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0-08-09李珍秀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6期
关键词: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李珍秀

摘;要: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意义,教师要借助教材中的素材开展全面且有效的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和改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加深学生对语文综合知识与能力的提升。文章从语文教学的目标及实质性层面探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创造力培养的价值和意义,最大限度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综合素养的优化和完善。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创造力;培养策略

引言

从目前教学现状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存在诸多的教学弊端,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得到很大的提升,改变教学观念,完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是现阶段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尤其是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力,本文中以此作为主要论述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改革措施,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知,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完善。

一、注重情感教育渗透,培养学生创造力

情感教育需要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借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改善课堂教学较为枯燥乏味的现状。例如:《桃花源记》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问题,通过层层递进的形式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比如在学到下述片段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叙述特点,提出教学问题:“迷路会怎么样?”再指引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了解文章主旨,学生可以分組讨论问题。得知“忽逢桃花林”之后,教师可以接着设置问题,比如“桃林是什么样子的?桃林前面的又出现什么?”通过悬疑问题让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变得浓厚,再通过文章阅读了解问题,借助分组讨论强化对文章的认知,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继而促使学生能够从中获取情感教育,增加阅读兴趣,情感体验更为浓烈,带动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紧随教师的教学思路,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某种程度来说,语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可以借助这一优势组织教学活动,通过真实的情感渲染加深学生情感教育,利用课本场景,结合实际生活,从而促使学生能够具有情感上共鸣。例如:《我的母亲》一文教学中,有这样的场景“催我去上学”,这样场景看似普通,其实更能体现出母亲对子女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阐述与母亲相处的场景,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能够有直接的感受,从自身实际情况更深刻理解文章母亲对子女的情感,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对文章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拓展,属于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认识度,重点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文章的精华,如重点、难点、易混点等等。这一过程旨在开发学生大脑,提高学生动口以及动手能力,简而言之就是温故知新,借助简单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再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巩固旧知识。

二、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丰富课堂教学

依据教改的最新要求,初中语文教育的目标有所转移,从以往注重基础知识传授,到现在关注学生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初中生属于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思维以及认知存在极大的差别,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时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尊重学生个体发展需求,将其作为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参考依据。对于语文教学内容与模式,应当实施科学的改良与创新,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教学弊端,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之中,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使学生自我表达能力能够实现质的飞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讨论,鼓励所有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与想法,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这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自我表达意愿增强,在之后的相关教学讨论中投入更多的精力,积极开动大脑思维,以此应对课堂教学活动。例如:某教师在进行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时,引入了鲁迅其他作品,如《藤野先生》、《故乡》,对比作者写作的思想变化,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研究,鲁迅作品中所要传递的思想,然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展开,学生依据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运用鲁迅不同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意境,促使学生不断开发大脑思维,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表达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于学生而言能够作用非常显著,其表达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

三、以阅读激发学生想象力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教师教学并没有从学生个性角度出发,而是单一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教师并没有了解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教学缺乏针对性,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个性教学是对学生展开独特性的教学活动,以此避免学生成为知识的复制品,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探索,有利于课堂教学的“多、快、好”。学生阅读能力地体现在其对作品的理解上,很多学生有这样的困惑,他们在课内外的阅读上都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成效相对较差,这与学生自身情况息息相关,同时也与教师的引导有着极大的关联。初中生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阅读的筛选上局限性较大,他们对阅读作品的挑选往往依据自身的喜好,制约了学生的阅读面,阅读知识储备相对不足。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引作用,依据学生阅读倾向,或是喜爱的书籍类型,向其推荐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好的作品。例如:《巴黎圣母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围城》、《平凡的世界》等,这些文学作品或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或是传递了励志精神,这些书籍的阅读对学生而言可谓益处多多,拓宽了学生阅读范围,增加学生知识储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阅读完文学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悟写读后感,由此可以使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更为深刻,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感悟文学的魅力,进而达到知识传授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是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使命,教师需要掌握教学策略和方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效能,真正挖掘学生潜在学习能力,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使其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文章从不同的层面论述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创造力的教学优化措施,真正建立起学生与语文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

参考文献

[1]赵宏.初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探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

[2]李咏.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的策略[J].明日,2018,000(030):P.182-182.

[3]李翛.培养学生创造力要“导”“放”结合——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力的有效培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26):44.

猜你喜欢

培养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