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信贷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2020-08-07裴普普

北方经贸 2020年7期
关键词:绿色信贷绿色金融

摘要: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绿色信贷应运而生。现以我国16家上市银行为研究对象,利用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结合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对发展绿色信贷业务中存在的制度缺失、激励效力、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统一的信息披露平台以及提高研发绿色信贷产品的创新力等具体措施。以期对我国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补充动力,为我國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力量。

关键词:绿色信贷;上市银行;绿色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20)07-0009-03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指明了道路。绿色金融乃至绿色信贷业务的发展不仅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对银行类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也有重要提升作用。绿色信贷的蓬勃发展使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完成世界气候组织协定的碳排放量减排指标。这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善了国内环境,更提高了大国信誉,可谓一箭三雕。

近年来,绿色信贷快速发展,围绕绿色信贷的研究也不断推进,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研究方面。一是绿色信贷的盈利性研究。颜廷峰等(2019)从基于制度、技术和机构的视角研究得出,绿色信贷对银行短期财务绩效提升效应较弱但长期绩效提升较为明显,且银行间差异性较大,结构性效应明显。研究结果同时也表明银行法规制度不完善、技术不成熟和创新能力不足对发展绿色信贷的消极影响。王雪标等(2020)以五大行为研究对象,用 LSDV、PCSE和FGLS研究方法得出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能有效控制风险并提高银行利润。二是绿色信贷的必要性研究。李毓等(2020)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无论是整体或分区的实证结果都表明绿色信贷对产业结构升级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且分区实证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大于第二产业的影响。谢婷婷、刘锦华(2019)实证结果表明绿色信贷对绿色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此外,该研究结果还表明绿色信贷对提升绿色技术效率作用显著。三是绿色信贷的发展研究。金敏杰等(2019)论述了信息沟通机制的缺乏,建议建立信息披露机制、促进产品创新、促进确立统计监测体系和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王遥等(2019)利用DSGE模型对各种绿色信贷激励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贴息、定向降准、再贷款等政策都是有效的激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绿色信贷业务量,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最重要的是对总产出和就业并没有负面影响。

二、绿色信贷的发展

(一)绿色信贷发展的原因

1.绿色发展的需要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引导约束高消耗、高污染企业,支持推进环保企业、绿色企业发展,以响应我国的环保政策号召。事实证明,发展绿色信贷业务有效降低环境污染程度。在王雪标等的实证研究中表明,绿色信贷规模的扩大有效控制了企业的污染行为。

2.促进企业技术革新

绿色信贷的设立不仅对企业的申请资格进行考察,并且对企业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企业技术革新,降低其外部融资的成本。由此,企业向外传递信息形成良性循环。企业的技术革新与绿色信贷规模呈正相关关系,长期的绿色信贷投入可被视为企业可持续融资,则企业会积极研发环保技术实现技术革新。

3.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信贷是产业结构优化重要的资金来源。银行发放绿色信贷,一方面,刺激和鼓励环保企业参与环保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表现为对高污染高消耗企业的打击,促使企业创新。绿色信贷促使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例的上升,使经济发展重心向制造业及服务产业转移。产业结构的优化使整体资源配置进一步提升效率,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4.促进绿色经济增长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绿色信贷对技术革新和产业结构升级有正向影响作用,那么绿色信贷对经济增长也会有促进作用,至少对绿色经济的增长有正向作用。绿色信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部分由产业结构决定,谢婷婷等用实证结果证实了绿色信贷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实践结果与理论一致。

5.提高商业银行财务绩效

商业银行是绿色信贷资金的主要提供者,绿色信贷业务对商业银行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我国历年来的实践表明,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可以有效的控制风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银行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由银行的盈利能力决定,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也使得银行更具竞争力。此外,绿色信贷业务的开展提升了银行的绿色信誉,提高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绿色信贷的发展现状

大体上来说,绿色信贷规模在逐年扩大,但占总体贷款规模比重较少。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行,绿色信贷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三、发展绿色信贷的挑战

(一)绿色信贷缺乏制度保障

绿色信贷的推行需要有适应的政策引导和配套的法律保证。美国、英国、德国和日本等国绿色信贷开展法律制度上较为先进。例如,美国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将绿色信贷纳入其中。我国从2003年正式提出将绿色环保融入到金融活动中,在2007年出台的《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中提及遏制“两高”企业活动的意见,但有关绿色信贷的政策仅以传递理念为主,没有完善的评估方法和评估体系,商业银行只能根据自己理解推行业务。由于没有经验和专业的指导,商业银行只能从外国的信贷发展和自身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业务中缺乏约束。例如,没有明确的权责法律界定,污染治理费用的承担和受害者的补偿问题将无法解决。

(二)绿色信贷产品的执行标准不同

在2019年中国发改委出台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细化了对绿色产业的认定,但各商业银行自我理解不同则实施政策也不同。制定关于绿色信贷产品及服务的机制,从审核、实施、监督和解决程序,每个银行严苛程度不同、执行标准不同、监管机制不同。商业银行制定执行标准力求全面掌控风险,这无疑会增加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成本。银行若因执行标准不同而将资金投入高污染项目,项目很可能因污染环境或其他无法挽回的环境问题而被中止。届时,企业可能由于抵御風险能力弱或资金链断裂而破产,银行因资金无法回流而陷入财务危机。

(三)绿色信贷激励和惩罚机制不足

作为绿色信贷的参与主体:企业、银行和地方政府,三方博弈的结果往往会阻碍绿色信贷的发展,所以惩罚机制的存在十分必要。“两高”企业一直很难被取缔,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它是经济命脉,另一部分原因是它是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而受到地方政府的庇佑。绿色产业的利润低相对应绿色企业所交税费也低,则可能不被地方政府看重,继而银行的资金投放在绿色市场就少。我国绿色信贷激励机制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的激励措施有一定差距。例如,英国绿色信贷激励政策可表现为“贷款担保计划”和绿色投资银行,其将企业的环保行为纳入考察。德国部分银行设立的能源项目贷款由政府贴息开展。

(四)缺乏信息沟通机制

2018年,中国银保监会对国内21家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进行了公示,但根据该信息,只能获取银行在各个领域的信贷余额总和,并不明确银行项目、企业的具体信贷情况,增大了公众对此的监督难度。例如,浦发银行与中信银行两个银行对于绿色金融、绿色信贷信息的披露,一是披露格式不同,浦发银行细化各个绿色信贷项目的信贷余额和环评率。二是对“两高”企业信息共享不足。中信银行只做笼统叙述概括总体信贷余额和环保方向。各家银行并未与环保监测部门有专门的沟通平台。两者之间形成的信息不对称,将会降低绿色信贷业务的执行效率。

(五)专业人才短缺

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离不开专业团队的共同作业。据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绿色信贷领域的专业人才仍十分短缺,绿色信贷业务所需的从业人员不仅需要有金融方面的知识,也需要掌握环境风险的评测评估技能。目前我国教育体制中并没有专门培养绿色金融人才的项目,近几年高校在金融学的细化分类下设环境经济学。想要迅速获取一批具有专业素养和技术过硬的人才是十分困难的,重新培养一批专业人才也是难度巨大且需要耗费大量的物力和财力。

(六)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力不足

我国绿色信贷结构单一、产品缺乏创新力。兴业银行、浦发银行、中国银行和华夏银行都推出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未来收益权质押融资;农业银行推出的“美丽乡村贷”、特色小镇建设贷;建设银行推出的综合管廊建设贷款等。除了五大行和兴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银行的绿色信贷产品都主要集中于传统环保领域。相较于国外已成规模的绿色信贷产品体系,国内创新性产品规模小、影响小且产品活力不足。

四、对绿色信贷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绿色信贷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应从国家层面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政府银行企业从事绿色信贷时都有法可依。应使参与主体权责分明清晰地规定出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权利义务,增加透明度以便公众监督。中国银保监会、银行协会应加大对绿色信贷的授信力度,对各个银行进行引导,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我国的绿色产业目录多样,绿色信贷引导和判定的指标缺失,会对绿色信贷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我国应加快确立统一的绿色信贷执行标准,保证政策执行的精确度,提高绿色信贷的执行效率。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和惩罚机制

央行可专门研究支持绿色贷款业务,定向激励银行参与绿色信贷业务,让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政府贴息也要进行分类,实现环保经营期限越长优惠活动越多的理念,可以利用市场筛选出效益好的绿色产品后定向定点投资。在绿色信贷的供给侧,央行、金融监管部门、财政部门、地方政府部门应当通力合作,积极给予绿色信贷以资金的支持、优化其业务流程并制定精准有效的实施细则。在需求一侧的激励政策,由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推动环保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对于绿色信贷主体来说,应充分共享信息才能有效地降低风险。央行、金融部门、地方政府应加强信息交流,对银行开展业务进行指引,银行则应及时反馈实施进展。此外,各方还需对环保企业信息整合、对高消耗高污染企业名单汇总,建立内部共同机制实现对该信息的实时共享。银行还需对绿色信贷信息定时公布、重大问题及时公布。银行业协会应该制定披露细则,或者综合各家银行的披露实况取长补短制定一个合理模板,对披露信息的项目、格式、评判标准一一列明。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可有效降低绿色信贷的风险、降低信贷成本,对绿色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四)加快人才培养

中国绿色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借鉴外国的经验,还要符合中国国情、结合我国的实践,银行与企业既要掌握核心技术又要留住人才。培养一批具备金融、环保、法律、监测评估风险等专业知识的人才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教育部可联合部分高校在金融学下设绿色金融学科,安排实习工作以培养学生兴趣和责任心,鼓励学生投身环保事业。另一方面,银行企业采取激励措施高薪聘请或留住人才,也可调整内部人员去高校进修。

(五)加快产品创新

目前,传统的绿色信贷产品已不能满足绿色项目、绿色产业多样化的要求,我国银行应重视创新型产品研发和增加研发资金投入。既要借鉴国外的发展经验,又要考虑具体的企业情况,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设计出特色的绿色信贷产品,增加产品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比如花旗银行的结构化节能抵押品,在贷款申请人信用评分体系中纳入省电减排指标。巴莱克银行的绿色信用卡,对持有该信用卡的用户在购买绿色产品或服务时提供较低的贷款利率,并且将此项目的一半利润都用于世界范围内的碳减排项目。

参考文献:

[1] 颜廷峰,徐旭初,任森春.绿色信贷与银行财务绩效——基于制度、技术和机构的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9(7).

[2] 王雪标,王 颖,王 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20(1).

[3] 雷博雯,时 波.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绩效与流动性风险的影响[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0(3).

[4] 张 琳,廉永辉,赵海涛.绿色信贷和银行财务绩效的动态交互影响关系——基于中国29家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J].上海金融,2019(4).

[5] 李 毓,胡海亚,李 浩.绿色信贷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J].经济问题,2020(1).

[6] 谢婷婷,刘锦华.绿色信贷如何影响中国绿色经济增长[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9).

[7] 金敏杰,陈海林,张 妍,丁文婷,蒋沁妍.我国绿色信贷发展与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21).

[8] 王 遥,潘冬阳,彭俞超,梁 希.基于DSGE模型的绿色信贷激励政策研究[J].金融研究,2019(11).

[9] 陈 虎.绿色信贷执行标准研究[J].西南金融,2019(11).

[责任编辑:王 旸]

收稿日期: 2020-03-04

作者简介: 裴普普(1996- ),女,郑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理论。

猜你喜欢

绿色信贷绿色金融
环保企业发展中政策支持问题研究
银行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现状与问题研究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相关问题分析
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探究
基金定投品种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