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丝砚今昔
2020-08-09瑞霖
瑞霖
红丝砚在唐宋即负盛名,曾被称为百砚之首。普遍认为,红丝砚兴于唐,盛于宋。唐代柳公权在《砚论》中说:“蓄砚以青州第一,绛州次之,后始论端、歙。”红丝砚产于山东青州的黑山和临朐的老崖岗,唐宋时期,青州、临朐均属青州府所辖,所以红丝砚亦称“青州红丝砚”。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云:“天下之砚四十余品,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端州斧柯山石为第二,歙州龙尾石为第三,甘肃洮河石为第四。”这些论述为当时公认,以此得“四大名砚”之说。宋末之后因红丝石掘尽(当时以为),不再生产,红丝砚为澄泥砚所代替。明代以后,“四大名砚”变为“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红丝砚被列为“四大名砚”是由它的品质所决定的。红丝砚质地如玉,软硬适中,温润细腻,易下墨、蓄墨、发墨,且不损毫;色彩艳丽,红黄相间,富贵华丽,纹理飘逸,如练如丝,千变万化,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唐代以降,许多藏砚家、文人墨客对红丝砚赞扬有加,宋代尤盛。宋代唐询,字彦猷,喜收集名砚。他在《砚录》中说:“青州黑山红丝石为砚,人罕有识者,此石至灵,非它石可与较仪,故列之于首焉。”蔡襄也赞同“唐彦猷以红丝石为天下第一石,有腊脉助墨光。”苏轼论红丝砚,以为“红丝砚发墨谓胜端则过”“唐彦猷以青州红丝石为甲,或云:‘堪作骰盒,盖亦砚佳者,今观雪庵所藏,乃知前人不妄许尔。”米芾也说“红丝石,作器甚佳”。明代余怀在《砚林》中云:“欧阳公砚谱以青州红丝石为第一”“柳公权亦喜用青州红丝砚”。清代高凤翰嗜砚、藏砚,善镌砚铭。他在《砚史》中记有一方“芙蓉井”红丝砚,题记“青州红丝石砚,旧入砚谱列上品,当在端歙之后”。纪晓岚爱蓄名砚,曾作诗赞红丝砚“荣逾青铁颂,品胜红丝腻”。《西清砚谱》中有红丝砚3方,均有乾隆帝御题,称赞云“红丝石其色红黄相间,佳者绝不易得,故世罕流传,是砚红丝映带,鲜艳逾常,而质如古玉,洵为佳品”。
这么优质的砚台,为何世上少见实物呢?红丝石成规模开采有三次。第一次在唐中和年间(881—884),属发现性开采,但仅过十余年,唐朝灭亡,接着战乱频乃,红丝石开采停止。第二次在宋代嘉祐年间(1060年左右),唐询任青州转运使,他亲率石工以厚资勉其行,据说他曾托人在石洞中采石两年余,也只作砚50余方。到宋末“洞门石摧,红丝石无法开采”。唐询在《砚录》中也说:“洞门为巨石摧掩,而人不可复入,其石遂绝。”其实,在元、明、清时代,红丝石还有断断续续零星开采。青州红丝石洞口正面上方崖壁刻有:“大元至正三年”“洪武三年”“弘治十一年”“大清乾隆……”“道光二年”“同治三年”“光绪三十四年”“民国十四年”等字样,是为历年采石所留。但终因资源有限,开采艰难,成品不多,所以流传有序的古红丝砚少之又少,仅1926年青州出土一方唐代箕形红丝砚,现存于山东省博物馆。第三次已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了。
在我收藏的旧砚中,端、歙、澄泥居多,红丝砚只有寥寥五六方,除在去年发表的文章中已刊出一方清代随形双面荔枝纹红丝砚和一方荷鱼纹红丝砚外,还有民国以前(含民国)的红丝砚,现展示如下:
(一)云蝠纹红丝砚(图1),清代,长16、宽12.5、厚3.5厘米。产自青州黑山。此砚质坚润如玉,色橘红地黄绿斑,红、黄、绿色交错相间,如星光灿烂,虚幻缥缈,富丽堂皇,甚有韵味。墨池随形,上有祥云飘拂,一只蝙蝠向下飞来,形象生动,寓意福到吉祥。墨堂微凹,近圆形。背平,阴刻行书“甲子夏日造于益 官 ”,落款“绿野山人”。砚从日本回流(见《龟阜斋藏砚录》图60),带精致红木盒。此处“甲子夏”应是1924年夏天,“龟阜斋”是日本友人山田奂先生的斋号。斋名缘自其先祖曾是四国高松城的统治者。为追求心灵的安宁,其先祖放弃统治者地位,择地城外筑“龟阜庄”,自比憩歇于塘阜(水塘中隆起的土堆)的愚钝的龟,并从此隐居庄内。山田奂先生与日籍西泠印社早期社员、汉学家、书法家、画家、篆刻家长尾甲先生(曾在上海居住多年,从事文化工作,并精通中华传统文化)同是四国高松市人,又系远亲,受之影响并秉承祖上美德,淡泊名利,雅好中国文化,尤钟情中国古玩收藏。山田奂先生不忍见文物轶散,遂入大量资金,收集中国古砚数千方,并建馆保存。后喜见中国改革开放后文物回归势在必然,其收藏之砚历经日中友人赏玩后再次回归故土。1992年,龟阜斋主人山田奂汇集所藏古砚,经沙孟海、谢稚柳等题署,顾廷龙作序,由上海书店精印出版《龟阜斋藏砚集》。书中详述龟阜斋所藏名砚,弥足珍贵。
(二)随形树叶纹红丝砚(图2),清代,长14.5、宽13.6、厚2.2厘米。砚额高浮雕树枝树叶,叶伸入砚池。堂、池相连,砚堂大,椭圆形,平展,有细起边,砚池随形。四周内敛。背平。全砚橘红色,面、背均布有金黄色丝线。质地坚密细润。上留墨痕,包浆开门。
(三)长方金鱼纹红丝砚(图3),民国,长15、宽11、厚2厘米。砚面起边,前部刻一游动金鱼,头刻阳线,两眼凸起,炯炯有神;身、尾下挖成砚池,围阳线。阴阳相配,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生动,如在漫游。砚堂大而平展。背有边框。全砚紫红色为底,上布黄晕、黄斑、黄线,边墙银线环绕,显得秀雅文静。砚制规整,边线挺拔,石质坚密润泽,墨汁斑驳,包浆自然。
(四)随形螭龙纹红丝砚(图4),明代,长12.5、宽9.5、厚2.2厘米。砚形近椭圆,上小下大,无边框。砚额高浮雕一动物,似螭龙,因长期磨损变形。龙首下为半圆砚池,颇深,外围阴线。下为砚堂,中间下洼,左边有些破损。四边侧内敛。背平,随意浅刻“黄汶林”三字。全砚深紫红色,上排列有浅红线、银白线等,在水中色彩更加丰富鲜艳,随波摇动,十分亮丽。砚虽经歲月侵蚀磨损,依然十分细腻滋润。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国人对砚台的收藏观赏兴趣不断增强。外贸开展,日本一批“文房四宝”爱好者对红丝砚情有独钟,陆续到青州、临朐考察、购买红丝砚。随着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对红丝石的发掘不再那么艰难,由此促进了红丝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经勘察,在青州黑山到临朐老崮崖附近20几公里的地带内,均有红丝石分布,开采量大大增加。在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当地成立了制作红丝砚的工艺品厂和工艺美术研究所。红丝砚的发展进入快车道,雕艺不断提高,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砚”之一。近二十年来,在多个省份的古玩店、文具店都有红丝砚出售。我曾买进几方仿古红丝砚。2011年5月,我专程到青州、临朐参观红丝砚生产销售情况,这两地街上砚店林立,店内各式新琢红丝砚琳琅满目,店外红丝石满地堆放。我买了八九方心仪的红丝砚和几块原石,价钱适中。现将我收藏的两方仿古红丝砚和四方新制红丝砚展示如下:
(五)长方五蝠红丝砚(图5),当代,长18、宽11、厚2.2厘米。砚面有细边线,砚堂、砚池另有较宽奎形边框,前部两斜边框上浮雕三星,左右两边上各浮雕2只展翅飞翔的蝙蝠。砚堂前部浮雕一只蝙蝠,构成五福齐臻图。砚堂大而平展,砚池小,三角形。背浅复手内刻阴文魏碑体“戊甲秋日陆鸣谦赏”。全砚淡木红色,上布多条浅红、浅黄相间波浪纹,柔和秀雅。石质坚密细滑,为青州石。砚制规矩。陆鸣谦,字南村,原籍浙江海盐,清代乾隆朝人。善画山水林木,古趣盎然。视砚背铭文电脑字体,机器雕刻。是当代仿古砚制作。
(六)潘征平铭龙纹红丝砚(图6),当代,长13、宽17、厚2厘米。砚取随形,横宽竖窄。砚面右边高浮雕一苍龙,瞪眼扬须,张爪舞尾,腾云穿水,十分威猛。龙身下洼处成多个不规则的砚池,互不相通。左边为砚堂,平展。背平,阴刻楷书“兰溪博砚堂主潘征平”,字为刀刻,端正秀气。全砚深红色,上有黄斑,黄色飘带,十分艳丽。质地坚细润滑,似为临朐石。潘征平为当代浙江兰溪人,善刻砚。此砚可能是潘征平仿古砚制作。
(七)梅花纹红丝砚(图7),当代,长16、宽10.5、厚5.4厘米。整砚为一段梅树老干,树皮干裂,从一旁长出新枝,向上伸入砚面,从后部到右上角,横斜遒劲,分枝疏密有序,上缀梅花,有怒放,有含苞,各尽其妙。枝干巧用石色,更显逼真生动。砚制新颖,构图秀雅,刻工精致,线条富有变化,不啻一件老梅新枝雕塑。背平,年轮清晰鲜艳夺目。全砚深红色,有无数黄金斑点散布砚面,如群星闪烁。右侧留一块黄色石皮,色彩更加丰富自然。砚体厚重,质地细润,为青州黑山石砚精品。
(八)鹅形红丝砚(图8),当代,竖10、横18.5、厚5厘米。砚取卧鹅形,弯曲鹅颈与肥壮鹅身围成一指形砚池,稍深。砚堂中间稍凹,面无起边。边侧内敛。背平。全砚紫红底色,与上布黄金斑、黄金晕、深红线相互辉映,绚丽多彩。边侧和背多处显虫蛀,质地细腻润滑。似青州黑山石琢就。
(九)山水纹红丝砚(图9),当代,长16、宽15.5、厚4厘米。产自青州。砚制近梯形,面无起边,中间稍凹,右下角高浮雕一幅山林图:山石嶙峋,林木参差,高低疏密有序。左上角下挖一半球形砚池,如明月在天,光照大地。全砚紫红色,上有无数黄金点、黄金晕,幾条深红线,如同月光洒下金辉,亮丽耀眼。右下角山石黑红,如同月光下阴影,更显逼真。全砚质地细密润泽。
(十)旋花纹素池随形红丝砚(图10),当代,竖8、横13、厚2.2厘米。形近三角,面无边线,中间微凹。堂、池合一。背平。全砚紫红底,上布黄色旋丝纹,凝转连接,飘逸团圆,美不胜收。这是临朐红丝砚特色之一。质地细腻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