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探索
2020-08-09杜玮
杜玮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育部门明确提出要在小学教育中加入传统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小学阶段学生初步接触正式的教育环境,也是学生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因此教师更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基于目前的发展状况,教师要积极改变教学方式,深入传统文化,并将其与小学教学相融合,提高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学;传统文化;教学策略
一、多个学科协同合作,多方面渗透
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很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所涵盖的学科也有很多,因此在每一学科的教学中都要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但现阶段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引起教师的注意,所以要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教师要明确在多个学科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这样才能让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接收到传统文化教育。我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诗词歌赋和书画作品,但这些传统文化并不能直接拿到小学教学中。因此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及时创新教育方式,转变教育形式。小学阶段学生年龄小,每个人的认知能力还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需要寻找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内容在小学各学科中加入传统文化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传统文化直接教学的空洞性,也有利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通过在课程中的不断渗透,小学生可以先获得最基础的传统文化知识。教师如果想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还需要通过规范的教学和不断的知识内化提高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二、合理有效地加强师资力量
在很长一段时间之间,传统文化教育就已经受到教育部门和各地学校的重视,各地也有很多传统教育实例,但从整体上来看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匮乏。首先是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岗位的缺失,虽然有一些学校会设置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师,但其实大部分的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岗位设置,而需要承担这份责任的大多都是语文教师。但又由于语文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学科,语文课所占的比例也较大,教师的日常任务本身就很重,这也就导致语文教师能够抽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从目前的教育发展现状来看,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学热的出现对教师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缺口是巨大的,之后也会继续扩大。所以基于此种现象,学校和社会要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教师的培养,为小学教育不断输送人才。
其次,是傳统文化教育教师的文化素养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所采用的是“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因此,想要加强我国小学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就要先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这其中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学校可以选择对教师进行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以此解决小学教育中传统文化教师能力欠佳的问题。此外,要引导教师形成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提高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可以通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完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方式,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传统文化教师的考核制度,以此确保教师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促进传统文化教育的不断发展。
三、选择创新的教学方式
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和最根本的教学目标目前还是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如何掌握教学方法和教学尺度是教师要面对的一个大问题。此外在课程安排上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传统文化教育所涉及的方面非常广泛,其中包括诸子百家、儒释道和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怎样安排,如何取舍都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且由于小学教育时期跨越的年龄段比较大,教师也要思考在不同的年级要讲解什么层次的问题等。其次在传统文化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到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和互通性,要怎样与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选用怎样的教学方式,这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注意到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对学生思想精神和文化内涵的影响。面对这些不同的问题,教师要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以此促进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加强对自身行为的规范,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形象,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并形成良好的观念和学习习惯。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就要加强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学。但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通过教师不断地实践探究来解决。想要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首先教师要提高专业素养并通过寻找合适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地加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课堂中。
参考文献:
[1]张红.如何在小学教育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J].试题与研究,2018(19).
[2]任金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中的开发与利用[J].决策探索(下),2017(6).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