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疫情看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
2020-08-07肖美兰
肖美兰
(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510535)
0 引言
今年新冠肺炎(COVID-19)在全球肆虐。我国在农历新年之后,已经着手全国范围内严防严控疫情。如今,在医疗手术、疾病诊治、体温检测、物资配送、消毒杀菌等众多场景中,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有效代替相关人员进行作业,从而减少或降低了很多不必要的风险。此类投身一线的服务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人们对机器人的应用认知有了进一步提升。面对企业复工复产的迫切需求,如何应对用工荒,如何把生产效率提高上来,生产制造自动化、智能化无疑将提上日程,工业机器人、高度自动化生产线的需求被加速激发。
1 疫情加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发展
受疫情限制,许多工厂的工人春节假期后不能如期复工,在使用工人多和采用传统生产、管理环节比较多的企业中,生产经营受到极大影响,企业生产力大大下降,更有甚者因此面临破产倒闭。尽管非常痛心,但面对困境,笔者不得不从中思考、吸取教训:如果我们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更灵活、生产制造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是不是当我们面对各种突发事件或者市场情况的时候,能有更大的能力去抵抗、去应对呢?
日前,我国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在线上发布,其主编石胜君先生接受采访时谈到,疫情过后,更多行业也将加速推向“少人化、无人化、智能化”。而在人民网“金台圆桌”人民战疫·企业对策共商会上,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先生同样也表示,疫情结束后,企业会越来越多地采用自动化、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
的确,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制造技术不仅能提高企业工厂的生产效率,更能大大降低用工风险。这也是我国强力深入推行《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的重要原因,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与其说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不如说其发展是必然,是大势所趋。而疫情给我们带来更深刻的思考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度自动化、智能化,加大力度发展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和技术已刻不容缓。
2 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现状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全球机器人2019》报告显示,随着应用行业不断扩大,我国自主品牌的机器人现已涉及国民经济47个行业大类和126个行业种类,“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汽车行业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行业”。
而在我国上市企业中就有不少在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制造领域持续精耕细作的公司,以广州“复工第一股”的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从面向机器人技术应用与工艺开发,到机器人及智能化系统的研制,从生产服务到售后服务,为客户提供智能化、柔性化的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公司技术、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汽车、汽车零部件、3C、机械、船舶、电梯等制造行业领域。
从应用行业来说,作为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汽车产业,其冲压、焊接、喷涂和整装生产流程的应用,不仅要求严、工艺杂,而且规模大、门槛也高。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能与国际系统集成商在市场上进行份额争夺的国内公司已经开始崛起,如瑞松科技作为国内系统集成商已经具备相当的技术实力和项目规模。
3 我国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前景
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制造业员工所拥有的机器人数量)是衡量国家制造业自动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全球机器人2019》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平均密度为99台,新加坡达到831台,全球最高;其次是韩国774台;德国是338台,日本是327台,美国是217台。而中国是140台,尽管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与许多发达国家比仍相较甚远,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密度还有巨大增长空间,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前景十分广阔。据该报告预测,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将达到93.5亿美元。
而我国机器人产业蓝皮书《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显示,国产工业机器人结构持续调整,逐渐走向成熟,国产工业机器人占比在3C电子制造、汽车制造、金属加工三大领域均有所提升。另外,在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应用行业——汽车行业中,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9年全球20个主要国家千人汽车拥有量数据,其中,美国排名第一位,千人汽车拥有量达837辆;欧盟国家和日本都在500-600辆;中国每1000人拥车量仅为173辆。由此看来,随着人均GDP的提高,我国汽车保有量成倍增长的空间是存在的。相对汽车行业的美好发展前景,提供制造支撑的机器人产业也必将更加繁荣。
对此,《全球机器人2019》报告进一步印证:对新车生产能力和现代化的投资推动了汽车行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使用新材料、开发节能驱动系统以及所有主要汽车市场的激烈竞争都推动了资本对机器人的投资。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先生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正在把汽车这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为一个以机械为载体的电气产品、电子产品、移动智能终端;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换成由软件定义的机械电子产品。而汽车产业的新未来无疑将催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此外,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机器人在配送物流、餐饮零售、安防巡逻、医疗康复等领域应用呈现增长。而这些领域的应用需求将拉动工业机器人个别细分领域发展,如3C行业中的智能穿戴、半导体等细分领域,医药领域自动化暴增需求将加大对包装、分拣等相关领域机器人的需求,工业机器人将迎来市场应用新的爆发期。
图1 瑞松科技新能源汽车钢铝车身柔性智能焊装产线
4 瑞松科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瑞松科技坚持自主研发,至今收获核心技术成果并应用于市场共17项,开发了包括汽车白车身地板机器人柔性焊装线、重载机器人和专机型搅拌摩擦焊接系统、轻量化材料焊接整体解决方案、电梯工业自动化装配焊接系统等众多行业急需的国内外领先工艺及装备。在此次疫情面前,瑞松科技临危不乱,坚持做好企业自身工作,稳定有序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按计划于2月17日成功在科创板上市,坚定成为一家符合国家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拥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能力、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
如今,瑞松科技是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委员单位、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会长单位、广东省机器人协会会长单位、广州工业机器人制造和应用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广东省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牵头单位之一,先后被评为或获得“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智能制造领域)”、首批“广东省机器人骨干企业”、“广东省2018 改革开放40周年制造业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获批建立广东省机器人智能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
以科创板上市为契机,未来3至5年,瑞松科技将通过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强研发和生产实力,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立志成为中国机器人与智能技术的领先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