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
2020-08-07陆伟
摘 要: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之法治教学上,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法律法规缺乏学习兴趣。多数孩子对于法律知晓一二,也仅仅是记忆,没有理解领会,更不知如何运用。通过“情境导入、案例剖析、当庭辩论、重识法律”等教学方式,机智地化解了法治教学的难题。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机智
法治教育作为重要的一部分,不容懈怠。反思小学道德与法治中法治部分教学,笔者认为可以围绕案例,以儿童化的语言和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方式展开各个环节的教学。
一、情境导入
在教学中,笔者会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创设一种情境,让孩子们走进情境中来,感受法律的重要性。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课时,笔者预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和小强两个孩子在一起踢足球,因为争抢,小强把小明推倒了,小明爬起来很气愤地捡起小强的足球一把扔到了校园外面,此时,两人就真的打了起来。老师发现后,罚他俩在操场上站着反省,不允许去上课。”这是再平常不过的场景,顽皮的孩子身上可能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看完后,让孩子们讨论,这个短片中有哪些行为是违反规定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发表了一轮又一轮意见,十分热闹地说着哪些违反了学校的规定,老师借机把它罗列以下:1.小明把小强的足球扔了;2.两人打架;3.老师不允许他们去上课。的确如此,此时老师点题,他们的行为不仅违反学校规定,还违法呢?在孩子们疑惑地看着老师的时候,老师认真地告诉孩子们:1.小明侵害了小强的财产权;2.打架侵害了对方的人身权;3.不许上课侵犯了小学生的受教育权。经过解释,让孩子们认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二、案例剖析
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会从中国裁判文书网上选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和孩子们一起剖析其中的法律知识、风险防患以及依法维护合法权益。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知法守法 依法维权》中的“用好法律 维护权利”,笔者引用了一个案例:“原告李某和被告沈某系市实小三年级学生。2017年12月18日中午放学,原告李某走出三(3)班教室,被从西边跑过来的三(7)班学生沈某撞倒在地,致牙齿折断。原告被送至××口腔医院门诊治疗,诊断:21、22冠折。后至××市人民医院检查,花费医疗费114元。原告申请对其牙齿修复费用进行鉴定,经一审法院委托,××司法鉴定所于2018年5月22日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认定李某口腔共计2枚牙齿烤瓷修复,以1000元/枚、更换周期8-10年/次为宜。一审法院认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最终法院支持原告的以下损害赔偿请求:1.医疗费114元,有医疗费发票在卷佐证,予以确认;2.牙齿修复费用,结合鉴定意见书及原告年龄,原告主张牙齿修复费用16000元(1000元/颗*2颗*8次),予以支持;3.鉴定费720元,有发票在卷佐证,予以支持。上述费用合计16834元。被告沈某应赔偿原告李某16834元。”
以案例解释法律,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认识到:一起学生之间的碰撞,协商赔偿未果后,李某和李某的母亲成功地通过法律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当庭辩论
在小學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一课都设置了多个“活动园”栏目,提供话题给孩子们展开讨论。在讨论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明确自己的观点。在形式上,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正反两方辩论。对重大事情,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正反两方辩论。例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权力受到制约和监督》中“权力违法必追责”部分的活动园:“王欣的爸爸刚刚开了一家饭馆,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检查时,认为饭馆的厨房不符合卫生标准,吊销了饭店的许可证。对此,两方观点,甲方认为:不服,要去告市场监督管理局。乙方认为:认罚吧!老百姓哪能告政府?就是告也告不赢。”提前让正反两方准备,查阅资料、搜集整理证据材料或是典型案例等。虽然,最终王欣的爸爸起诉到法院,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做出行政机关的处罚决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依法予以撤销的公正判决。但整个辩论过程中,乙方罗列的一些既往的事例,也给人们以警示。在双方的辩论中,我们也看到了中国依法治国进程的快速推进,人民生活正向着美好幸福大步前行!
四、重识法律
法治教育是培养积极公民的另一种努力。学生在刚刚认识法律法规名称、法律专业术语的时候比较茫然,太枯燥了、读不懂、记不住。通过生动形象的表现方式、身边的事例解读与分析以及充分的辩论等让孩子对法律保护自己的各项权利有了清晰的认知。比如:有受教育的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有人身权、健康权、名誉权、姓名权、肖像权等;有受到伤害时,知道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法律还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的保护等等。
参考文献:
[1]蒋一之.培养积极公民的另一种努力:美国中小学法治教育述评[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3(9).
[2]秦晓峰.中学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
[3]刘云生.让法律成为良好的教育文本:全民守法战略前移之策[J].教育发展研究,2016(11):7-11.
[4]靳玉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15(4):57-60.
作者简介:陆伟(1982—),男,汉族,籍贯:江苏省宿迁市,本科,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思想政治教学工作。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