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研究

2020-08-09严覃诗逸米胤嘉莫小芳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5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严覃诗逸 米胤嘉 莫小芳

摘要:受世界经济疲软和复苏乏力的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增大。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9月在夏季达沃斯论坛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受此影响,国内第三产业对GDP贡献率逐年增加,创新创业教育也愈发受到重视。各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学科的融合。本文通过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进行分析,找寻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结合点,并对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济下行压力;创新创业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25.026

1經济背景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由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提出,并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频频阐述这一关键词。自此,创新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1.1世界经济环境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世界疲软,2012年欧债危机给世界经济当头一棒。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经济因为受到这两个事件的影响因而复苏缓慢,缺乏动力。G7集团的经济疲软,特别是美国的经济衰退让世界经济阴云密布。

1.2国内经济环境

2010年之后,国内生产总值增加放缓,特别是2012年欧债危机爆发之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我国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逐年增加。2015年,我国的经济增速低于7%,是近十年来的首次。这说明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即保持中高速增长。

然而,世界经济的整体不振造成我国出口的相对疲软。在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面临一定的困难,内需消费还有上升的空间的情况下,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也是逐年增加。

1.3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一直依靠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明显高于其他产业。

2014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后,第三产业增加值逐年上升,且幅度越来越大。这表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第三产业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其经济支持产业多是第三产业。我国要想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仅仅依靠第二产业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第二产业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影响。只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才能让国内经济保持中高速的增长。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提出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明显加快,说明创新创业的意识已经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1.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寻找新经济增长点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必然。因为第三产业所涉及行业广泛,其中容易出现新经济增长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后,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逐年提升。第三产业成为拉动GDP增长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2014年之后,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拉动超过第二产业。这也表明,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创新是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动力之源,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因此,“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进一步深入。“万众创新”,通过更多的创新可以更快的发现新经济增长点,能够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能够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2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系

2.1目标共同性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

创新创业重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以创新意识为基础,创业能力为依托,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旨在以德育教育为主,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2相互依赖性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创新创业已成为时下潮流,但创新创业不能脱离道德与法律的束缚。任何人要想创业,任何的创新都要基于符合法律法规的事实。

要实现对道德与法律的束缚,不超脱于其之外,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可或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如何更好地创新,更好地把握新一代学生的思想动态,创新创业的思维方式又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借鉴。

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相互依赖性。

2.3价值引导性

造成国民总收入增加的因素有多种,结合2018年度四个季度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析,个体户就业人数的增加也是造成国民总收入增加的因素之一。

在收入迅速增加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会选择创业以此来赚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创业大浪潮中,不乏通过不当的、非法的手段获得财富的思想存在。在经济快速增长、财富迅猛增长的诱惑下,如何对大学生创业的正确价值观进行引导是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关注的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创业以及以正确的价值观创新是二者所共同倡导的。

2.4思维相同性

从创新创业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体系可以清晰的看出创新创业教育的思维是从扎根意识入手,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与提升,进而通过实践教育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仅能扎实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动手能力,做到真正的创新创业能才,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做贡献。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把握意识形态强有力的保障。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同样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让学生对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等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同时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和分析问题。

3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3.1创新意识教育

创新是一切发展的动力之源,唯有创新才能可持续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之处在于其创新意识。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每一次理论的发展都离不开领导人创新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考。而所有的创新皆源于创新的意识。思想政治教育其本身即存在着强大的创新性,其本身即存在着培养人创新意识的因素。

创新创业教育是新时代下的新理念和新观点。其创新也是创新创业的灵魂。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既与习近平总书记的“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创新”相呼应,又是新时代的新要求。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教育可以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创新因素相结合。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以及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新意识教育相结合,形成由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引导的全新的更富有时代发展内涵的创新意识教育。

3.2创业实践意识培养

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践教育是为理论联系实际提供机会,其目的是培养理论扎实和实践过硬的综合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先有创新后有创业,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创业可以看成是实践。二者都提倡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实践有反哺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经过大量实践检验的理论,实践中发现问题又解决问题,进而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地丰富与完善,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创业意识培养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实践教育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创业实践意识培养,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业和实践意识提供新途径和新方法。

3.3组织协调能力培养

从理论到实践,从掌握知识到实际运用都需要组织协调能力。组织知识,联系实际,协调运用,而不是生硬的照搬照套。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创新创业教育亦是如此。先有创新,后有创业。从创新到创业,需要的也是把创新想法付诸实现到创业的组织协调能力。可以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体系中的一系列仿真模拟培养组织协调能力的方法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融合,力求通过一系列实践模拟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3.4人格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因为其创新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特征,所以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培养。不同人格铸就不同的创新,不同创新创造不同的创业。人格培养是创新的基石,没有人格就谈不上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人格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学习和借鉴的,因为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忽视的就是人格培养。在相融合过程中可以考虑把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学生的“三观”教育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其人格,最终使其成为拥有正确“三观”的全面高素质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哲.创新创业教育嵌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操作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5355.

[2]蒋竹林.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思政课的路径探究[J].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学报,2018,(2):6365.

[3]汤艳春,邱云慧,魏立娟,等.分层式创新创业法律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路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8,(10):191192.

[4]岳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性研究[J].科技创业,2017,(9):3738.

[5]何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契合探讨[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7,38(1):133137.

[6]赵欣,陈伟.高校思政课融入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探析[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7,32(1):1619.

[7]廖万红,孙子婷.新常态下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困境与突破[J].现代商贸工业,2019,(10):149151.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