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经验的幼儿园本土农民画课程实践与思考
2020-08-07蔡葵花
摘 要: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本土的文化,课程内容的建构和课程资源的选择应该建立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向外扩展,学习应该从本土文化到地域文化,再走向多元文化的融合。因此,立足幼儿园实际,扎根本土文化,基于幼儿核心经验的本土化农民画课程实践有着深厚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核心经验;本土农民画;课程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建议: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因此,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本土的文化,课程内容的建构和课程资源的选择应该建立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向外扩展,学习应该从本土文化到地域文化,再走向多元文化的融合。为此,笔者提出了幼儿园本土农民画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文中提到的本土农民画课程就是以笔者家乡舞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农民画为课程资源的本土化“课程”。讨论的核心经验重点是幼儿美术领域的核心经验,感受美、欣赏美、表达美。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发现以幼儿美术领域核心经验为基础的本土文化农民画课程研究较少。因此,立足幼儿园实际,扎根本土文化,基于幼儿核心经验的本土化农民画课程实践有着深厚的意义和价值。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与思考:一、本土农民画课程的开发实践;二、本土农民画课程中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三、本土农民画课程的思考。
一、本土农民画课程的开发实践
结合《指南》精神,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寻找舞阳农民画与幼儿美术的共同点,尝试将舞阳农民画本土文化特色融入到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中,让幼儿感悟优秀的传统文化,感受本土民间艺术独特的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提升幼儿的美育实效。
(一)初步尝试设计农民画系列课程
从社会、音乐、艺术领域挖掘课程资源,设计三联课:社会领域《舞阳特色——舞阳农民画》、音乐领域《农民画》rap表演、美术领域舞阳农民画《我为风筝穿花衣》等系列活动。旨在让幼儿了解、感受传承舞阳的民俗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民间文化的情感。
(二)深入实践十二生肖主题农民画课程
在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十二生肖主题农民画课程探究,我们从幼儿喜欢的动物着手,寻找舞阳农民画中关于十二生肖动物的元素,研讨开展课程。
(三)科研引领推动本土课程发展
在开发舞阳农民画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形成特色,从理论、实践等层面提升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品质,于是从教科研入手,定位到农民画背景下的创意美术课程特色。我们申报了省级农村应用性课题《基于幼儿发展的创意美术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已顺利结项形成一定的成果,课题研究加快了本土化农民画课程的研究进程。
(四)精心创设和孩子对话的本土化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發展。因此,我们精心创设与本土化农民画课程文化相适合的环境,让环境和幼儿对话。首先,用舞阳农民画统一幼儿园文化视觉形象,幼儿园所用标识、图标、文件封面都用农民画风格呈现;其次,在幼儿园环境中处处彰显农民画风格,农民画长廊、农民画创意墙饰等。此外,在班级开设农民画特色区角环境,投放多元材料,让幼儿欣赏、感受、表达农民画的美。
二、本土农民画课程中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引发感知美的经验
农民画的一大特色就是反映当地民间风俗。画家用质朴的笔法、亮丽的色彩描绘着丰富多姿的生活习俗与民间文化,在夸张的点线之间,处处洋溢着画家对乡土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农民画《狮娃》(如图1)这幅作品就来源于舞阳当地的民俗文化生活:每年正月十六,四乡八堡的乡亲们都涌进城里来,舞龙的、耍狮的、踩高跷的、推旱船的、扭秧歌的、耍肘阁的……一时间锣鼓喧天,旌旗招展,人声鼎沸。一个扮小狮子娃的孩子,红扑扑的脸煞是可爱,他摇头摆尾,张牙舞爪,很是威猛。而今的元宵节这样的场面可能孩子能看到的越来越少了。于是我们就把舞龙耍狮的民间艺人请进幼儿园,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亲自体验这样热闹的场景,从而获得对艺术作品的美的感知。
在舞阳农民画《狮娃》活动中,打破了原有传统美术活动先欣赏、再谈感受、接着作画的模式。老师基于幼儿美术的核心经验设计课程,首先创设了情境让幼儿观看,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欣赏美;然后让幼儿穿上小狮娃的服装参与表演,获得直接经验感知美;再次出示上述《狮娃》这幅作品,让幼儿从色彩、造型、构图等方面让幼儿说一说:你觉得这幅画美吗?美在哪里?给你什么感觉?最后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可以画一画,也可以用轻粘土做一做狮娃,进而创造性地表达美。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感知美的经验得到了发展。
(二)融合领域知识捕捉表达美的经验
民间美术多表现喜庆吉祥的内容,反映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理想。舞阳农民画《闹春》(如图2)就是描画着这样一个画面:开心玩花车,红红火火闹元宵。来啦,来啦!快看,快看!丰收年景春来早,佳节亲友大团圆。改革开放新时代,和和美美新生活。扭吧!跳吧!唱吧!笑吧!在生活中幼儿除了更多地通过模仿生活的游戏以外,便是运用绘画、歌舞等艺术语言来再现自己的所见所知,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认知、理解和喜爱之情。在舞阳农民画《闹春》活动中,我们尝试融入音乐、舞蹈、体育锻炼等知识,让幼儿生发想象。
在设计活动中,老师首先选择音乐《丰收年》,让幼儿表演舞蹈,感受和欣赏夸张优美的动作;其次,进行集体表演舞蹈,可以相互学习与模仿动作;然后,让幼儿欣赏作品《闹春》;最后,引导幼儿参与语言活动《我也在闹春》、音乐活动舞蹈表演《丰收年》、创意美术活动《春乐》。幼儿通过亲身体验,获得对美的感知,进而激发表达美的欲望,使幼儿作品表达的方式呈现出不一样的美。
(三)以童趣诱发创造美的经验
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谣一直是舞阳农民画创作的主题。农民画《小馋妞》(如图3)就是作者从幼儿感兴趣的童谣入手创作的一幅经典作品。
在设计活动中,我们首先从民间童谣导入,用舞阳方言唱诵:“羞羞不着癞,脸上长了个马齿苋,不来不来怪凉快,哈哈哈!”幼儿特别喜欢;然后让幼儿欣赏小馋妞作品中好玩的地方,激发幼儿对夸张的认识兴趣;然后让幼儿创作自己心目中的小馋妞。幼儿在这个过程中创造美的经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三、本土农民画课程的思考
毕加索说:“我能用很短的时间就画得像一位大师,但我要用一生去学习画得像一个儿童。”基于幼儿的视角,开展本土农民画的实践尤为重要。目前,在基于幼儿核心经验的本土农民画课程实践中,笔者感觉需要相关课程专家团队的深入指导,组建教研团队,让本土化课程建构更趋科学化、系统化、趣味化,更加适合孩子的发展,同时凸显地方特色。
(一)从成人视角到儿童视角的转变
在深入实际的过程中,发现教师对农民画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才能把农民画与幼儿园的课程有机结合,适合孩子、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这些让我们思考的问题,在一次次的园本教研中,似乎找到了答案。当老师选择一幅作品时,首先,应该思考作者的创作背景,从情感上与作家产生的共鸣,才能更好地领悟作品的内涵,才能挖掘出适合幼儿的内容和创新点;最后,从儿童的视角看作品是否与幼儿的生活贴近;最后确定作品内容设计活动,初步尝试从成人视角到儿童视角的转变。
(二)从关注课程本身到关注教师发展的转变
舞阳农民画绝不是原生性民间艺术的就地封存,而是根植于传统民间艺术这片沃土、同时汲取现代艺术营养的新的创造。因此,教师的认识水平直接关系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在实践中,發现不同年龄的教师对农民画的理解是不同的,于是,需要重新调整思路,也要让教师亲身体验、亲自创作、直接参与农民画创作团队,进而激发对农民画审美欣赏的兴趣,助推本土农民画课程的开展,完成从关注课程本身到关注教师发展的转变。
(三)从建构单一领域知识到融合多领域知识的转变
舞阳农民画集中原美术之大成,在表现内容上极其丰富,传说、故事、民俗、节庆、庙会、农村生活等都是其创作的主题,可以称得上是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因此,我们要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读懂农民画这本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放手让孩子自由创作自己的农民画故事,去讲一讲、演一演、唱一唱、做一做,从而建构从单一领域知识到融合多领域知识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屠美如.儿童美术欣赏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孔起英.幼儿园美术领域教育精要[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华爱华.对幼儿美术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的研究与思考[J].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2017(8):4-10.
[7]刘魁立.民俗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蔡葵花,漯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