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0-08-09刘芳
刘芳
摘 要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基础性课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语文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且这种滞后性严重影响了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不符合课堂阅读教学改革的要求。因此开展小学语文微课阅读教学模式探究,对语文微课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本文主要从这一观点出发,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可以对语文微课阅读教学进行创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质量,使其达到应有的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9-0019-01
小學阶段正是学生打下坚实基础的阶段,因此对于小学的微课阅读教学质量以及微课阅读教学方法必须要引起重视。小学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并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微课阅读教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并且积极对微课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目标。
一、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理念以及目标也发生了转变,小学需要进行素质教育,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微课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模式,将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语文微课阅读教学是锻炼学生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课程,需要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交流,通过分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探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语文理解能力有所了解,并且有针对性地制定微课阅读教学目标,调整微课阅读教学内容,学生通过锻炼思维能力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如在进行古诗词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对古诗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改动,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将古诗的内涵有大致的理解,然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加深对古诗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
二、微课阅读教学联系实际
小学语文主要目标是奠定学生的学习基础,因此在小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使小学语文微课阅读教学更加丰富多彩,需要对小学语文微课阅读教学进行改进和创新,传统的微课阅读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语文知识点以及技能的传授,并且在微课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具有针对性的策略,因此语文课堂往往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学生的参与。将语文联系生活实际可以有效改变这种现状,教育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小学语文微课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减少照本宣科,通过对教材的规划和整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重难点进行提炼,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创设微课阅读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到情境中。
比如在小学语文课文的学习中《背影》是朱自清的文章,描述的是父亲的背影,文章讲述了亲情。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将自己父母的背影拍摄下来,带到课堂中与同学一起分享父母与我们之间发生的温馨故事。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沟通,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文章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将自己的经历与文章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找到话题,畅所欲言,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因此微课阅读教学联系实际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提升微课阅读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微课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们的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对于文本背后映射出的思想、情感与精神,很难有深刻的体会。而“微课”教学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缺陷。以《江畔独步寻花》的教学为例,为了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可以通过视频与音频相结合的微课形式为学生搭建朗读平台,训练学生古诗的朗读技巧。教师可以录下自己的朗读示范,也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不同风格的朗读示范,用视频的形式播放给学生观看,当学生熟悉诗词文本,并掌握了朗读技巧之后,可以让学生配乐朗读,用音乐渲染教学氛围,营造“江畔独步寻花”的深远意境,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在朗读中融入真实的内心情感。除此之外,微课还实现了阅读教学的延伸,“阅读”是无止境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作集图片、文字、音乐、语言于一体的微课视频,改变学生对“阅读”的枯燥、单一的固有印象,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的改革,对于小学语文的微课阅读教学模式以及微课阅读教学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活跃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微课阅读教学内容,将语文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让学生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小学语文微课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罗丽容.浅析小学语文微课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7(2):294
[2]陈尚.浅析小学语文微课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8):74-75
[3]齐停侬.微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为例[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12):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