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0-08-06刘信平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8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问题意识语文课程

刘信平

摘  要: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塑造语文核心素养的必要元素,而思维的锤炼离不开问题为切入点。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才能去思考、去探究、去挖掘、去认知,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强化学习效果。因此语文教育要回归学生为本的主流思想,营造趣味、民主的沟通氛圍,让学生通过想问、敢问、善问、乐问、好问,生成勤学好问的学习好习惯。而良好的问题意识不仅有利于强化语文思维,也对孩子的未来发展大有益处。关于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做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课程;问题意识;有效提问

小学语文课堂上,要将培养问题意识作为教育的目标方向之一,并将此内容贯穿整个教育始末,全方位地激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问题能力,启发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进而形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主动探究、创新思维的同时,全面提升语文自学能力,强化语文综合素养。以下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案例,分别从想问、敢问、善问、乐问和好问五个方面讨论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创设质疑氛围,启发学生“想问”

浓厚的质疑氛围是启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前提条件,更是调动学生问题意识、激活主观能动性的必备要素。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想问”,教师应从课前导入环节着手,将学生带入质疑的情境。以《四个太阳》教学为例,我没有直截了当地切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是先设计了有趣的语言互动:“同学们,你知道天上有几个太阳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作者将题目定为‘四个太阳,真的有四个太阳吗?”精彩的问题启发,顺势将学生带入思考的状态,“一个太阳”与“四个太阳”之间形成了认知冲突,大家对此也产生了质疑:“究竟为什么会有四个太阳?”强烈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迫切地想要阅读课文和理解课文,进而在“想问”的驱动下提高学习能力,完成学习目标[1]

二、营造民主环境,激励学生“敢问”

素质教育的最大变化在于“教”与“学”关系的重塑,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而为了激励学生有效学习、敢于提问,我们应多营造民主、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学生敢提问、会提问,真正掌握课堂的话语权。而教师也要多激励、多肯定,多给学生创造大胆提出问题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保护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疑问中进步。以《西门豹》教学为例,我在课堂上设计了“谁的问题更有意义”主题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师“一言堂”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围绕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自由地提出问题,拓展个性思维。如有的学生提出:“西门豹作为地方长官有一定的生杀大权,他为什么不直接勒令处死巫婆呢?”这个问题实际上就突出了整篇文章的核心点,以此为契机组织大家进一步展开讨论,总结西门豹的人物特征,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三、加强课堂指导,促进学生“善问”

学生有了问题意识,还需要教师加强课堂指导,启发他们在“提问”的基础上“思考”,能够运用语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善问”的形成。以《夜莺的歌声》教学为例,课上围绕文章的重点段落,先试探性提出问题抛砖引玉,将学生带入质疑情境。如:“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由此提问:“小孩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文中的‘野兽是指谁?”“你如何看待苏联人民的情感?”有了教师的点拨,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全面剖析文章,并且在阅读中产生质疑,形成了清晰的问题思路。

四、拓展心智思维,引导学生“乐问”

好奇心是形成问题意识的内驱力,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拓展其心智思维,循序渐进地启发他们提出“为什么”的质疑,形成“乐问”的意识。以《穷人》教学为例,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让他们说一说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有人提到:“文中哪些人是‘穷人?”“为什么说他们是‘穷人?”“他们是真正的‘穷人吗?”一连串的问题体现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再带着问题到阅读中寻找答案,通过品读文本、思考探究、互动交流,学习过程水到渠成。大家不仅归纳总结文章内容,而且从更深层次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质疑与思辨中找到了答案[2]

五、落实小组合作,推动学生“好问”

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推动他们“好问”,就要突破思维定式,从创新角度、创新方法为切入点。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同学之间交换意见、碰撞思维,进而打开视野,站在全新高度去深入地思考问题。以《两小儿辩日》教学为例,课上围绕问题展开热闹的讨论:“大家同意‘两小儿的观点吗?你认为太阳和人之间的距离发生了哪些变化?”将学生按照自愿原则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大家自由地发表见解,并且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在“好问”中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强化问题意识,提高自学有效性。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既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吸引他们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也有利于培育“不唯书”“不唯师”的发展思想,在自主学习中强化质疑能力与思维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将语文核心素养教育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金智雄.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研讨[J].学周刊,2020,(18):77-78.

[2]孔杏然.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2020,17(1):68.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问题意识语文课程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站在语文课程的高度教学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