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实验室危险源识别及防控体系的构建
2020-08-08张彦茹天津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天津300387
张彦茹(天津师范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天津 300387)
0 引言
高校教学实验室职责在于传道授业,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关键在于安全防范。教学实验室学生基数大、人员流动性强的客观环境凸显了安全管理的难度等级,安全防护能力较弱、安全防范意识不强的主观条件决定了安全教育的重要程度。教育部也在2019 年初的文件中对高校教学实验室危险源监管体系建设与运行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由此可见,构建教学实验室危险源识别及防控体系是安全隐患及早发现、源头管控的重要法宝,能够在严格落实教学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基础上,以本科生的规范动作预防后续学习、工作中的常规性错误[1]。
1 高校教学实验室危险源的定义及分类
1.1 危险源定义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是其三个构成要素[2]。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危险源本身是一种危险和有害因素产生的根源[4],据丁珍菊等人[5]的文章,理工院校实验室事故统计表明: 由火灾、爆炸、灼伤等引起的事故占43.4%,由用电引起的事故占35.2%,由压力容器引起的事故占12.8%,由机械操作失误引起的事故占8.6%。因此,根据其特性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是最有效的预防。
1.2 危险源分类
为有助于危险源的辨识,可采用不同方法对危险源进行分类[6]。例如,按专业分类,危险源可分为:a)机械类;b)电气类;c)辐射类;d)物质类;e)火灾和爆炸类。关于危险源的分类,国内还有“二类危险源理论”与“三类危险源理论”等[7]。
1.3 高校教学实验室危险源分类
按大类分,高校教学实验室危险源可以分为基础设施类(水电管路等)、化学类(危险化学品)、设备类(仪器设备等)、瓶装气体、实验室废弃物(实验室废液等)、生物类(实验动物、微生物等)和使用操作(实验、化工工艺等)七大类。高校教学实验室因其专业特性和环境特性,危险源分类会与企业有所区别,甚至学校内不同单位的实验室、同一单位的不同实验室都会因为教学任务差别、用途差异以及目标各异而互相区别,加之近年来交叉学科的兴起使得传统学科的实验室经常带入新学科的元素[8],也为安全管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难度,必须根据每个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辨识,通过对危险源的识别和分析,才能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实现有效控制[9]。
2 危险源识别及防控体系的构建方法
危险源识别及防控体系是教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建设的一部分,其内容涉及范围广,覆盖种类多,不同危险源的类别、名称、单位、数量、监管和防控措施一一体现,清晰明了、量化分布,能够动态呈现实验室任何一类危险源的即时数据,并根据教学情况和工作实际,随时调整、补充、完善相关内容。对危险源,特别是重大危险源涉及的采购、运输、储存、使用和废弃物处置等环节安全风险进行全时段、全方位管控,并形成危险源安全风险分布档案和相应数据库[1]。
2.1 MSDS类比法
构建危险源识别及防控体系的方法可参照MSDS(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即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如PH 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环境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10],可提供化学品的理化参数、燃爆性能、对健康的危害、安全使用贮存、应急处理、废弃物处置等多项内容。
不同于MSDS 的是,危险源识别及防控是以实验室房间为基础,以危险源进行分类而成体系,侧重点不同,内容更具有综合性,能直观体现一间实验室的所有潜在风险点,为安全检查和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提供依据。化学类危险源可以紧密结合MSDS 中的危险特性、应急处理方法、操作注意事项、存储注意事项、防护措施、包装方法及废弃物处置方法等内容,对化学品的监管及防控措施进行有效补充和完善,如表1 所示。
2.2 散点分布法
散点图通常意义上是指数据点在直角坐标系平面上的分布图。图形能够直观的呈现内容分布,清晰的表明发展趋势,合理的分析数据走向。进行教学实验室危险源识别的根本目的在于摸清每间实验室的风险点分布,并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危险源分布特点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因此,散点图直观的数据分析特性能够恰好适用于实验室危险源识别的需要,完整的展现不同实验室的潜在安全隐患,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散点图,危险源识别及防控以实验室为基础,是基于空间布局的图形表达,不同颜色的散点可以代表不同类型的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划分,依次为化学类危险源、瓶装气体类危险源、生物类危险源、使用操作类危险源、实验室废弃物危险源、设备类危险源和基础设施类危险源,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粉色、蓝色、青色、绿色散点代表,如图1 所示。
表1 危险源识别及其监管措施情况示例表
图1 散点颜色标识
根据安全检查和实验室实际情况,将危险源用不同颜色圆点标注在相应实验室的对应方位,可以直观看到每间实验室的具体风险源种类、数量、位置、级别,各散点的大小代表同类别危险源在实验室内的存在区域和覆盖面积,并以此类推,形成全校教学实验室危险源分布网,并在实际工作工程中,不断补充完善危险源数量和种类等参数,形成危险源动态分布图,为建立教学实验室风险评估机制提供依据。以某二级单位某几间教学实验室举例说明散点分布法在教学实验室危险源识别及防控体系中的应用(如图2)。
图2 散点分布法应用举例
A101 实验室危险源包括化学类、生物类、使用操作类、设备类和瓶装气体,瓶装气体占比较小,应注意与化学类是否有性质抵触或不应存放在一处的情况,设备类和使用操作类占一部分,应重点关注该实验室实验人员规范操作及设备运行情况。
A102 化学类危险源存放较多,应随时关注化学品采购、存储、使用及管理各环节,瓶装气体占小部分,其存储情况和气瓶检测等问题不容忽视,实验室废弃物存有一部分,要重点检查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和存放,基础设施占比较大,其维修和运行情况应随时关注,另外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室较为拥挤,应考虑空间调整,以免出现安全隐患。
A103 布局分散,化学品存放特点为多且零散,生物类和基础设施类占比不大,实验室废弃物存放面积较大,应重点关注化学品存放和废弃物处置以及生物类和化学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
A104 实验室空间充裕,生物类危险源占主要比重,一定数量的气瓶存放,基础设施类占比较小,检查时要重点关注气瓶存放是否存在易燃和助燃混放等重大安全隐患,生物类危险源种类和涉及的人员资质等管理问题不容小视。
由此可见,散点分布法能将每间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完全暴露在图中,且分类清晰、布局可见,能解决危险源识别问题,亦能通过该方法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可随时根据问题整改情况调整危险源分布,为教学实验室分级分类管理提供思路。
3 结语
防患于未然,捉矢于未发。实验室危险源识别及防控体系的建立是发现安全隐患、提出安全预案的基础,更是落实安全检查、确保安全运行的依据。对不同专业、不同门类、不同岗位、不同人员的安全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预判和分析,能够为优化安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教学实验室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打下坚实的基础,是推动高校教学实验室科学、规范、高效管理,实现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管控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安全管理环节严密、分工细密、衔接紧密,有效防范安全事故[1]发生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