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苗圃地幼苗常见地下虫害防治技术

2020-08-09李洪升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金针虫蝼蛄金龟

摘 要:通过对苗圃地实地观察和幼苗地下虫害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文献资料,提出了苗圃地幼苗主要常见虫害的防治方法,对于苗圃地幼苗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幼苗;地下虫害;防治

地下害虫泛指危害期生活于土壤中的各种害虫。许多种类是农作物上严重害虫,由于它们食性杂,分布广,所有在邻近农田的苗圃或在农耕地上建立的新苗圃以及山地苗圃中同样又以苗木的幼根、嫩茎为食料,给苗木带来很大危害,严重时,常常造成缺苗、断垄等现象,故亦称“苗圃害虫”。

苗圃地幼苗虫害主要常见的地下害虫有四大类,即地老虎、蛴螬、蝼蛄、金针虫,这类害虫栖居于土壤中,取食刚发芽的种子或幼苗的根部、嫩茎以及叶部幼芽,造成断垄缺苗,给育苗工作带来严重损失。地下害虫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较难防治的一类害虫,目前化学防治仍占有主要地位。

一、地老虎类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俗称土蚕、地蚕等。目前国内已知地老虎有30余种,其中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在西北地区主要有大地老虎、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3种,尤其以小地老虎最为严重。

(一)生活习性

小地老虎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北界为北纬33°一线,在我国一年发生1~7代,发生世代数和发生期因地区、气候条件而异。陕西省每年发生4代左右,常年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發蛾,4月底至5月上旬进入4~5龄危害盛期。幼虫通常有六龄,平均温度为17.5℃,全幼虫期为40天。老熟幼虫于5月中、下旬在土内筑土室化蛹,蛹期在21~23℃下平均为18~19天,6月下旬开始羽化。成虫昼伏夜出,喜趋食甜酸味的液体。发酵物、花蜜及蚜虫排泄物等作补充营养,对黑光灯和镓钴灯趋性强。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清除杂草,在产卵前进行可减轻成虫产卵数量。铲埂除蛹,地老虎老熟幼虫多在田埂上越冬,在虫口密度较大的田埂上,待其化蛹率达90%时开始铲松田埂表土5~6㎝(化蛹深度),可杀死大量蛹。

2.物理防治。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糖浆液、杨树枝把或性引诱剂等。捕捉幼虫,对大龄的幼虫,可于每天清晨扒开被害株周围的表土,或田埂畦边阳坡表土,进行人工捕杀。灌水淹杀,在幼虫盛发期,用大水漫灌,可杀死大部分初龄幼虫。

3.化学防治。可用90%敌百虫1000倍液、20%乐果乳油300倍液、7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溴氰菊酯30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毒土或毒砂,50%辛硫磷或40%甲基异硫磷0.5kg,加水适量,喷拌细土50kg,50%甲胺磷或50%敌敌畏1份,加适量水后喷拌细砂1000份,每亩用毒砂或毒土20~25kg,顺垄撒施于幼苗根际周围。毒饵或毒草,90%晶体敌百虫0.5kg,加水2~2.5kg,喷拌50kg碾碎炒香的棉子饼上,毒草用2.5%敌百虫粉0.5kg,拌鲜草50kg,毒饵每亩用5kg,毒草每亩用15~20kg,于傍晚撒在幼苗行间地面,每隔一定距离撒一小堆,防治大龄幼虫。

二、蛴螬类

蛴螬是鞘翅目、金龟甲科幼虫的总称,是地下害虫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危害也最重的一大类群,我国重要的蛴螬有30余种,同一地区常多个种类混合发生。主要种类中危害最重的是棕色鳃金龟、华北大黑鳃金龟、铜绿丽金龟等。

(一)生活习性

棕色鳃金龟在陕西2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30~70㎝处越冬。越冬成虫于3月中旬出土活动,4月下旬在土中产卵,5月中旬幼虫孵化开始危害,至10月中、下旬潜入土层中越冬。翌年3月又上升表层危害至6月下旬老熟幼虫迁至土壤60㎝处作土室化蛹;7月下旬在土中羽化,静伏土内越冬,直到第三年春天才开始活动。成虫多在黄昏和夜间活动,白天入土潜伏。

(二)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苗圃地使用腐熟的厩肥作底料,可减轻其危害。苗圃地周围种植蓖麻,对黑绒金龟和四纹丽金龟有一定的麻醉作用。

2.物理防治。诱杀成虫,利用黑光灯诱杀,近年来试用黑绿单管双光灯(一半黑光,一半绿光),诱杀效果高于普通黑光灯,尤其是对铜绿丽金龟的效果更好。捕捉成虫,利用成虫假死性特性进行人工捕杀。

3.化学防治。沟施5%辛硫磷颗粒剂,每亩0.25kg或用地亚农、倍硫磷每1000㎡用药5kg。毒土撒施,用西维因1~1.5kg或5%氯丹粉剂2kg掺细土20~50kg制成毒土,在苗圃整地时,均匀撒施地面,随即翻入土中10~20㎝,效果较好。成虫盛发期喷药,使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50%敌敌畏或25%西维因粉1000~1500倍消灭成虫。

三、蝼蛄类

蝼蛄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拉拉蛄。我国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的有非洲蝼蛄和华北蝼蛄两种。非洲蝼蛄发生遍及全国,华北蝼蛄分布于我国北纬32°以北地区。

(一)生活习性

华北蝼蛄3年左右完成一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深层60~70㎝处越冬。翌年3~4月开始危害,越冬若虫4~5月间羽化为成虫,5月为活动危害盛期,为当年第一次危害高峰。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7月中旬为产卵盛期,8月为产卵末期,7月、8月若虫大量孵化,9月中、下旬为活动盛期,形成当年第二次危害高峰。11月上旬陆续迁入深层土壤开始越冬。

(二)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灯光诱杀,利用蝼蛄趋光性进行诱杀,尤其在温度高、天气闷热、无风的夜晚,诱杀效果最好。捕捉成虫,利用蝼蛄趋马粪习性,进行人工捕杀。

2.化学防治。毒饵(谷)诱杀,50%甲胺磷乳油0.5kg,加水5~7.5kg稀释,拌50~70kg炒香的谷子,制成毒谷,每亩施用1.5~2.5kg。毒土撒施,用西维因1~1.5kg或5%氯丹粉剂2kg掺细土20~50kg制成毒土,在苗圃整地时,均匀撒施地面,随即翻入土中10~20㎝,效果较好。成虫盛发期喷药,使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50%敌敌畏或25%西维因粉1000~1500倍消灭成虫。

四、金针虫类

金针虫属鞘翅目、叩甲科,该科的幼虫通称“金针虫”,成虫叫叩头虫。我国记载有600~700种,其中分布较广、危害较重的是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两种。

(一)生活习性

沟金针虫3年左右完成一代,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越冬。越冬成虫翌年2月下旬至3月上旬,当15㎝地温达到8℃左右开始活动,以3月中旬至4月中旬活动最盛,在苗根附近土中产卵,卵期42天,5月上旬幼虫大量孵化,幼虫期长达1050天。幼虫于8月下旬至9月中旬钻入土内15~18㎝处作土室化蛹,蛹期12~20天,成虫于9月中、下旬羽化,在原土室内越冬。

(二)防治方法

金针虫的防治可采用药处理土壤、施用毒谷和毒饵等方法,基本和防治蛴螬、蝼蛄防治方法一致。

参考文献:

[1]陈杰林.虫害综合治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

[2]徐冠军.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李洪升(1976—)男,陕西南郑人,林业工程师,主要从事造林绿化和林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金针虫蝼蛄金龟
“五项全能”好手
铜绿丽金龟线粒体全基因组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小麦金针虫为害特性及防治措施
贵州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昆虫多样性初步调查
松花湖自然保护区金龟总科物种多样性研究
一只蝼蛄里的尊重
不靠谱的蝼蛄
夏玉米当心金针虫为害种子
麦田金针虫防治措施
锦州市玉米金针虫的危害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