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善本《梨园集成》考证
2020-08-06董炜
董炜
摘 要 复旦大学图书馆现藏清刻本《梨园集成》11册,为赵景深先生藏书。该藏本与目前较为常见的光绪六年竹友斋本《梨园集成》版式、剧目排序均有不同,或为清末刊行本。目前在国内外未见有学人研究该版本。该藏本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和版本价值。
关键词 善本 复旦大学 《梨园集成》 版本
Abstract "Jiao Zhan Dao Bao" was an Anti-Japanese War journal founded by Fujian Provincial Normal School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publicize the Anti-Japanese War and to expose the Japanese aggressorsbrutal atrocities. It called o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to understand the shame of the war and taught them to participate in the resistance war. By sorting through No. 1-12, Volume 1 of "Jiao Zhan Dao Bao" from August 1938 to July 1939,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ublication background, purpose, layout, editing style and skills,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ournal. As an Anti-Japanese War journal published by the school, this journal is of certain historical value because it reflects the social situation at that time and is a true historical record.
《梨園集成》是现存刊行时间较早的皮黄剧目选本。光绪六年由李世忠编撰,安徽竹友斋刊出,共收录皮黄剧目46种,昆曲2种。书中收录的大部分剧目至今仍活跃在戏台上,另外还包括一些今所罕见的剧本。早在20世纪初,《梨园集成》就得到了郑振铎先生的关注,1927年他就把《梨园集成》与《戏考》一同作为当时京剧选本的代表来探讨[1]。此后,日本学者青木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2]、周贻白《中国戏曲史长编》[3]、苏移《京剧二百年概观》[4]、《中国京剧史》[5]等戏曲专著都对《梨园集成》在京剧史上的地位和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梳理《梨园集成》版本,对于考证早期京剧剧本的样貌,了解京剧选本的编排演变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一、《梨园集成》的现存版本
目前《梨园集成》所存版本,李东东在《竹友斋刊本〈梨园集成〉文献评述》一文中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国内版本有两种,“《续修四库全书·集部·戏剧类》载有《梨园集成》影印本,目录题为‘《梨园集成不分卷》[清]李世忠编;影印本前有‘据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藏,清光绪六年竹友斋刻本影印,原书版框高一七○毫米,宽二五二毫米信息。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网站有《梨园集成》电子照排本,书名:‘《黎园集成》;版本描述为:‘【作者】:(清)李世忠编;【关键字】:中国|古代|戏剧类;【描述】:原书有些字迹不清、有些页残;【出版社】:(无);【类型】:古籍”[6]。高等学校中英文图书数字化国际合作计划网站的《梨园集成》电子照排本馆藏单位显示为北京大学。域外版本有四种,“日本东京大学双红堂文库藏有《梨园集成》二十四册。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汉籍善本全文影像数据库载录《梨园集成》:书名:‘新著选刊曲本 光绪六年庆邑王贺成校刊本;安徽竹友斋重刊本子目资料;内容分类:‘(集—词曲—曲选—南北曲(清));索书号:‘双红堂—戏曲—169”。版高宽约231×140mm,封面及正文每页上方中间位置有“东洋文/化研究/所图书篆书方章。另据黄仕忠《日藏中国戏曲文献综录》载,京都大学文学部有《梨园集成》(十八册233×139mm),天理图书馆有《梨园集成》(十六册),东洋文库·藤(藤田丰八)有《梨园集成》(二十册)”[7]。
除上述《梨园集成》版本,1931年创刊于上海的《东方日报》曾刊载周君铭藏本《梨园集成》。该藏本为“木版《梨园集成》,为太平天国李昭寿所刊行,全书记二十册”[8]。李昭寿是李世忠降清前的名字。该藏本封面与光绪六年竹友斋版本同,封面最上方横书:“光绪庚辰新刊,”下方从右至左竖书:“遵班雅曲,梨园集成,板存安省倒扒狮竹友斋刷印。”
该藏书主人是周君铭,据《中国戏曲志·上海卷》[9],周君铭曾任成立于1930年的上海声社票房中的教师一职。另外,1951年上海女子越剧科班群立越艺社成立后,“周君铭教京剧武功”[10]。《东方日报》提及周君铭时必称呼为教师,以此推测周君铭应该就是这位教授京剧的教师。据《东方日报》介绍,该《梨园集成》版本非常珍贵,当时《梨园集成》“每多不全,虽日本之研究家,亦只藏有十八册”[11]。“某大书局,尝以数百金,谋购是书之版权,周教师不允”[12]。后来,《东方日报》主人邓荫先托白松轩主人史悠宗和洪天韻说情,始得周君铭首肯,其所藏《梨园集成》才得以刊载。
《东方日报》从1938年3月12日开始刊载该藏本《梨园集成》,截至1939年2月3日,共刊载《双义节》《红阳塔》《求寿》《双龙会》《天开榜》《桃花洞》《鱼藏剑》《大香山》《火牛阵》九个剧本。但是颇为遗憾的是刊载内容并非原本,而是经过校正后的。“是书(按,指《梨园集成》)之刊出,系由余义兄及范叔年教师所校正”[13]。在《红阳塔》刊载的第一期又注明白松轩主人也参与过校正。或许因为校正之故,该版本虽自称是光绪六年竹友斋刊本,但是内容改动稍大。比如剧本中角色出场、下场等都添加了小括号;光绪六年竹友斋本《鱼藏剑》写作“专珠”,此本为“专诸”,更贴近现在的写法;剧本内容也略有改动。从校正的改动可以看出京剧剧本在民国年间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复旦大学藏本《海内孤本梨园集成》版本考
1.版本特征信息。复旦大学图书馆藏善本《海内孤本梨园集成》,索书号为5220,共11册,31种剧目。线装。版高宽约165mm×118mm。单线白口。单黑鱼尾。该版本部分纸页出现残破现象,有虫蛀痕迹。复旦藏本《梨园集成》11册开本大小不一。分别为第1、2、3、4册:高宽约235mm×138mm;第5、6、7、8册:高宽约205 mm×138mm,第9册:高宽约247mm×140mm,第10册:高宽约243mm×139mm,第11册:高宽约227mm×139mm。第一、二、三、四册封面左上方,毛笔字手书“海内孤本梨园集成”,右上方是剧目名称,如“麟骨床全部”。其余七本原封面不存,另以蓝色圆珠笔书写剧目名字。只有第十本左上方除圆珠笔书写剧目名称,还有蓝色圆珠笔书写“怀邑王氏所刊曲”。
2.版本考证。
(1)收藏来源。通过藏书印章判断,该书原为复旦大学教授赵景深先生的私人藏书。复旦藏本《梨园集成》每册书的扉页均有“赵景深藏书”之印。每册第一个剧目第一页右下方有“复旦文学图书馆藏”的印章。最后一页文末有“赵景深藏书印”,有时会多一枚“复旦文学图书馆藏”的印章。赵景深先生之子赵易林在《父亲的书架(续篇)》里曾提到,在把藏书捐给复旦大学之前,赵易林和妹妹等人做图书登记、盖章工作时,“每本书,在里封面加盖‘赵景深藏书大号印章一枚,又在里封底加盖小号印章”[14]。复旦大学图书馆和古籍整理研究所编写了《赵景深先生赠书目录》三册,中文平装书和外文书分上下二册,中文线装书单独一册。在《赵景深先生赠书目录(中文线装书部分)》里“古籍善本 集部”中“京剧”部分提到该书:“(5220)《梨园集成》三十种三十卷/(清)王贺成校辑。——清怀邑王氏刻本十一册。”[15]该藏本实为31种剧目,因为第十册里的《绿牡丹》剧本紧附在《新著五国城全曲》之后,版心中的剧目名字也是《五国城》,故该剧目因被遗漏而记错数目。
(2)封面书名。复旦藏本书名署为《海内孤本梨园集成》。署名《海内孤本梨园集成》的版本仅在赵山林《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中提到过,《梨园集成》“有清光绪六年(1880)安徽竹友斋刊本、清末《海内孤本梨园集成》本、《续修四库全书》影印光绪六年本”[16]。以此推断,复旦藏本或为清末刊印的《海内孤本梨园集成》本。
(3)剧目排序。目前较为通行的《梨园集成》版本为48种剧目,按照剧本故事所发生的的朝代顺序编写,包括:商朝两种:《新著孙猴子闹天宫全曲》(昆曲)、《新著自焚摘星楼全本》;周朝四种:《新著百子图全曲》《新著大香山全本》《新著火牛阵》《新著双义节全本》;战国三种:《新著烧棉山全曲》《新著湘江会曲文全本》《鱼藏剑全本》;汉朝一种:《新著剐蟒台全曲》;三国八种:《新著长板坡全本》《新著战皖城全曲》《新著祭风台全本》《新著反西凉全曲》《新著取南郡全本》《新刻濮阳城全部》(昆曲)、《新著骂曹全曲》《新著乔府求计全曲》(《续修四库全书》本影印目录为《鲁肃求计》);晋朝一种:《新著麟骨床全本》;南北朝一种:《新著因果报全部》;隋朝四种:《新著蝴蝶媒全曲》《新著临江关全本》《新著秦琼战山曲文全本》《新著南阳关全曲》;唐朝九种:《新著摩天岭全曲》《新著珠沙(印)全本》《新著药王传全曲》《新著芦花河全曲》《新著桃花洞全曲》《新著薛仁贵回窑全曲》《新著薛蛟观画曲文全本》《新著天开榜全本》《新著沙陀颁兵程敬思解宝曲文全本》;五代一种:《新著风云会全本》;宋朝九种:《新著斩黄袍全本》《新著碧尘珠全本》《新著双龙会全本》《新著求寿全曲》《新著红阳塔全曲》《新著杨四郎探母全曲》《新著闹江州全本》《新著五国城全曲》《绿牡丹》;明朝五种:《新著红书剑全本》《新著姜秋莲捡芦柴曲文全本》《新著观灯全曲》《新著双合印全曲》《新著走雪全曲》。当然有的剧目所属朝代有误,比如《求寿》乃三国事,而非宋朝事。再比如《闹天宫》《大香山》等神怪剧的朝代归属也存疑。但是总体而言,48种剧目是按照朝代顺序编写。
复旦藏本《海内孤本梨园集成》共11册,33种剧目,但第四册和第五册有重合剧目《新著摩天岭全曲》和《新著药王传全曲》,所以实为31种剧目,分别为:第一册:《新著麟骨床全本》;第二册:《新著大香山全本》《新著火牛阵》;第三册:《新著烧棉山全曲》《新著湘江会曲文全本》《鱼藏剑全本》《新著剐蟒台全曲》《新刻濮阳城全部》《新著骂曹全曲》《新著乔府求计全曲》《新著蝴蝶媒全曲》;第四册:《新著珠沙(印)全本》《新著摩天岭全曲》《新著药王传全曲》《新著薛蛟观画曲文全本》《新著临江关全本》《新著秦琼战山曲文全本》《新著南阳关全曲》;第五册:《新著摩天岭全曲》《新著药王传全曲》《新著芦花河全曲》;第六册:《新著长坂坡全本》《新著战宛城全曲》;第七册:《新著碧尘珠全本》;第八册:《新著双义节全本》,共二十一回;第九册:《新著桃花洞全曲》《新著沙陀颁兵程敬思解宝曲文全本》《新著风云会本》、《新著斩黄袍全本》;第十册:《新著五国城全曲》《绿牡丹》《新著姜秋莲捡芦柴曲文全本》;第十一册:《新著百子图全曲》。
除此之外,复旦图书馆另藏一善本《新著剐蟒台全曲》,索书号5224,亦为赵景深先生藏书。内容与复旦藏本《梨园集成》中的同名剧目一样。
学界一般公认《梨园集成》首创了按照剧本故事发生的朝代作为顺序的编选体例,但是复旦藏本不按朝代编写。首先,由于每种剧目都是独立的书页,单独编排页码,与前后剧目没有关系,为剧目的打乱顺序提供了可能。其次,如果复旦藏本《海内孤本梨园集成》确为清末本,这种编排可能受到当时的京剧选本编排顺序的影响。清末民初出现了众多京剧选本,比如:复旦藏本《绘图真正京都头等名角曲本》文宜书局石印本,线装,9册73种剧目;双红堂本《绘图京都三庆班京调脚本十集》民國元年石印本,包括甲、乙、丙、丁、戊、巳、庚、辛、壬、癸集,10册50种;双红堂本《绘图京调十七集》,石印本,17册68种剧目。按照元、亨、利、贞、五、六、七、……十七集;双红堂本《绘图京都三庆班京调十二集》上海集成图书公司石印本,12册59种剧目,按照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排列;《绘图京都三庆班真正京调全集》,光绪三十二年(1906)铸记书局石印本,线装,10册48种。这些京剧选本均非按照故事发生的朝代顺序排列剧目,有时候会按照名角所用脚本来排列,比如《绘图京都三庆班真正京调全集》一册为郭秀华曲本,一册为小连生曲本,一册为许处唱本,等等。这也体现了清末民初名角挑班制背景下名角的号召力之大,以及观众对名角的追捧。
通过对复旦图书馆藏善本《梨园集成》考证,可发现该藏本现存剧目内容与光绪六年竹友斋本一样,当为同一底本。但版式大小不同,剧目亦非按照竹友斋本的朝代顺序编排,或因受清末民初众多京剧选本的剧目编选顺序的影响,以此推断该藏本或为清末刊行本。
参考文献
[1]郑振铎.中国文学研究(下卷)[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132.
[2]青木正儿,王古鲁译.中国近世戏曲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3]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 [4]苏移.京剧二百年概观[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
[5]北京市、上海艺术研究所组织编著.中国京剧史[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
[6][7]李东东.竹友斋刊本《梨园集成》文献评述[J].戏曲艺术,2014(3):103,103.
[8]启事公告:秘本木版《梨园集成》[N].东方日报,1938-3-9(1).
[9]中国戏曲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戏曲志·上海卷[M].中国ISBN中心出版,2000:578.
[10]卢时俊,高义龙.上海越剧志[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7:94.
[11]启事公告:秘本木版《梨园集成》[N].东方日报,1938-3-9(1).
[12][13]白松轩主.再谈《梨园集成》[N].东方日报,1938-3-12(3).
[14]赵易林.父亲的书架(续篇).赵景深的学术道路[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142.
[15]复旦大学图书馆,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赵景深先生赠书目录 中文线装书部分[M],1988:10.
[16]赵山林.中国戏曲传播接受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