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南地区园林植物光肩星天牛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2020-08-09王恒玺魏萍

林业科技 2020年5期

王恒玺 魏萍

摘要:  本文对鲁南地区临沂市园林植物垂柳上光肩星天牛的发生与药剂防治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40%氧化乐果乳油、30%噻虫嗪悬乳剂和20%吡虫啉可溶水剂在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方面效果显著;在施药方式上,树干输液比打孔注射更能发挥药效。

关键词:  鲁南地区;  光肩星天牛;  发生调查;  药剂防治试验

中图分类号:   S 7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0)05 - 0022 - 03

山东省临沂市是著名的水上之都,垂柳、金枝柳遍布各条河流两岸、景观湖四周。柳树有多种害虫发生危害,近几年光肩星天牛在我市危害严重,祊河、沂河、陷泥河等沿岸柳树的蛀害率达80%,同时也危害其他园林树种(如红枫、法桐、海棠等),造成许多大树千疮百孔,树势衰弱、枝叶枯死,甚至成片死树。由于光肩星天牛的生活史具有隐蔽性,因此只有在成虫期才能在环境中观察到,卵期、幼虫期和蛹期都隐蔽在树干中,故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是当前园林工作者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临沂市园林植物上光肩星天牛的发生与危害,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和药剂防治试验,以期为鲁南地区光肩星天牛的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选择临沂市滨河景区桃园橡胶坝西岸,北京路桥两侧,树种为垂柳(Salix babylonica),株距 3~4 m,样地北侧邻接花海种植地、南侧临绿化地和沙滩、东侧紧邻绿道和阳光沙滩。样地内垂柳共有116 株,其中 96 株被光肩星天牛危害,树龄 10~15年,胸径 20~30 cm,树高约 6~8 m;其余 20 株树龄 8~10 年,胸径 15~25 cm,树高约 5 m,还未见被侵染的痕迹。

2 调查方法

2. 1 光肩星天牛虫口

生活史和习性调查方法 采用标准地调查方法,全面普查与重点观察相结合、目测调查与标准取样调查结合的方式,填写试验地调查表,拍照记录,采集并制作光肩星天牛标本,填写调查档案(标本登记与田间取样情况)。

试验地活虫口数量调查 根据植株受天牛危害形成的排粪孔为调查根本,活虫口数量以查看排出的粪便、木屑新鲜度为准,新鲜的定为活虫口,计算危害虫口数和防治效果[ 1 ]。每2天调查一次排粪孔(是否有新鲜木屑),并清理干净虫孔的木屑,连续观察 4 次。因幼虫可能存在 2~4 天内不排粪的情况,所以在第 2 次(第 4 天)观察后需再观察两次,在观察期间如果连续 3 次不再有新鲜木屑排出,则视幼虫为死亡。

2. 2 药剂防治

每个药剂防治处理5棵样树,另选6棵受害样树作为对照(CK)。药剂处理使用40%氧化乐果乳油、30%噻虫嗪悬乳剂和20%吡虫啉可溶液剂50 mL原液,对照树使用50 mL自来水[ 5 ],试验树干用记号笔做好标记,最后调查虫口数量。

2. 2. 1 树干输液

在样树树干距地面1.5~1.7 m高处钻孔(钻孔位置相对偏高以防止人为破坏),钻 2 个上下错开并且水平距离较远的注药孔[ 2 ]。注药孔道向下倾斜 45°角,直径 5 mm、深度约5~7 cm,输液袋和输液管的总长度为 80 cm左右,故在每棵试验样树高处钉 1枚铁钉用于悬挂输液袋。将试验药剂装入医用打点滴吊袋,点滴头插入孔道,依靠树液的流动,将试验药剂疏导到树体上的各个部位,输液控制在 20~40 滴/min,以药液不向外渗漏为准。

2. 2. 2 打孔注药

在树干基部(距地面50~60 cm),钻头与树干成45度角向下倾斜打孔,深至木质部,胸径为30 cm的植株钻孔6个,胸径25 cm的植株钻孔5个(每个孔不要在一个水平线上,最好有交叉),在孔内缓缓注入试验药剂杀。灌好一定的药量后,用泥封口[ 3 ]。打孔注药的时间应安排在早上7~8点,有利于药液在树干内传输,提高防效[ 4 ]。防效的计算公式如下:

虫口死亡率(%)=×100%

校正死亡率 ( % ) =×100%

3 结果分析

3. 1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27~89 mm,宽7~12 mm,触角11节,全身黑色带有光泽,基部蓝黑色; 前胸背板有皱纹和刻点,两侧各有一个棘状突起。每个覆翅约有20个白斑,基部光滑,无瘤状颗粒。

卵 长6 mm左右,长椭圆形,两端稍弯,初为乳白色,近孵化时呈黄褐色,略扁,近黄瓜子形。

幼虫 体长50~90 mm,初期乳白色或淡黄色。头褐色,前胸背板有一个“凸”字形斑纹。1~7腹节背、腹面各有一個步泡突,背面步泡突中央有2条横沟,腹面步泡突为l条。

蛹 体长30~37 mm,宽约11 mm,附肢色浅,触角前端卷曲呈环形,置于前、中足及翅上,前胸背板两侧各有刺突1个。背面有压痕,翅芽达第4腹节前缘,有黄褐色毛块各1块,腹面呈尾足状,其下及后面有若干黑褐色小刺。

3. 2 生活史与主要习性

生活史 在临沂地区,光肩星天牛 1年发生 1 代,以幼虫在树木枝干内越冬。翌年 3 月气温上升至 10 ℃以上时,开始活动为害[ 6 ],幼虫化蛹期为 5月上旬至6 月下旬,6 月上旬开始出现成虫,产卵盛期为 7~8月,卵期约 16天,6 月下旬开始出现幼虫。幼虫乳白色,口器褐色,一般分 7 个龄期。11 月气温下降,低于 6 ℃以后幼虫滞育越冬(表1)。

生活习性 光肩星天牛主要以幼虫蛀干危害为主,被害树木上留有许多小孔,并有树液流出,易造成风折,严重时导致树体死亡。光肩星天牛危害最严重的虫期是幼虫期,低龄幼虫在树木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危害[ 7 ],3龄幼虫以后开始钻蛀木质部,在木质部内部形成钻蛀孔道。在光肩星天牛的生活史中,幼虫期是最长的一个虫期,严重影响树木的活性,甚至引起树木风折死亡,因该虫隐蔽性强,故对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3. 3 药剂试验结果分析

由垂柳上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表2)可知:3种药剂都具有较好的内吸传导作用,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整体效果较好,其中以40%氧化乐果乳油效果最显著,30%噻虫嗪悬乳剂次之,20%吡虫啉可溶液剂效果稍差。试验表明:吡虫啉的内吸性较强,但是杀虫效果不突出,可能与近年来吡虫啉药剂滥用,导致抗药性的产生有关,在以后的防治中尽量轮换或者混配此类药剂才能保证较好的防治效果。

施药方式对照表明:树干输液比打孔注射发挥的药效更好,因为输液方式均匀持续,始终能保证树体的药液浓度,在天牛幼虫取食量不固定的情况下仍然能发挥较好的防治效果。

4 结 论

本文中针对蛀干害虫光肩星天牛幼虫的药剂防治试验,以内吸性药剂氧化乐果、噻虫嗪和吡虫啉为主,配合树体输液和打孔注射两种施药方式,收到的防治效果较好,而且防治上不受地形、天气等外界条件限制, 对环境污染小, 对高大树木便于操作, 适合在园林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牛艳玲,  魏建荣,  杨忠岐,  等.  光肩星天牛幼虫排粪规律调查[J].  林业科学研究,  2010,  23(1):  114 - 119.

[2] 唐光辉,  何军,  江志利,  等.  14%吡虫啉.  敌敌畏注干液剂防治柳树天牛技术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2007,  35(1): 116 - 120.

[3] 姜玉松.  柳树光肩星天牛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5(9):  143 - 149.

[4] 林增坚.  柳树光肩星天牛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的探讨[J].防护林科技,  2013(10):  93 - 94.

[5] 孟祥志.  光肩星天牛化学防治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2011,  39(3):  273 - 275.

[6] 李芳霞,  杨丽霞,  杨永斌,  等.  三门峡市光肩星天牛发生原因及防治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18):  220.

[7] 張迎然.  几种药剂对光肩星天牛的药效试验[J].  北方果树,2012(2):  11.

第1作者简介:  王恒玺(1980-),  男,  硕士,  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植保和古树复壮方面的管理与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20 - 06 -  05

(责任编辑:   李 丹)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the Garden Plant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in the South of Shandong Province

WANG Hengxi

(Linyi City Management Comprehensive Service Center,  Linyi 27600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industry in southern Shandong Province, the species and degree of garde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re increasing, especially the stem borer,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which damages the willow, red maple and Begonia trees in urban area more and more seriously. In this paper, the occurrence and chemical control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on weeping willow in Linyi city of Lunan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40% Omethoate emulsion, 30% thiamethoxam suspension emulsion and 20% imidacloprid soluble agent had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control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larvae, and trunk infusion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hole injection.

Key words Lunan region;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Occurrence investigation;  Chemical control t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