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宏观和微观视角关照下的翻译批评模式

2020-08-07任田田

青年时代 2020年14期

任田田

摘 要:随着翻译市场的不断扩张,翻译活动的日渐增加,各种翻译产品泥沙俱下,翻译质量堪忧、译作剽窃问题严重,“译风日下”。因此进行合理有效地翻译批评是促进翻译事业良好发展的必经之路。译学界对翻译批评的关注与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对于翻译作品的评介倾向于感性化、直觉化,仍缺少相对理性化、科学化的翻译批评模式。这对翻译批评和翻译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标准化是衡量一个学科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因此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科学、理论性的翻译批评模式是翻译批评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融合了纽马克的翻译批评模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翻译批评,包括原文和译文所处的两个完整文化环境、影响翻译过程和翻译批评过程的人为因素考虑在内、平行译本的历时性对比,以及强调了译文质量评估和数据汇总的重要性。

关键词:翻译批评模式;纽马克;宏观和微观层面

一、引言

翻译批评与翻译活动相辅相成,有翻译就必然有对翻译作品的品评和辨析。翻译批评是必然的,正如王克非所说:“大凡一件事,有人开始做,就有人开始评。有文学创作发生,于是有文学批评;有翻译活动发生,翻译批评随之而来。”翻译批评可以从根本上促进翻译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联系和发展,正如纽马克所说:“翻译批评是连接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一条根本纽带。”第一个比较系统研究翻译规范的是图瑞,他明确指出:“翻译是受规范制约的行为,规范在翻译行为和翻译过程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因此译学界对翻译批评的关注与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但对于翻译作品的评介倾向于感性化、直觉化,仍缺少相对理性化、科学化的翻译批评模式,这对于翻译批评和翻译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科学、理论性的翻译批评模式是翻译批评进一步发展的重中之重。Peter Newmark是英国翻译界的元老,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翻译教育家,典型的实践型理论家,他的研究主要为了解决翻译中的实际问题。

本文融合了纽马克的翻译批评模式,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展开翻译批评,包括原文和译文所处的两个完整文化环境、影响翻译过程和翻译批评过程的人为因素考虑在内、平行译本的历时性对比,以及强调了译文质量评估和数据汇总的重要性。以期建立起一个相对完善、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翻译批评模式。

二、近代翻译批评模式综述

虽然翻译批评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目前关于翻译批评的研究远远不够,又因其自身的模糊性,一度缺乏理论支撑。中西方的学者一直在不断尝试,自1992年许钧的《文学翻译批评研究》出版以来,经过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学术界涌现出一批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其中肖维青的《翻译批评模式研究》一书,较为详尽地归纳了中西方学者关于翻译批评模式的研究。翻译批评是一种学术活动,它涉及批评的主客体、批评的参照系、批评的方法论等范畴。因此翻译批评模式的建立需要考虑许多因素,如批评的性质、主体、客体、标准、原则、方法、目的及价值等。赖斯建设性地引用语言学的概念,将文本划分为四种文本类型。纽马克认为翻译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和技能。在其代表作《翻译教程》中,他专门论述了翻译批评的目的、标准、步骤和方法,建立了比较系统、实用简洁的翻译批评体系。他认为翻译批评有五大目的:提高翻译质量;为翻译教学提供实例;阐明特定时期内的特定翻译观念;帮助理解名家名作和名家名译;比较源语和译语在语义和语法上的异同。纽马克认为,一项综合性的翻译批评应有五个步驟:分析原文、分析译文、原文和译文的对比分析、译文质量评价、说明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价值。本文在纽马克提出的翻译批评五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发展。

三、先宏观后微观翻译批评模式

翻译是语言和文化的转化,因此不仅要考虑语言功能,还要兼顾其文化功能。翻译批评不仅要做文本的比较,而且要打破封闭性批评方式,把文本置于整个文化交际语境中加以考虑。所谓翻译的生态环境(Translation ecological environment)指以译者为中心的一个动态世界,包括翻译的语言交际、文化和社会方面,也包括原作者、委托人和读者。翻译批评不仅是对译文本身的评价,译者对原著的选择、译者的价值取向与翻译道德、态度等都属于批评的范畴。本部分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进行分析。

(一)宏观对照:原文和译文的历史背景及人为因素

某一历史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从文化、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可以反映出来,艺术来源于生活,写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生活的缩影。一个时期的写作题裁、主题、写作目的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当时的主流思想。同样的,在不同历史时期背景下,甚至同一译者对同一作品的译本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应考虑到宏观历史条件下原文本和译文本反映出的不同的意识形态。要通过比对原文译文写作的历史时期,社会环境、政治背景等影响人们意识形态的因素,并分析社会历史、文化氛围对作者写作动机、写作目的、原文实际读者群、原文主题;和译者的翻译动机、翻译目的、译文实际读者群以及译本主题较原文是否出现迁移等现象。除此之外,翻译批评者还应将原文作者、翻译参与者(委托人、翻译发起者、翻译操作者),杂志社编辑等人为因素考虑在内。从原文到译文可能要经过不止一位译者,还会受到翻译委托人或翻译发起者的影响,亦可能杂志社编辑为了迎合目的语读者的口味,可能会对译文内容做出一些改变或者调整。

(二)微观对照(平行译本对照)

翻译批评不应单单选取原文和译文的静态对比,而应充分发挥历史代表性译本的最大价值,相互辨析比照,分析各家所长、各本所短,并就批评译本欠缺之处,提出可行有效的改进意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同部作品译本,按译本完成或发行的时间顺序,由先至后,从上至下进行排列,可以呈现出一种历时性变化。然后选取原文五至十个经典或者典型片段、翻译难点和重点,就各个译本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进行多个译本的翻译批评时要用同一个尺度和参照系来衡量译本的价值(如表1所示)。

(三)译文质量评估(译文的价值)

通过进行原文和译文的宏观比照和多译本的微观比照,就目标译本的创新之处、可借鉴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进行客观评述。既不吹毛求疵,过分拘泥于优缺点;亦不能不痛不痒地批评,无关乎批评的对象是谁的作品,而应以一种发展的眼光来进行翻译批评,力求精确,使翻译批评科学化、理性化。结合现代数据分析整合的软件,将数据汇总,为后辈的继续研究做出贡献。

四、结语

翻译事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良好翻译环境和有效的翻译批评。翻譯批评是连接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纽带。正如译者有其独特的“行为武库”和个人风格偏爱,翻译批评者也应有其独特的评价译文的根本原则和概念,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

因此翻译批评者在进行翻译批评时应当尽可能把所有影响翻译过程和作品的因素考虑在内。把语言放在一个完整的文化交际语境中,进行辨析、评估。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对照评析。既要对比原文和译文内容上是否功能对等,又要考虑到原文作者和译者(包括一切参与到翻译过程中的人)的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然后进行平行译本的对照,按时间顺序排列,呈现出一个历时的变化。最后,翻译批评的目的就是促进翻译事业的发展,因此要进行译文质量评估,归纳总结该译文的创新之处,可借鉴之处,并借助现代数据汇总技术,进行集中储存管理。

参考文献:

[1]刘云虹.新时期翻译批评的理论探索与实践介入[J].南京大学,2018(6):17-19.

[2]武光军.当代翻译研究范式述评[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8):18-21.

[3]王克非.关于翻译批评的思考——兼谈《文学翻译批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3):17-20.

[4]肖维青.翻译批评模式研[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5]肖维青.多元动态翻译批评的建构性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

[6]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研究[M].南京:译林出版社,1992.

[7]Newmark,Peter.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

[8]Toury.Gideon.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M].Amsterdam: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