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思考
2020-08-09逄秀娟
逄秀娟
摘;要: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语文课程正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使命。本文首先简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必要性,然后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提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阅读教学;语言文字;运用
引言
语言文字运用,是指在对语言文字理解的基础上,经过语言加工,使之成为交流和交际的工具,它是语言技能形成的呈现,是语文学习的高级体现形式,是对“语言文字训练”这一过程的呈现和检验。那么,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教学实践,进行简单论述。
一、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必要性
1.新时代的要求。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新的时代,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及其欠缺,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病句连篇的现象比比皆是。显然,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现状与新时代的要求是相悖的。
2.新课标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出现频率最多的词语就是“语言文字运用”。比如:“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等等。新课标已经明确地指出了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3.新教材的要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翻阅教材,不难发现,新教材在编写思路上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无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比如,关于词语的练习活动,关注词语的结构特点,但又不只是关注词语的外在形式,不局限于词典意思,而是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新教材的编写思路是完全吻合的。
二、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建议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贯穿在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等各个方面,以下仅以阅读教学为例,提出自己的建议。
1.重视语言文字的理解,为运用做准备。理解是运用的基础,要正确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必须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运用,运用也能促进理解,是更深度地理解,所以理解和运用是不可分割的,重视运用也要重视理解。当然,理解要结合语言环境、生活经验等,不能抽象单纯地理解。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文中很多词句非常生动。教学时,教师要通过体会这些词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体会理解过程中内化积累了词语,为词语运用做储备。如第一自然段的“钥匙”一词,除了联系生活实际了解“钥匙”的本义,还可以通过想象,联系语境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即秋雨一下,秋天就到了,秋天里的雨仿佛是一把打开秋天大门的钥匙。第二自然段的“频频点头”写出了菊花在秋风中摇曳的美丽姿态,读起来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积累词语。第三自然段的“勾住”一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香味”怎么勾住小朋友的脚呢?让学生通过“香香的”“甜甜的”“好多好多”等詞语想象画面,感受秋雨带来的气味是如此甜美,从而理解“勾住”小朋友的脚就是指小朋友被水果好闻的气味给吸引住了。
2.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表达契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简单地说就体现在能说会说,能写会写。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给学生表达交流的契机,让学生在说的实践中敢说会说乐说。比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时,在学完5次擦燃火柴的部分后,可以借助课后第三题,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阅读童话后的感受、发现和想法,并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感受童话神奇的想象,并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练习规范表达。
3.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点,实现读写结合。在阅读教学中,即要关注文章的内容,体会词句所表达的含义,又要关注表达形式、文章的写法,体现从读学习写,读写结合。比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可以进行句式仿写训练。第二段中有这样一个句式“它把红色给了枫叶,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先说一说秋天的雨还会把哪些颜色分给谁,互相交流自己想到的秋色,以此打开思路。如,把橙色给了柿子,把绿色给了橘子……然后模仿句式写一写。再比如学习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可以安排“小练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写一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首先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物,教师要启发学生拓展思路,可以写路边的动植物或行人,可以写来往的车辆,可以写装修特别的店面等。然后要指导写法,可以学习课文围绕一种景物精心细致描摹的方法,也可以学习“阅读链接”对多种事物进行简略描写的方法。三年级学生,要求不宜过高,注重学生动笔的兴趣,学生只要能用几句话把景物写清楚即可。
结语
以上,针对为什么培养和怎样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了思考和论述。事实上,要培养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需要语文教师持之以恒地坚持才能见成效。作为语文教师,要站在培养人发展的高度上,创造性使用教材,在语文学习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林涛.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6,(03).
[2]李兴琴.浅析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