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校园足球 “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2020-08-08

科学咨询 2020年32期
关键词:体教结合体教足球运动

秦 燕

(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重庆涪陵 408003)

自2009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启动校园足球活动以来,已经过去10年时间,重庆市在10年时间里共建设595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全市校园足球各种活动开展如火如荼。在校园足球顺利进行,广大青少日益热爱足球运动,学校日益重视校园足球的背景下,各种问题也接踵而来并日益突出,校园活动的开展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本文结合重庆市校园足球的现状调查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构建符合重庆市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一、重庆市现行校园足球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训练与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造成学训矛盾突出

学生参与校园足球学训矛盾的焦点在于对时间资源的争夺与利用。足球竞技能力的提高,必然伴随大量的时间训练,同时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学生在足球运动与训练过程中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和体力,由此造成身体的疲劳也需要时间来调整和恢复。这给同样需要消耗精力的文化课带来了冲突和矛盾,使文化课成为了恢复课、休息课。首先,部分学校在校园足球开展过程中,为提高运动成绩,部分学校采取了半天练、半天文化学习的方式,造成了学生在文化课上的差距。其次,在学习环境上,校园足球运动员的学习沿袭传统教学方式和学校教育形式,采用和一般学生同样的学制、教学进度、授课时间、教学方法等,致使教学质量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造成了同班学生之间较大的水平差异,进而降低了学生运动员文化学习的趣味与效率,影响运动员的学习情绪,破坏了学习的氛围。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是自身对文化学习的重视不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只要运动成绩好,学习并不重要,过分强调运动成绩,而忽视对自身学习的要求和监督。

(二)在运作机制上校园足球责权划分不清

我市的校园足球是在市政府领导下、由重庆市教委和重庆市体育局联合成立指导小组负责有关政策的执行,其目的是形成政府为主导、教委和体育局相互配合、其余部门通力合作的跨部门运行机制。但在我国当前的行政管理中,教育和体育部门存在责权分工问题,从《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实施方案》来看,教育部门应为责任主体,因为校园足球主要是在学校内开展,活动的主体——学生主要存在于校园之中,那么教育部门就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并同时具有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权利,而体育部门只能是从属地位。但事实上权利主要掌握在体育部门手中,如校园足球办公室主要设在体育部门,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教育部门很少有人能够参与到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另外,一些好的足球资源也只存在于体育系统之中,像优秀的足球教练员、等级裁判员、较好的足球场地、设施和设备等。因此,由于体育系统与教育系统衔接不足,使得优质的体育资源无法与学校教育共享;由于我国行政系统的分离和条块分割,也就造成了校园足球在运作机制上的责权划分不清。

(三)升学机制不健全

目前,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面临着踢球出路的困境,主要是因为没有建立的完善的“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在我市,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出路相对狭窄,多数采用的是高水平运动员的人才培养模式,没有打通学生升学的通道。现实中,高水平运动员的招考名额有限,足球运动员等级证书获取难度较大,一般参与校园足球的学生很难通过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来获取升学的机会。其次,学校和家长对校园足球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在小学阶段、初中阶段,家长愿意送孩子参加足球培训和学习,这样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但是一到高年级特别是初三和高中阶段,学习压力增大,学习时间增多,足球运动时间就会被挤占,家长也会停止部分孩子踢球训练,取而待之的是花更多的时间进行文化学习。这种由于升学通道不畅而引起学校、家长不支持,打压了学生参与校园足球的积极性,无法形成小学、中学和大学足球人才的输送动力链,从而重回传统足球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重庆市校园足球“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的构建

重庆市校园足球“体教结合”培养模式主要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方面进行构建:微观的“体教结合”主要针对参与校园足球运动的运动员,即运动员应该在接受足球训练的同时接受应系统接受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与足球运动训练同等重要,是运动员出成绩的双翼;中观的“体教结合”主要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的,自古以来,人们认为体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校园足球运动纳入教育体系,使其与教育充分融合,可以使足球后备人才得以可持续性发展;宏观的“体教结合”主要是针对体育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解决两部门间的有机结合问题,进行体制创新,设计出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全面统筹的、校园足球人才成长的目标和训练竞赛体系。

(一)提高训练水平,解决学训矛盾

在校园足球训练中,学校从根本上解决学训在时间、精力上的矛盾,可以提高学生训练水平,使校园足球业余训练更具经济性和实效性。训练水平的提高源于科学的训练,科学训练是教练员结合科学原理,逐渐形成足球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训练体系,是足球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教练员应提高足球训练效率,并采取适合于青少年参与校园足球的训练方式,让队员少走弯路,缩短训练时间,让运动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文化学习之中。同时,我们要让参与校园足球的队员认识到文化知识在足球运动中的重要性,文化知识的提高,既可帮助他们提高运动成绩,对于日后的发展也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从而使运动员转变思想观念,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断加强自身主动性和自觉性,向更高的目标发起冲击。

(二)明晰部门职责,提高培养效率

新模式构建的是以培养足球后备人才的全面素质为基本准则,建立统一的目标体系,将体育和教育部门进行重新整合,统筹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全局,对两个部门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各自的工作任务,发挥各自的优势,提高办事效率,切实促进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良性发展。在校园足球“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构建中,教委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大、中、小学竞赛体系完善,大、中、小学训练体系构建以及足球示范学校构建中,体育局主要进行教练员培养和引进以及裁判员培养和使用。同时,两个部门要相互协调,加强科研工作,丰富和完善足球训练的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完善足球的竞赛和交流,以促进校园足球的发展。两个部门在协调合作中,特别注意要明确界定出教委和体育局各自的权力与义务范围,分工合作,杜绝管理范围重叠或越权行为,这样才能保障培养工作顺利流畅地进行。

(三)加强顶层设计,疏通人才出路

青少年能否参与足球运动是校园足球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足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首先,以体教结合方式,让优秀的足球青少年回归国民教育体系,回到学校,回到学习,使其变成学生,使足球训练成为业余训练。其次,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相关政策,打通各级升学通道,让踢球者有出路,踢球者能够上好大学,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最后,各级学校应制定课程教学、学生竞赛、学籍管理、学生运动员奖励等相关制定,来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运动。这样,青少年运动员就可以在国民教育体系内,既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时又可以很好地接受校园足球训练,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的足球运动员。[1-5]

三、结束语

校园足球构建“体教结合”培养模式,既是我国足球运动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又是解决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关键问题的根本途径,更是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大计。“体教结合”模式既要遵循体育的基本规律,又要尊重教育的基本规律,必须坚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原则,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猜你喜欢

体教结合体教足球运动
足球运动对超重、肥胖儿童和青少年体质与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中国体教融合推进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体教结合“一条龙式服务”模式探索
发展校园足球现存主要问题及改进策略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浅谈体教专业教师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