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区域优势推进蔬菜特色主导产业提质增效
2020-08-07张晓华,王亚丽
辣椒高效栽培-无土A字架
为落实《河北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河北省人民政府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意见》,做大做强辣椒、黄瓜产业,推进蔬菜特色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河北省推出了辣椒、黄瓜提质增效方案。
做大做强辣椒产业
我省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总体适合辣椒生长,各县都能种植生产。尤其是生长期光照充足、雨量适中,为辣椒生产提供了优良条件。我省辣椒种植约25万亩,产值30多亿元。鸡泽、望都是闻名全国的传统产区和北方集散地,两县合计种植9万亩,年产17.5万吨,加工企业22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6家;年加工76万吨,加工品达200多种,10家外贸企业,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冀州种植天鹰椒5万亩,年产2万多吨。鸡泽辣椒、望都辣椒和冀州辣椒为地理标志产品,观感品质、内在品质和加工品质独具特点,深受市场欢迎。万全区主要种植适合鲜椒加工的品种,通过加工企业和产业扶贫带动,年种植加工型品种7000亩,产量1.3万吨。
目前,我省辣椒有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9件,绿色产品21个。鸡泽县辣椒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产品加工专利18件,色素和辣椒碱提取工艺全球领先。鸡泽、冀州是“中国辣椒之乡”,望都有“辣都”之称。万全鲜辣酱深受市场欢迎,河北晨光色素在全球市场独具鳌头。
随着辛辣饮食文化广泛传播,辣椒及制品需求一直保持增长。出口前景稳定向好,我省2016年仅通过石家庄海关出口干品就达2385吨,同比增长42.4%。我省辣椒红素产销量5000多吨,几乎垄断全球市场。国际辣椒碱需求约500吨,但产量仅200吨,缺口很大。随着加工业发展,原料供应缺口加大,种植前景良好。
区域布局
冀南产区。以鸡泽县为重点,带动曲周、永年、肥乡、平乡、南和、隆尧等县(区)优质辣椒种植规模达到12万亩。其中,鸡泽县以建设一流高端特色辣椒优势区为重点,生产规模保持10万亩以上。
冀中产区。以望都县为重点,带动定州及周边等地,优质辣椒种植规模达到3万亩。
冀州辣椒优势产区。以冀州区为重点,带动枣强、故城、景县、献县等地,种植规模达到5万亩,重点建设天鹰椒基地。
万全辣椒优势产区。以万全区为重点,通过河北亚雄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产业扶贫、订单生产方式,发展加工型鲜椒基地2万亩。
重点措施
以良种良法为重点,提升生产科技水平。省级创新团队和科研机构配合重点县,每年培育引进新品种30个以上,开展生产性能、观感品质、加工品质评价,筛选适合提取色素、辣椒碱和加工辣酱的专用品种。鸡泽、望都、冀州组织传统品种提纯复壮,确保特性稳定传承,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各县结合生产环境,推动单品种成方连片规模化种植和批量化生产,为加工转化提供高质量原料。加强配套农机具研发和技术集成,提高加工效率。
以特优区建设为重点,建设绿色生产基地。安排资金2000万元,在鸡泽县的鸡泽镇、吴官营乡实施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促进项目,2020年,建成高标准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全省特色农业发展先进标杆。望都、冀州和万全整合支农资金和资源要素,建设高标准规模化绿色种植基地。其他县要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着力推动专业村、专业乡单品规模化、生产周年化、品质高端化。
以标准化为重点,提高产品综合品质。2020年修订完善鸡泽辣椒、望都辣椒、冀州辣椒以及万全鲜椒酱加工型品种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地方标准。用标准来规范区域公用品牌使用,打造高端产品。
以创意策划为重点,叫响区域特色品牌。鸡泽、望都、冀州组织专业团队,开展区域公用品牌形象设计,统一总体包装,提高特色品牌溢价能力。其他大县突出特色培育,挖掘产品特点,加快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登记注册,培育县域农业名片。继续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认证。
以产品加工为重点,拓展产业链增值链。在鸡泽县每年组织一次主题大招商活动,促进产销合作、科技交流和信息共享,对天下红、中科天恩、湘君府等龙头企业加强帮扶,支持河北晨光选育辣椒色素和辣椒碱品种,建设专业化原料生产基地,提高提取效率。引导中小企业装备初加工和分等定级设施,开展加工增值。与辣椒专业研究机构对接,推动辣椒加工向医药产品、保健品和军用治安用品领域拓展。继续深耕电商平台,扩大网络销售。
以合作经营为重点,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3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80%以上椒农加入合作组织。培育100个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和农户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带动农民分享全产业链收益。
发展目标
全省辣椒种植面积到2022年发展到30万亩,产量增加到45万吨。其中优质辣椒面积发展到22万亩,产量增加到33.2万吨。高标准打造鸡泽辣椒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培育创建望都辣椒、冀州辣椒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鸡泽县成为一流高端辣椒生产基地,成为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标杆。重点县良种繁育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形成优质高效生态栽培集成技术,标准普及率达到75%以上。加工工艺升级换代,开发新产品10个以上。地理标志产品地域标准体系基本完善,产品质量全面提升,产业龙头组织建立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
做大做强黄瓜产业
黄瓜是我国设施蔬菜主要作物和重要的“菜篮子”产品,常年种植1800多万亩,产量超过6700万吨,山东为第一生产大省。河北常年种植125万亩,产量约620万吨,产值120亿元,位居全国第二,在全省蔬菜产品结构中仅次于大白菜居第二位。作为北方城乡居民周年消费的主力品种,我省黄瓜成为京津市场的主要供应基地,并左右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和河南供求形势。
我省总体光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除坝上各县区外,其他地区都可种植生产黄瓜,已经初步形成11个布局集中、规模较大的县域。各地黄瓜以设施生产为主,目前形成65万亩塑料拱棚和日光温室生产基地,四季生产、周年供应格局已经形成。但全国密刺型产品总量已供大于求,而高端产品缺口大、价格高,适应黄瓜消费由蔬菜型向水果型转变这一重大趋势。唐山秋瓜为优异抗病种质,“旱黄瓜”以品质独特而享誉全国。无刺型水果黄瓜品种引种成功,成为市场新宠,呈现规模化发展。因此,加快调优品种结构,改善口感品质,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产业布局
旱黄瓜产区。在昌黎和乐亭两县,着力推动旱黄瓜单品规模化发展、周年化生产,发展优质旱黄瓜7万亩。
水果型黄瓜产区。在京津周边固安、永清、青县和省内城市周边区域的部分现有生产园区,改种无刺型品种和珍稀品种,发展优质水果型黄瓜3万亩。
优质高效密刺黄瓜产区。以馆陶、藁城、高邑、武邑、平泉、滦平、饶阳、肃宁、青县、永清、固安等县(市、区)为重点,集中发展优质黄瓜50万亩。
工作重点
推广先进科技成果。重点县继续扩大设施生产,昌黎、乐亭开展旱黄瓜提纯复壮工作,建设良繁基地,保障传统特色品种生产需要。抓好津优35、津优303、津绿21-10、绿丰801等品种的区域化规模化种植。在饶阳建设设施生产品种测试基地,开展新品种引进试种和筛选。加强县域内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扩大商品苗生产能力,推动实现县域内就地供应。推广轮作倒茬、起垄栽培等先进实用技术,促进优质高效生产。加强设施生产小型农机具引进工作,对成熟机型加快推广,提高田间作业效率。
建设绿色生产体系。开展生产园区环境整治,采取高温灭菌、生物发酵等措施,全部实现有机肥转化利用。加快推广病虫防治“大处方”,普及水肥一体化、性诱剂等成熟技术,积极扩大丽蚜小蜂应用面积,实施生物农药替代。整建制推进平泉、藁城、青县、永清四县(市、区)黄瓜生产使用有机肥。其他重点县安排一个重点乡(镇)试点,带动县域化肥减量。积极引进环保材料,推广使用软纸商品包装,减少一次性塑料材料。指导监督加工企业建立专门设施,实现达标排放。
提高产品综合品质。依托省级蔬菜产业创新团队,完成优质高效黄瓜生产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推动全省黄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特色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实现高端产品生产有标可依。择优选择10个规模较大的生产经营主体,重点辅导帮助,塑造顶级产品,引领高端消费,带动等级内产品溢价增收。重点县(市、区)普遍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加强生产技术规程培训,指导监督实施,力争实现规模园区和专业村的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指导农民和生产经营主体加强采后处理,全面推行分等定级,提升商品辨识度和附加值。
促进品牌化销售。结合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完善区域公用品牌使用管理制度,由县级对区域公用品牌统一进行总体包装设计,打造县域农业名片。每个重点县遴选2个以上生产经营主体,开展企业品牌设计,放大个性化特征,提升市场形象和影响力。优先培育“廖大姐”“馆青”等品牌。组织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产品进入河北(北京)品牌农产品展示中心、北京新发地河北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和“河北省品牌农产品电子商城”展销。举办网络专题促销活动,推广B2B、B2C直销模式,试水网上拍卖。支持县级举办专题宣传推介活动,提高品牌市场影响力。
延伸产业链和增值链。完善物资供应体系。重点县建立种子种苗、有机肥和生物农药供应、节水设施设备等专业化服务组织,切实提高生产保障能力。在生产基地配套发展专业化运输,推广冷藏车配送,延长初级产品的保鲜期和供应期。培育加工型企业,开展腌制、酱制、鲜榨汁等初级加工,挖掘增值潜力。支持龙头企业研发精深加工新工艺,加强副产品和等外品的转化利用,开发美容护肤品、黄瓜冰淇淋奶制品和药用成分提取。借鉴馆陶县建设“黄瓜小镇”的成功经验,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乡村旅游相结合,拓展黄瓜产业增收渠道。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对现有349个黄瓜专业合作社开展专题辅导,动员农民加入合作组织。帮助58家现有企业以自建基地、合同种植、订单生产等多种形式稳定购销关系,拓宽货源(原料)渠道,扩大基地规模。组织企业拓展华北、东北市场,积极开发华东和华南市场。支持培育本地新企业,鼓励以黄瓜生产为主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完善组织架构,加快向企业转型。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埠龙头企业、电商平台投资参与我省黄瓜产业发展。以县为单位,对专业蔬菜销售人员开展摸底调查,指导调控生产规模、调整品种结构和改善产品质量。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农户有效合作的新形式,鼓励生产经营主体与农民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带动农民分享全产业链收益。
发展目标
到2022年,全省黄瓜生产总体稳定,重点优化品种结构和品质结构,优质黄瓜面积达到60万亩,初加工率达到80%,精深加工实现突破,带动全省黄瓜产业产值达到140亿元。提升馆陶黄瓜、昌黎旱黄瓜特优区,新创建平泉黄瓜、高邑黄瓜特优区。每年引进新品种150个。集约化育苗应用率达到90%。
建成旱黄瓜、密刺黄瓜、水果黄瓜绿色生产基地(县)5个,清洁生产面积比重达到75%,基本实现水肥一体化、废弃物就地转化、病虫草生态防控,化肥、农药用量比2018年下降10%。
特色黄瓜标准化实现突破,基本建立起完备的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质量标准,重点县规模园区标准化应用率达到90%,带动全省标准化应用率达到75%。10个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生产出高端消费群体欢迎的顶级产品。
培育地理标志产品2个,推动注册商品商标10个,品牌化销售达到150万吨,带动当地产品溢价能力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