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美丽乡村展示古风梨韵刘老人村
2020-08-07于广宁
□文/于广宁
4月,正是梨花怒放时节,一簇簇,一层层,像云锦似的漫天铺去,在和暖的春光下,如雪如玉,洁白万顷,流光溢彩,璀璨晶莹。河北省阜城县霞口镇刘老人村屋舍俨然,灰瓦白墙一派江南风韵。村头梨树下,小桥流水潺潺,环村百年梨园里,金黄的油菜花与雪白的梨花交相辉映,正吐露芬芳。
临近晌午,家家户户的灶台热闹起来。古稀之年的刘大爷却还坐在村口看游客赏花拍照。“虽然今年疫情,但是来村里观光的人还是很多,他们都来看我们村的街道,拍我们农民的生活,你看看我们现在过得真的不赖,家家有存款,户户有轿车,村里就像大公园……”刘大爷乐呵呵的给我们介绍着。
刘老人村地处衡水阜城与沧州东光、泊头三县交界,东邻京杭大运河,全村耕地面积3750亩,其中梨树面积3000多亩,百年以上老梨树5000余株,素有“中华第一古梨园”和“运河古梨第一乡”的美称。上世纪60年代以来,刘老人村民充分发挥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精神,因亩产高、贡献大,成为全省有名的“红旗村”。如今,刘老人村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埋头苦干,开拓进取,村庄面貌大幅改善,群众生活明显提升,先后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省级特色产业发展先进村、省级美丽乡村精品村等荣誉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富裕村。
老历史让梨乡更丰饶
说起刘老人村的历史,刘老人村党支部书记刘连山很自豪。他们村的历史和很多历史名人都有渊源。从汉光武帝刘秀到崇祯皇帝,到乾隆皇帝等等。而刘老人村名字的由来更有一段传奇的色彩,据《刘氏族谱》记载,该村从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北宋年间,名相刘挚的族人在这里立村,取名北刘庄,到乾隆年间,这个村出了一名老寿星,姓刘,名彰,字嘉言,为刘氏谱二十七世孙,历康、雍、乾、嘉四朝,寿116岁。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乾隆皇帝第六次南巡,行至今刘老人村一带。御河弃舟,登岸观梨。偶遇时年103岁的刘彰。得知村民食梨劳作,耄耋之人颇多,期颐者亦有数人,龙心大悦,邀刘彰参加千叟宴会。次年(乾隆五十年)刘彰奉诏进京赴千叟宴,被赏赐五品顶戴,族人为了永远记住祖先的这段历史,就把村名“北刘庄”改为“刘老人村”。
“我们通过查阅族谱、家谱等,深入挖掘出了我们村的由来及历史文化元素,把刘老人与千叟宴的故事、刘老人村与刘秀、朱棣、崇祯、乾隆等四位帝王的故事都整理出来,形成了我们村独特的文化。”在该村的村史馆,刘连山介绍说,悠远的历史文化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老人村素有“运河古梨第一乡”之称,历史上就是梨果专业村。可前些年随着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梨子越来越卖不上好价钱。“守着这么好的招牌,为什么不尝试着在提高梨的品质上做文章?”刘连山的提议得到了大伙儿一致赞同。
经过外出参观学习,村“两委”精心谋划了3000亩密植梨种植,一改往日梨果种植“单打独斗”状况,成立了霞口镇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刘老人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将村内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经营。3000亩大方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新植苗木40余万株。2015年,该村又与北京多维集团合作,规划了占地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流转包括刘老人村在内的周边村土地近万亩,全力打造集观光、采摘、旅游、深加工于一体的高科技示范园区。
为提升梨果品质,园区内采用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不用生长调节剂、全程可追溯的有机化种植模式;为提升种植效益,合作社注册了“百年老梨”商标,并积极申报“霞口鸭梨”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对百年老梨树精心管护,进行品牌化打造。
通过一系列举措,“百年老梨”品质大幅提升,鸭梨皮薄、汁多、肉细、富硒,具有很高的食疗保健价值,近两年在高端梨果市场声名鹊起,产品供不应求,最高等次的鸭梨卖出了10元一个的高价。
新思路让产业更红火
“一业兴、百业旺”。为利用好梨果资源的外溢效应,县镇两级出台了专门的优惠措施,鼓励工商资本和村里能人延伸产业链条,为梨果产业带来了新“钱”景。刘老人村陆续成立面粉厂、木器加工厂等十几家企业,对鸭梨、梨木等相关产品进行深加工,开发出梨汁、梨干、梨花茶、梨木家具、梨木饰品等产品,进一步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群众收入。同时,积极推进“互联网﹢农业”。去年,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梨果就达300多吨。今年,多维集团与京东商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成全国首家扶贫金融小站,可实现高端梨果“百年老梨”全部网上售卖。
以古梨园为核心,该村谋划建设了古风梨韵小镇,深入挖掘村史文化、乡俗文化、梨文化、运河文化,建成了集生态涵养功能、休闲观光功能、文化体验功能于一身的生态旅游风景区,每年都吸引来大批游客参观游览。
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新路,带动了全体村民收入的大幅提高和村集体收入的连年大幅攀升。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00元,几乎是土地流转前的两倍,村里70%的农户在城市里购置了楼房,93%的农户购买了汽车。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
平坦整洁的水泥路四通八达,灰瓦白墙的新民居井然有序,内涵丰富的文化墙展现文明风尚,林木环绕的游园里亭台、小桥相映成趣,果园里硕果累累……守住“绿水青山”才能挣来“金山银山”,随着全村梨树种植产业的持续推进,刘老人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着美丽蜕变。
投资约600万元建成梨文化博物馆、刘老人故居、风韵梨塘、村史展览馆、生态文化廊道、世界名优梨品展示区、休闲养生文化区等旅游景点……“以前村里像样的道路只有两条,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你看现在俺们村多漂亮,所有的街道路面都硬化了,大广场敞亮又平整,没事了大伙儿在一块儿扭扭秧歌跳跳舞,别提多惬意了!”街边随便与村民聊天,他们都会开心的告诉你这些变化。
好政策让民风更淳朴
实现乡村振兴,群众是主体,“两委”班子是带头人。干部群众只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形成强大合力,实现振兴目标。近年来,刘老人村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厚植文化力量,积极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凝聚起“精气神”。
为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该村因势利导,深入开展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现代文明教育等系列活动,村风民风更加和谐。
如今的刘老人村,各家建房不高一砖、丧事不超两天、卫生户前三包;盖了新房、老人先住,老人生病、儿女尽孝,邻里有难、多家援手;人们忙完活计看图书、扭秧歌自娱自乐。几十年来,村里没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村里活跃着“好媳妇互助队”、义务补路队、义务护林队,群众生活更加安逸、祥和。京杭大运河畔,一幅梨乡新画卷呈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