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与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创建与发展
2020-08-06汤润琳
汤润琳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自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就为我国东北地区带来马列主义,促进了东北工人阶级的觉醒和革命觉悟的提高,也陆续建立了各种工人团体,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但东北地区党组织的真正建立和发展壮大则离不开中共北方区委的密切指导,及其奠基人和主要领导人李大钊同志的大力推动。
一、李大钊与北方区委的建立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随后赴日本留学,归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既是爱国志士和著名学者,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驱者。
在北大执教期间,李大钊开始了解马克思主义学说。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他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立场,陆续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多篇文章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成立中国最早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并逐渐由理论研究转入实践活动,深入工人队伍中,通过举办演讲会、创办工人补习学校,领导支援工人罢工等形式宣传马克思学说,发展工人会员。同年10月,在共产国际帮助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李大钊任主要领导人。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后不久便更名为中国共产党北京支部,后经几次改组,最终成立中共北方区执行委员会,亦称北方区委,李大钊任书记,负责党在北方地区的全面工作[1]。
北方区委成立后,随着革命形势发展,干部短缺问题日益凸显。为培养革命骨干力量,在李大钊的提议下,成立了中共北方区委党校,李大钊主持制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并选派北方党员干部到广东黄埔军校等地学习,再派回北方各地工作。许多学员回到地方后担任了领导职务,对北方党组织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二、在黑土地上传播马列主义信仰之火种,奠定建党基础
李大钊担任北方区委书记后,对东北地区革命形势发展和党组织建设非常重视,曾陆续派党员到辽、吉、黑等地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和联络活动,发展中共党、团员[2],为党在東北地区建立组织奠定思想和群众基础,马骏、楚图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马骏是黑龙江宁安县人,在学生时代就积极投身爱国运动,曾和周恩来等同志共同创建了“觉悟社”。1921年至1925年间,马骏受李大钊委派,几次回到东北进行革命宣传。他曾在哈尔滨、吉林的多所中学任教,执教期间充分发挥个人才干,通过引进进步刊物、演讲辩论、排演爱国戏剧等形式,剖析时局,呼吁各界人士团结起来反帝救国,在中学学界和广大市民中传播革命思想,组织成立“哈尔滨救国唤醒团”“宁安回民崇俭会”等群众组织;还曾深入农村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唤起民众抗日救国的决心,发展革命力量,为在黑土地上建立红色政权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3]。
楚图南,原籍云南,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学校期间从李大钊文章中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入团后更是直接受到李大钊的关怀和指导。楚图南毕业后先是回云南任教,并按照李大钊的指示,针对青年学生组织读书会,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引导一批学生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底,因党在东北的工作急需人手,李大钊决定调楚图南到东北开展工作,并就工作如何开展提出了意见和指示:在青年学生中广泛地宣传苏联十月革命;多接近青年和学生,争取利用中学教员的公开身份多做工作,采取“广种薄收”的工作方针,到的学校越多越好,接触的青年和学生越多越好[4]。
按照李大钊的指示,楚图南先后在哈尔滨多所中学任教,以教员身份在青年学生和教职员中开展工作,团结和引导了一大批文教界人士和青年学生走上革命道路。在白色恐怖重压下,许多在关内暴露身份的同志转移到东北后,也是由楚图南介绍到东北各地中学任教,继续秘密从事党的工作。
三、培育青年中坚力量,领导建立东北各地党组织
李大钊十分关注青年的成长,在北大执教期间,他积极为青年学生排忧解难,提携扶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进步青年学生,引导他们建立共产主义理想,成长为国家和民族栋梁。许多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如吴丽实、任国桢、罗章龙,包括前文提到的马骏、楚图南都曾直接或间接受过李大钊的教育和影响,并由李大钊派到东北建立党组织。
1922年12月,陈独秀以中央书记名义向全党发出通知,强调建党工作要首先开展工人运动,把开展工人运动与筹建党组织紧密结合起来。李大钊便派罗章龙前往哈尔滨考察东北的工人运动形势。当时南满为日本控制,苏联和白俄残余势力盘踞北满,英美等帝国主义急于向东北渗透,而主政东北的奉系军阀为了打破日俄垄断,加强东北三省的政治经济独立地位,采取了鼓励农业生产、兴办实业、修建铁路、发展教育等一系列举措,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工人阶级队伍迅速壮大。罗章龙在原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张昭德等人的帮助,以学生身份跟工大的学生一起到地包(机务段的俄语音译)和三十六棚(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的代称)等地对东北产业工人的生存现状、组织状况和工人运动等方面进行调查。罗章龙认为哈尔滨工业和产业工人比较集中,又因地理位置和中东铁路的缘故,受十月革命的影响较早,觉悟程度较高,尤其是铁路工人,曾多次举行大罢工,哈尔滨已经具备发展党组织的条件,就是缺少明确的斗争纲领和坚强的组织领导。
1923年,李大钊根据罗章龙的建议,派陈为人和李震瀛到哈尔滨筹备建立党组织。陈、李二人化名陈涛和骆森,以《晨光报》记者的身份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主张,为发展党团组织做了大量工作。同时还成立了青年学院,在学生中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1923年7月,陈李二人发展马新吾等五名进步青年入团,成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8月,李大钊派彭守朴和陈作霖到哈尔滨协助陈李二人工作。10月,东北地区首个党组织——中共哈尔滨独立组成立。12月,中共哈尔滨独立组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哈尔滨支部合并,共有党员三人、团员六人,分工负责学生、青年工商和劳工运动,由陈为人全面领导。后来哈尔滨支部改组为中共北满地方委员会,成为群众运动的领导核心,在东北大地掀起一轮又一轮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高潮,东北地区的革命斗争从此进入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阶段。
陈为人和李振瀛的活动引起哈尔滨特务机关的注意,二人被迫离开哈尔滨转移到大连,在大连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对黑龙江党组织的领导,1925年10月,李大钊委派刚从苏联回国的吴丽实到哈尔滨开展工作。吴丽实同几位早期党员一起,借着招工机会进入产业工人最为集中的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和地包做工,利用工余时间给工人们讲课,借此机会宣讲马列主义理论,建立“东铁青年协进会”,在工人中发展党员,于1926年1月组建了东北第一个工人党支部——地包党支部。除发展工人党员外,还在学生、工商业者以及妇女中开展了大量工作,发展了一批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为进一步加强反帝爱国宣传,吴丽实还创办了《哈尔滨日报》,对英美日等帝国主义在东北的侵略行径和野心进行揭露和抨击,在当时的东北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任国桢,沈阳地区早期党组织的创立者之一,曾就读于北京大学,也是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1925年,任国桢受李大钊派遣,前往奉天(沈阳)建立地方党组织。当时在沈阳还有一位上海派来从事团工作的吴晓天同志,任、吴二人利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作掩护,创办了一期“暑期大学”,借着办学机会团结了一大批渴求真理的进步青年,发展了首批党员,建立了党小组。当年一位大学学员在回忆录中提到:“在沈阳青年会地下室有三十来个人,成立暑期大学……任国桢同志主讲马克思《资本论》。任是辽宁安东人,李大钊先生的学生,共产党员,他还曾译有《苏俄的文艺论战》小册子,他还赠送我们每人一本。还有位吴晓天同志……他主讲学生运动。这是那时沈阳地区极少的党的组织活动之一。”[5]1925年9月初,沈阳的第一个地方组织——中共奉天支部成立,从此,沈阳地区的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领导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为民族解放而奋斗。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可以说,在东北地区党组织的早期建设过程中,李大钊同志功不可没。不幸的是,1927年4月,李大钊被张作霖逮捕,英勇就义,年仅38岁。李大钊牺牲后,他在东北大地撒下的革命火种渐成燎原之势,各地党组织纷纷成立,满洲省委亦随之建立。党组织带领东北人民建立抗联武装,抗日救国;领导东北地区完成土地改革,建设人民民主政权。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各地的工业水平也一度走在全国前列,为新中国建设作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