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及预后影响
2020-08-07范羽娇孙香君董海静
范羽娇,孙香君,董海静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急诊科(北京 100038)
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是一种非外伤性脑实质的急性心血管疾病,是高血压严重并发症之一,其致死率和致残率较高[1]。HICH多发于中老年人,常因患者情绪波动较大、用力过度而突然发病,发病时患者主要表现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同时伴有躁动、意识不清等[2]。HICH患者治疗后的康复过程缓慢,预后较差,多有肢体功能或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严重降低患者的长期生活质量[3]。HICH由于病情特性,围手术期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将预见性护理模式用于HICH患者抢救过程中,探究其治疗和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4]: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1995年)中有关高血压脑出血的相关规定;经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或增强CT检查结合和临床表现确诊为颅内脑出血;无认知功能障碍;无脑卒中病史;了解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5]:重度出血或脑梗死需大型手术清除者;脑疝;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者;血液疾病或免疫疾病者。根据实施的不同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年龄33~74 (54.52±8.73)岁;出血量32~78 (52.11±11.24) mL;出血部位:基底节17例,顶叶9例,颞叶6例,枕叶6例,小脑5例;对照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33~75(55.11±9.93)岁;出血量31~79(54.91±112.34) mL;出血区:基底节16例,顶叶10例,颞叶7例,枕叶5例,小脑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预见性护理主要内容如下:1)入院后护理人员除向患者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方案、紧急事项,还需向患者告知主治医师基本资料,治疗设备等,帮助患者提前熟悉治疗环境;心理干预: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语气舒缓地介绍手术成功病案例,尽量让患者和家属平复心情;同时协助患者进行详细检查,保持患者头部清洁,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工作。2)患者康复期需做好防感染措施,保持病房内空气质量、适宜温湿度,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手术创口部清洁干燥,病号服宽松;保持正确的饮食卫生,忌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定期消毒餐具;准备气垫床、护垫;为后续治疗进行准备工作,观测患者生命体征,神智是否正常、脑部引流量;呼吸道护理,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证正常通气;观察尿液,尿量、颜色;根据病情及时补充水电解质,饮食困难者应补充营养液;指导患者进行锻炼,并对可能发生的运动意外进行防范;出院预见性护理: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需详细告知家属,包括饮食、引动、注意试行、禁烟戒酒等问题。
1.3 疗效观察
医嘱遵循率,根据患者治疗期间的表现将医嘱遵循分为3个等级。完全遵循:患者完全听从医生指示,可及时用药,进行功能性锻炼,保持正确的饮食、生活习惯;基本遵循:患者基本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并在家属提醒下进行功能锻炼,保持正确的生活习惯;不遵医嘱:患者不能根据医生要求用药,不能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医嘱遵循率=完全遵循率+基本遵循率。
根据该院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护理人员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70~89分),不满意(<7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根据抑郁自评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和焦虑自评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检测患者的负性情绪[6]。SDS量和SAS量表表均有20个问题,采用4分法计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负性情绪越严重。根据功能独立性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scale, FIM)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uality of life rating scale, QOL)对患者康复程度进行评分[7]。FIM量表共16个问题,18~126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功能独立性越高,自理能力越强;QOL量表满分10分,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记录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并发症有肺感染、消化道出血、脑疝、压疮、便秘、尿路感染、静脉栓塞。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遵医嘱情况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遵循医嘱例数分别为36例和29例,试验组医嘱遵循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医嘱遵循率结果比较[n(%),n=43]
2.2 两组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SDS、SAS评分结果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FIM、QOL量表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FIM 、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FIM 、QOL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FIM、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FIM/ QOL评分结果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患者的并发症主要有肺感染、消化道出血、脑疝、压疮、便秘、尿路感染、静脉栓塞,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6/43),低于对照组的44.19%(1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比较[n(%), n=43]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分析
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72.09%(3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5)。
表5 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n(%) ,n=43]
3 讨论
HICH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8]。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脑部动脉管壁出现玻璃样或纤维样病变,局部坏死、出血或缺血,血管壁韧性和强度下降,随着病程的发展可出现小动脉瘤[9]。当患者情绪大幅度波动,脑力或体力过度或其他因素导致血压剧烈升高,即导致病变处血管破裂[10]。患者临床表现有呼吸障碍、瞳孔扩散、脑疝,严重可致中枢性衰竭,危及生命[11]。研究[12]显示,HICH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因脑出血导致的血肿压迫和手术对脑组织的损伤,患者术后多会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不仅影响生活自理能力还伴随着严重的心理问题。HICH多为急性发病,患者对此并无心理准备,因此发病后即产生强烈恐惧感,伴随着术后康复时间长,患者会产生恐惧、愤怒、抑郁,甚至绝望等负性情绪[13]。有报道[14]称,HICH患者术后因无法接受现状导致自杀、自残率不低于抢救失败导致的死亡率。因此,为防止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意外情况,HICH疾病的预见性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传统护理多关注患者病情,干预内容单一,对可能出现的状况未采取预防措施[15]。预见性护理是根据病情发展规律和多年临床经验为依据,推测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来预防风险发生的护理模式。研究[16]发现,HICH的护理内容较复杂,需考虑可能出现的多种并发症、术后康复治疗、患者情绪管理等因素。本研究显示,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护理质量;负性情绪分析得,试验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较轻,心态较好;干预后试验组QOL、FIM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试验组患者自理能力、生活质量较高,术后康复效果较好;高血压脑出血常见并发症有肺感染、消化道出血、脑疝、压疮、便秘、尿路感染、静脉栓塞,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说明该护理方案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预见性护理中,护理人员向患者和家属介绍相关事宜,可帮助其快速适应医院环境,并对病情有充分了解,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有心理准备。入院时告知患者正确的麻醉体位、注意事项等,有助于患者快速理解并配合医生治疗,针对康复期可能发生的情况给予提前预防,如及时消毒,指导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如何预防伤口感染,对负性情绪严重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鼓励可进行运动康复的患者自觉进行康复训练,对治疗保持积极心态。试验组患者在出院前护理人员向家属告知可能出现的状况和应对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的后续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可有效预防HICH护理中出现的风险事件,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