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教学如何突破低效瓶颈

2020-08-06赵露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0年6期
关键词:师生教师教学

赵露

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停课不停学”让网络教学匆忙上阵,全国上下大规模使用网络手段开展持续性教学,让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都对网络教学有了深度体验。网络教学应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通过师、生、媒体等多边、多向互动和对多种媒体教学信息的收集、传输、处理、共享,来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渗透教学理论和思想指导。这本来是时代发展的先进产物,但在本次大规模应用中却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不禁让人思考:扼住网络教学有效性的瓶颈在哪里?如何突破?

一、网络教学低效的表现及原因

困扰师生的网络卡顿和多平台频繁切换使用带来的拖沓与烦琐,是网络教学低效的技术原因,也是表层原因。大规模、同时段的网络课堂教学,对网络容量与速度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笔者身处高三,最先尝试网络授课。为优化教学资源,我校采用全年级学生统一上网课的方式,同一课时内容由一位教师为全年级学生讲授,各学科备课组教师依次上阵,分专题讲解。可是,平台加班扩容也只能保证千人同时上课的基本流畅,课后练习的布置交收和批阅并不能一体化便利完成。我校使用的平台以阅卷系统著称,非常时期突然开通网课直播,很多功能支撑不力。直播课教室和上传课件资料需要到不同的网站进行;全国若干学校同时使用,直播课平台崩溃;练习中心因拥堵只能限时使用,还经常上传不畅,我们只好再借助其他App批阅作业,师生大量精力耗费在平台转换和技术延宕上。教育服务软件对行业要求认知并不透彻,短期内功能适切度改进不够,大规模线上教学匆忙上阵,导致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受到技术限制,有效性低。

网络教学低效的深层原因是教与学关系改变带来的师生应对低能。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指示下发,各地教师一拥而上做了主播,并未来得及深度思考网络教学带来的变革,误以为网络教学只是技术手段不同,是将面授课堂直接搬到网络上。事实上一个小小的简单细节都会成为影响效度的因素。例如,在语文阅读课师生对话环节中,文章读完教师提问时,点开学生麦克风连线,往往会收到长时间的沉默,追问数遍之后,学生还会借口找耳机、网络不畅等回避提问。没有了面对面的督促,没有了班级群体氛围的影响,学生各自躲在屏幕后面拖延,教师一再启发也未必有回应,其他在电脑前等待的学生也会趁机溜走。一个最普通的课堂提问都难以正常进行,不难想象,其他教学活动在缺乏当面管理的情形下会收到什么效果。当“教”不能落实效果的时候,决定教学效果的就是学生的“学”,而学习方式又急需转变。

网络教学并不是面授教学的简单切换。它便利但少约束,易于信息交流却失去了教学场域,师生互动快捷但失去了集体讨论的相互促进。隔着屏幕,师生由“一对多”的状态变为多个“一对一”,面授课堂上潜在的激励与监督失效,屏幕那端的学生甚至可以躺在床上看体育课,家长的监督管理在家庭环境和亲缘关系中弱化得无能为力。出现的问题提醒我们:教学关系的改变,需要用教学方式的变革来应对。网络教学打破了由教师传播教学资源的垄断性,提供丰富的学习资讯,为个性化教学创造了极大的空间。网络教学,要求教育者重新思考教与学的关系。

二、如何提升网络教学的有效性

1. 从技术层面看,做好教学服务需要网络支持与教育平台功能的完善

让农村贫困学生也具备充分的网课条件,是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而教育平台应主动以教育需求为核心,整合集成教、学、练、测、评各环节的应用模块,而非让师生去将就并不适切的要领,免去花在技术环节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甚至可以“一校一菜单、一生一方案”,为不同学校和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2.从教学本质来看,提升网络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改变与成长

首先,教师要熟练驾驭网络教学,将网络技术变成得心应手的教学工具,而不是让人畏步不前的拦路虎。对“智学网”“钉钉”“腾讯会议”“小打卡”“班级小管家”等一系列工具,都要了解其人工智能化水平、数据分析功能、交互功能等,在教学设计中扬长避短。

其次,科学认识网络教学,重新定位“教”与“学”的关系,转变教师功能。传统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环节主要依靠“听课”,教师的“教”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学”比较被动。网络教学资源浩如烟海,教师的“教”并非资源传达的唯一途径,教师要从“教书者”转变为“促学者”。例如,疫情期间高三学生的备考复习课,学生提问从举手发言变成在留言区打字,多个问题可以同时显示。我在上课过程中经常会被留言区闪动的问题打断,不得不停下来解决完学生的问题后再继续讲课。这个小细节恰好表明,学生的需求与教师的预设之间个性化差异之大,是传统课堂上被掩盖了的。教师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学,改变意识立场,增强与网络共存的智慧与能力,学生的学习方式才能转变。另外,学生自律自觉能力低已是不争的事实,就不能指望短期内可自行蜕变,教学管理要转向扶持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停课首先是不停育,其次才是不停学。

再次,借助资讯时代特点,重构课程体系及每一节课的教学组织,因材施教服务每一位学生。上了一周的高三网课后,我对教学做了调整(以“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专题为例):①进行网络资源备课,筛选出优质资源课程,如课件、教案、视频;②针对文科班学生特点,重新编排网络教案及课件,整合改造后推荐给学生微信群自主学习,同时发布学案指明重难点并附有练习,学生检测出未知未会部分,拍照反馈至班级群;③教师线上讲解共性问题并解决个别疑难问题,然后,发布课堂练习检测巩固效果;④专门留出10分钟借助留言区解决学生的各种疑问。课后我反思:这样的教学设计把“教-学”改变为“学-教”,教师变为导师,看似讲得不多,但课堂实际密度大,还能有效针对学生个体。尤其是学情,从以往的了解转变为可利用引导,用来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充分借助了网络优势,但是教师的精力与时间也不分时空地被大量占用了,长期坚持恐怕难以保证质量。我们不妨设想:网络时代可否将备课组升级为专题教学研究工作室?集体备课以专题或任务群为单位,研发系列课程。这与即将到来的语文课程改革恰好一脉相承。网络教学有自己的规律可循,教师善工利器,把握其特点,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度,还能帮助他们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网络教学带来的教育展望

网络教学不可能取代学校教育,人工智能不可能替代教师执教,但它们会带来学习的革命,线上线下的科学结合是未来教学的趋势。未来的学校,更可能成为学生便利地获取教育资源的“智慧超市”,学校的场域功能拓展为智能服务,提供一切良性发展的可能性。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这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和动态资讯。与学习模块有交集的学生组成动态班级,在集体状态中发展交往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学生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师,教师因材施教,对每一个学生都能给出符合其个体发展的学习指导。同样,对学生的评价将由区块链提供数据分析和路径痕迹,不再是单一的分数表达,而是学生的思维特長、智能发展、心理状态、个性喜好等方面的动态测评。这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科学地了解自己,找到未来职业生涯的方向……

撬动地球的那个支点,或许很快就要到来。

◇责任编辑 邱 艳◇

猜你喜欢

师生教师教学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