堂主要任务是,回顾整个研究的过程、出示评价的范畴、讨论制定评价标准、各组展示推介、分组评价,从个人与小组两个层面同步展开。

(二)生活化实践模式

生活化实践模式,即课内和课外双轨运行,探索模拟活动的组织模式和方法,研究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作策略。具体的可以分为情境感染模式、模拟训练式、志愿服务模式、自主治模式、联动推进模式。模式的呈现,可以规范和引领各学校、班级进行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也为学生的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报告奠定了基础。

(三)多元评价激励

多元评价激励,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教师个性评价及学校和教育部门提供平台三个层次探究评价活动的方法,以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

四、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报告的撰写

公民教育的实践活动报告是每一项中小学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总结与提升。结合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其基本的撰写格式为:

(一)标题及署名

标题应高度概括实践活动的核心内容,突出关键词,如 “关于与学校邻近集市问题的调查研究”“关于限塑令实施情况的研究”“关于招远水资源现状的问题研究”“学校周边小吃摊的调查研究”等,这样的标题,可以高度概括各自的实践活动内容,让人一看就明确是研究了什么。

(二)正文

1.问题解释

包括发现和确认社区中存在的公共问题,描述和解释所选择研究问题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政策分析

收集处理该问题涉及的法律或政策信息,评价可供选择的措施和政策(分析其优缺点)。如《城区燃放烟花爆竹现状的调查研究》,可以这样来撰写的:我市在燃放烟花爆竹管理上经历了三个阶段。1994年以前实行完全放开政策,1995年至1999年实行完全禁止政策,2000年至今实行限放政策。近几年来,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对城市环境越来越关注,要求加强燃放烟花爆竹管理的呼声也越来越高。2016年1月22日,市政府发布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的通告》,《条例》共二十条,主要内容包括:下面列出5条最有影响力的法规,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3.行动解决

根据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政策,制订最佳方案(适当分析其优缺点)及行动计划,推动问题的解决(让政府机构或有关部门采纳该方案或政策)。《*中学开通公交站点的研究》学生是这样来撰写的:我们通过对政策的分析,结合**城区公交站点和**中学公交站点的需要,提出了最佳的公共方案。方案一,向人大提出建议,制定**区公交学校优先法规。方案二,开通610线路。方案三,恢复609线路,并增设相应站点。方案四,学生上学和放学高峰期增加车次。

4.模拟听证

记录模拟听证会的主要过程及现场答辩精彩语录,展示所调研和推荐的公共政策以及行动的落实情况(突出现场专业点评、对调研成果的提升与帮助)。

5.活动感悟

可以从公民意识的提升、自身技能的掌握、实际收获、最深感悟、得失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学习经验的总结和反思。每人可写出自己独特的感言。

(三)附件

精彩活动回放,文档中插入代表性的活動照片4张左右,要真实的体现活动的过程以及活动的效果,模拟听证的照片是必须具备的。

公民教育的深化研究,将更加规范,更加具有时代特点,真正做到课外去实践,课堂来指导,更主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引领公民教育的深化,将公民教育真正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

参考文献:

[1]冯建军.公民的当代境遇与公民教育的路向选择[J].时事观察,2003.

[2]张夫伟.参与式公民教育:价值与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5(3):12

[3]檀传宝.中国公民教育评论(2016)

猜你喜欢

公民教育深化核心价值观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深化策略
从专业宪法教育走向公民通识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