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的几个问题

2020-08-07吴尚丽

地域文化研究 2020年4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民族

吴尚丽

边疆是一个地理概念,从地缘边界上来说,属于国土疆域的边缘性地带。边疆从地缘上看远离国家中心行政区域,但随着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政策的深入实施,与周边国家对外交往和交流的不断深入,改革开放相对滞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已逐步转变为对外发展的前沿。“边疆集中了国家在时间、空间、历史与现实中的多重交叉,体现出历史悠久、地域广阔、民族多样、问题复杂的特点,成为拥有多元地理、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多元历史的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①马大正:《中国边疆治理:从历史到现实》,《思想战线》2017年第4期。我国少数民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边疆,文化资源丰富,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事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族和谐和国家安全发展,意义深远。

一、文化资源的定义及研究现状

从文化资源的构成来说有广、狭义之分。广义文化资源是指可被用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一切对象,包括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技术等各种文化必要条件;狭义文化资源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精神文化成果的构成形态。①胡惠林:《国家文化安全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75页。从总体上说,文化资源是一种社会资源,是以历史文化为传承载体,以文化作为表征形态,承载着民族价值观和文化生存方式的有机统一体。对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就是运用灵活多样的协作手段,对一切可被利用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成就的构成形态进行管理、协调和控制,以期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

目前,通过梳理学术界关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文献,可以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探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例如,任冠文认为,“应建立民族文化旅游博物馆和通过法律保护的方式,对民族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保护”。②任冠文:《论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第1期。马晓京认为,“西部民族旅游开发给民族文化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要保护民族文化,应树立文化认同观念,认识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摸清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家底,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培养当地人民群众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③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旅游学刊》2000年第5期。向延振以张家界土家族文化为例,认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是增加旅游产业优势的增长点,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④向延振:《把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旅游产业优势——以张家界市土家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为例》,《湖南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二是研究区域性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来仪等学者以西部发开发为背景,探索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理论和实践⑤来仪:《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走向市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刘新田认为,“西部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应实现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⑥刘新田:《西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分析与产业化开发对策》,《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东人达、陈笑胜在系统地总结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重庆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发展进行论证。⑦东人达、陈笑胜:《重庆民族经济文化资源开发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范波在分析贵州民族文化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贵州旅游开发应注入更多的民族文化内涵,并在发展过程中强调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⑧范波:《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的思考》,《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三是关注具体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形态。张建世、杨正文认为,“过度的商业性开发,直接导致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衰退。为确保传统工艺文化有效传承与保护,应确立有效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⑨张建世、杨正文:《西南少数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的保护》,《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年第3期。

综上,目前学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研究,可按照研究的范围,分为全局性、区域性以及个别性研究为主。但在以上研究中,单独将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作为研究对象的还较为欠缺。

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地区与内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不同,不但体现在地理环境上,还表现为少数民族种类繁多、文化资源丰富以及边疆既边远又前沿的双重属性。

(一)少数民族多,多民族聚居

中国的边疆地域辽阔,如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划分,边疆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四个自治区,以及甘肃和云南省部分地区,共9个省(自治区)。边疆总面积约57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60%。陆地边境线约22,000公里,其中绝大部分位于少数民族地区,有超过2,200万人,分属于30多个少数民族。中国有一半以上的少数民族生活在边疆地区,仅广西就有11个少数民族;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其中,基诺族、傣族、哈尼族、白族等15 个少数民族是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多民族齐聚边疆成为边疆多元文化的源头。

(二)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毛泽东曾说过:“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实际上是少数民族地区资源丰富”。边疆地区不仅山川秀丽,自然风光旖旎,而且具有特色鲜明和内容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李安宅对于边疆文化的特殊性曾说过:“边疆乃对内地而言。边疆所以不与内地相同的缘故,就自然条件而论,不在方位,而在地形;就人为条件而论,不在方位,而在地形;就人为条件而论,不在部族,而在文化”。①李安宅:《边疆社会工作》,上海:中华书局,1944年,第1页。民族构成的多样性,呈现出多民族、多文化的民族风情。丰富多彩的地域风情、类型各异的宗教信仰、风格迥异的建筑民居、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独具韵味的歌舞艺术、形形色色的民俗文化、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多态多样的特色民族文化成为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鲜明特征。

以“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著称的《江格尔》《玛纳斯》和《格萨尔王传》,分别是蒙古族、柯尔克孜族以及藏族的文化经典,是享誉中外的文化瑰宝。壮族的“排歌”,哈萨克族的“牧歌”,蒙古族的“赞歌”“呼麦”,东乡族、回族、撒拉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花儿”等都成为中华民族艺术殿堂中的宝贵财富。著名的花山岩壁画、敦煌莫高窟、布达拉宫等都是享誉世界的民族艺术珍品。风雨桥、碉房、土楼、杆栏式建筑地域特征明显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在世界建筑艺术中具有深刻的影响。可以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文化资源富集区。

堤顶高程10.3m,堤顶较平坦,堤身完整。岩性主要为轻~重粉质壤土,局部夹重粉质沙壤土和粉质黏土,棕黄色,厚度3~3.5m,干~稍湿,硬塑~坚硬。

(三)既边远又前沿的两重性

边疆与内陆地区的本质区别在于其与境外接壤,这使得边疆地区在地缘边界、经贸往来、文化认同以及政治敏感度等方面就具有其特殊性。我国边境线漫长,有很多民族“跨境而居”,原本同宗同源的民族因为国境线的划分而被人为地区别开来。我国很多地方国境线便道林立,边民不用办理出入境许可便可以直接过境,这样的便利条件使原本地理上相连、民族情感上的相互认同的跨境民族依然保持着边境贸易和互市的频繁交往,因此,边疆地区处于对外开放的最前沿。正是由于边疆地区的特殊性,在政治上容易引发国际关注,境外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等一系列问题从未间断,边疆地区具有“既边远又前沿的两重性”②邓光奇:《论边疆开发中的利益关系及其协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9期。因此,边疆地区面临着比内陆地区面临更复杂、更多元的局面。边疆地区人民除了肩负着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的责任之外,还需要承担守疆戍边的责任。边疆地区的这些特殊性与内陆核心区形成了很大的差异。

三、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现状与挑战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总体来说,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边疆与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大

表1 2017年边疆9省(区)财政基本情况表

边疆地区虽然自然资源储量丰富,具有资源、地理位置以及边贸等方面的优势,但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由上表可以看出,2017年边疆9省(区)除辽宁、云南以外,其余7省(区)在全国的财政收入排名均位于20 名以后。总体看来,边疆地区的财政收入情况总体水平低于全国,部分省区在全国财政收入排名中居于末位。2017年全国财政收入排名第一的广东省(11,315亿元),其数额是辽宁省收入的2.3倍、是西藏的6.7倍。

边疆地区自然和历代等原因的影响,社会经济在改革开放以后呈现高速增长状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迄今为止边疆的经济发展水平仍普遍低于内地,边疆与内陆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带、中部城市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拉大。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是造成社会矛盾的主要原因。历史经验还表明,在一些发展相对落后、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往往是分裂活动相对猖獗的地方。边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仅直接关系到边疆人民的利益,而且关系到全国的稳定与发展。如果边疆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过低水平势必会对国家长期繁荣稳定造成消极影响。只有加快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使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才能实现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

(二)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且易引发国际争端

边疆地区地理自然环境相对恶劣,气候条件严酷而多变,大多数位于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漠之间,具有“高海拔、严寒和干旱”的基本特点。青藏高原高寒缺氧,云贵高原熔岩和石漠化范围大而耕地面积少,新疆、内蒙古地区拥有沙漠、戈壁,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经济的难度都较大。在这种自然生态环境下,边疆地区的生态资源也相对脆弱,生物链简单,系统阻力和恢复能力差。一旦被摧毁,它将需要很长时间来修复。对云南香格里拉圣湖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2006年电影《无极》的教训,仍然是一个长鸣的警钟。

边疆地区是我国一些大河的发源地。边境地区的生态环境不仅对国内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会影响国际生态安全。例如,雅鲁藏布江起源于中国的西藏,被西藏人民奉为“母亲河”。从西到东,它穿过西藏南部,绕过喜马拉雅山流入印度,然后流经孟加拉国与恒河相会后注入孟加拉湾。2017年11月18日,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发生里氏6.9级地震,由此引发的山体滑坡和崩塌导致雅鲁藏布江流入印度境内的河水变黑,印度媒体不了解原因而抱怨是中方在上游施工而造成水污染,进而引发国际争端,上升为中印双方的外交问题。

(三)开发与赚取商业利润之间存在矛盾

边疆地区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许多传统的、民间的文化保持了较好的原生状态。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原态原样的民俗传统和生活习惯保存得较为完好,这些异质性因素都是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吸引无数旅游客商和投资者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旅游,无疑是实现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最大限度地发挥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效益,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创新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开发过程中,为了追逐商业利润,对民族文化加以误读,甚至增加猎奇心理而进行虚假宣传的现象也为数不少。例如:“走婚”是泸沽湖摩梭人的一种对偶婚姻制度,这种“男不婚女不嫁”的婚姻制度是符合当地道德规范的。摩梭人以传统的文化习俗规范建立了严格的性爱观念、道德标准以及价值观念,确保了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而在如今的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部分商家为吸引游客将走婚习俗进行暧昧宣传,误导部分游客抱着“猎艳”的心理而走进泸沽湖。这种为赚取商业利润而故意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误读和曲解,将会对民族文化造成极大的破坏。另外,在追逐商业利润的过程中,往往会迫使工序复杂的传统文化工艺发生变异。比如,在近年兴起的旅游村寨中,将以往视为禁忌的传统习俗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表演的内容进行“贩卖”;或是在民族服饰的加工制作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而使用机器缝制代替手工制作、工业染制代替传统植物染料。过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民族文化资源保护的短视行为,将加速民族传统文化的流失,对民族文化的生存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随着传统文化的消失,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将会消失。

(四)境外势力意识形态安全渗透影响严重

在和平、发展与合作已成为世界发展主题的大环境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失仍然是国外分裂势力和敌对分子文化渗透的最前沿。随着国际和平事业的发展,他们全盘西化、分裂我国的政治图谋并没有停止甚至放松过。西方敌对势力也在关注我国的边疆地区,各种文化渗透对我国的文化安全和边境稳定构成了严重威胁。西方敌对势力试图寻找机会分裂中国的居心并没有停息。

边疆地区的一个小动作都极易引发国际关注。“事实反复证明,境内外敌对势力从来不会放弃对中国进行颠覆和分裂的图谋,反分裂反渗透的斗争是长期的。”①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年)》,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368页。警惕西方国家的强势意识形态渗透,维护我国民族文化安全日益成为重大的政治任务,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尤甚。

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与内陆地区相比,在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要开发这一地区的文化资源,必须正视其特殊性,从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文化产业,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安全意识教育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开发之路

生态环境是民族文化生成的物质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孕育和滋养出健康的文化资源,走文化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协调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获取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一个民族的文化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发展而来,反映特定时空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生态是文化资源开发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可以说,自然生态环境塑造了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资源更重要的是需要保护好所产生的文化系统和自然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的新时代树立绿水“青山”的意识。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②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163页。只有有效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文化生态环境,才能真正继承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资源。这一地区的文化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等待我们的将的文化的“沙漠化”。对于自然生态环境脆弱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来说,如果发展过程中只是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对民族生态环境和文化多样性生态的保护,那么我们将丧失民族文化发展的最宝贵空间,最终将导致民族文化发展走向衰退和消亡。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应以眼前的局部利益换取长远的生态环境利益,应走文化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之路,实现文化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走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文化产业作为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自然资源消耗少、投入成本低、可持续发展等优点,可以实现生产资料、生产要素以及各类资本的优化组合,它无疑是保护和开发边疆地区文化资源的首选。“文化产业是以文化资源为基础,文化创意为核心,文化科技为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智慧,进而创造财富与就业的新兴产业”。③黄永林:《从资源到产业的文化创意》,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页。“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实质就是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价值实现过程”。④范建华:《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56页。边疆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服从和服务于民族文化的发展繁荣的需要,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基础之上。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能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依赖和消费,将物质资源要素依赖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转变为非物质要素。

通过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内涵挖掘、创新改造和创造发展,将无形的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和元素转化为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形态促进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好的文化产品一旦被市场接受,还将具有收益稳定和持续性增长的特点。与此同时,伴随着文化产业规模的扩大和产品质量的提升,由文化产品创新所产生的外溢作用,在提升本地文化产业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可以具有地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少数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形成一种集文化资源保护、技术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一体的集约化发展模式,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稳定提供内生发展动力,在实现文化资源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同时做到文化资源的创造性使用和创新性发展。

(三)打造特色文化品牌,促进文化资源资本化

文化资源无疑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要实现文化资源的资本化,须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资源品牌。近年来,故宫围绕传统文化产品,开发出具有故宫特色的一系列文化创意产品,通过实体店和互联网销售相结合的模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销售取得巨大成功,成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案例中的一股清流。2018年12月,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和故宫淘宝同时推出了“故宫彩妆”,刷爆了朋友圈。以清宫后妃饰品和绣品为设计灵感来源的彩妆一经推出便被抢购一空,位居销量榜首的“仙鹤口红”在短短一小时就被售出3,000 管,其中不少的买家来自海外。故宫文创产品取得的成功,是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打造出“故宫文创”这一品牌实现文化资源的资本转化,其成功经验值得边疆民族地区借鉴。

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具有产业驱动效应和资本增值效应。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化的过程中,必须在合理利用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优势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产业以民族文化资源为基础,并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文化品牌已深入人心,成为全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代表。在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中,有必要挖掘出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形成品牌效应,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傣族泼水节、彝族火把节、蒙古族的敖包节、那达慕大会等民族节庆活动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可依托民族传统节庆资源进行文化产品推动和销售,利用传统文化的带动效应,打造成为特色文化品牌,促进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

(四)加强文化安全意识教育,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

文化是边疆地区的重要资源,也是构成民族认同的基础。少数民族文化是构成国家共同体的文化软实力,对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群众来说,有意识的文化自觉、坚定的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既是构筑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坚实基础,也是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安全意识、抵御敌对意识形态侵蚀和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维持边疆社会稳定的有效措施。在如今世界文化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文化因素正在逐渐超越政治和经济因素,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种十分突出因素,也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少数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魅力,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优势。大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增加文化产品出口,有利于在当今西方价值观占主流的国际文化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少数民族文化首先是某一民族的话语,进而融汇成一个国家的声音,最后汇聚为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资源。

在改革开放40余年取得巨大成就的时代背景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形势趋势下,应借助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契机,以“文化”作为纽带,加强边疆地区与邻边国家的国际合作,深化经济文化合作交流,形成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促进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建构与周边国家的命运共同体。

结 论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历代王朝治理理念中的一个特殊地区。由地理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历史变迁、语言文字、文化差异、宗教信仰等诸多因素构成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使其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中一只绽放的奇花异葩,多元的文化内涵造就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边疆地区特殊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其在政治、经济、对外交往和国防关系上的关键地位,因此,对边疆地区文化资源的开发需要正视其特殊性,综合考虑国家安全、政治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以及民族宗教等因素,在此基础上传承民族文化、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才能使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得以创新性转化,实现文化资源向资本的创造性发展,进而促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广大边疆少数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少数民族民族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少数民族的服装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对边疆地区反恐维稳策略的思考
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
浅谈南疆地区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