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新途径

2020-08-06郑敏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途径信息技术

郑敏

【摘  要】  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寻找德育的新着力点,需要小学德育能够基于新的教育环境和德育生态,主动对接信息技术环境,转变学校德育思路,构建德育新路径,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命题。文章在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形势的基础上,探讨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新途径。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校德育;途径

学校德育直接关系着“培育什么样的人”的重要命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新时期,如何寻找德育的新着力点,需要小学德育教师能够基于新的教育环境和德育生态,主动对接信息技术环境,转变学校德育思路,构建德育新路径。

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形势

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机遇和挑战并存,这就需要学校德育教师能够扬长避短,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确立正确的学校德育观。

1.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技术促进了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教育环境从封闭走向开放,信息技术打破传统德育时间和空间限制,凭借无限互联的互联网和交互平台,使学校德育能够做到随时随地,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信息技术环境下,网络德育资源更加丰富,而且优质的德育资源能够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得以有效的分享,大大提高学校德育的鲜活性和时代感,提高德育魅力。信息技术也促进了德育互动方式变革,德育过程中互动更加频繁,互动面更广,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立体化互动模态。

2.学校德育遭遇的挑战。信息技术环境下,人们交互平台更多、更加便捷化,这就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在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容易出现思想认识偏差。小学生由于三观没有形成,对网络充斥的资源缺乏足够的研判能力,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垃圾信息的误导。最后,信息技术也对教师权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由于学生接受信息源的渠道更加广泛,教师不再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唯一路径,从而对学校德育过程中教师的权威性造成冲击。

二、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新途径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面临的新形势,需要学校德育积极转变德育观念,主动应对信息技术新环境,扬长避短,构建德育新路径。

1.构建学校德育新课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要基于德育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构建德育新课堂,形成线下、线上立体化的德育课堂模式。

班级社区,打造德育新课堂。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要抢占网络德育阵地,除了学校层面开设网站外,每一个班级要基于德育实施的需要,建设班级网络社区,打造班级德育新课堂。

建设班级网络社区时,要开辟德育专栏。德育栏目的设计要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切合学校德育的需要。例如开辟“德育风采”“德育名言”“德育故事”“德育资源”“互动热线”等,既要注重德育社区内容的丰富性,拓展学生德育视野,又要注重德育社区的互动性,给师生、生生搭建德育互动的平台;既要体现出时代感,使德育社区的设计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从内容到形式,做到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要体现出開放性,可以与一些有影响力的德育网站进行链接,实现优质德育资源共享。

个人微博,打造德育微课堂。目前,对于学生“触网”问题,大多数人表现出“警惕”的态度。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触网”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需要教师因势利导,保持理性的态度。学校德育实施过程中,不妨引导学生建立个人微博,使个人微博德育成为学生自我德育的微平台,成为自我德育成就的展示空间。例如,结合学校和班级德育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一写德育感受,在写德育感受时配上学生德育过程中的图片。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完成德育微博建构的过程中受到自我教育,而且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设学校德育新平台。德育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内化的过程,然而德育能否得到真正的内化,转化为学生实践行动,离不开广泛的互动,使学生在广泛的互动中进行心灵碰撞。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要打破传统互动平台,创设德育新平台,形成无限沟通的交互平台。

微平台,见微知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媒体融合,微媒体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学校德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微平台交互优势,使微平台做到见微知著,成为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家长、学生和志愿者等人群互动的便捷化平台。例如,可以组建班级微信群,利用周末时间段,班主任或者教师根据德育主题投放互动话题。三月份,可以契合“学雷锋月”活动,投放“学雷锋是不是过时”的话题,引导学生展开交流,从而引发学生对“雷锋精神”时代内涵的思考,引导学生树立起准确的三观。结合微平台互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结合微交流撰写演讲稿,开展微演讲比赛活动,深化学生对微平台德育互动的认识,促进学生德育内化。

微信箱,一往情深。微平台为学生群体创造了一个广泛交互的平台,然而,一些德育话题具有私密性,或者一些学生在德育过程中存在私密性诉求。这就需要基于学生个性化德育交互需求,发挥微信箱作用,开设班级信箱、师生交流信箱等。例如,班主任可以开辟QQ信箱,学生可以围绕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心理问题等,通过写信的方式与教师进行交流,教师能够及时而精准地把握学生个体存在的德育困惑和问题,实施及时的引导,使学生思想、情感、心理层面的问题得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让小邮箱发挥大作用,并受到学生青睐。

德育网络新平台的创设要注重衔接性,即将传统德育交互平台和网络平台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德育平台的现场感凝聚情感,弥补网络交互平台情感元素不强的问题。

3.建设德育资源新体系。德育的有效性离不开资源支持,传统德育模式下德育资源相对贫乏、滞后,取得的实际德育效果不显著。这就需要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德育资源新体系,使网络德育资源发挥辅助性作用。

建设生活化网络德育资源。德育要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提高学校德育的有效性,增强德育资源的亲和力。因此,学校德育要注重生活化网络德育资源建设,将学校日常德育过程中形成的德育资源、学生个人生活中的德育资源等有机组合起来,形成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德育资源库,让学生受到生活中人物、故事等感染,从而增强德育的说服力。

建设时代感网络德育资源。目前,网络德育资源异常丰富,这就需要学校德育基于网络德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充分利用网络富有时代感的资源,例如结合“最美教师”“感动中国”等德育实践活动,加强德育资源的收集和整合,使德育紧紧地与时代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德育的鲜活性和时代感,切合时代德育主题和价值观,避免学校德育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网络德育资源建设时,要形成资源融合意识,将网络德育资源和传统德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完善的德育资源体系。资源融合视野下,学校德育资源不仅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丰富,而且资源模态也更加丰富,形成图文资源、音频资源、视频资源、动画资源等多位一体的德育资源体系,让德育资源价值密度更高。

总之,学校德育是一个常抓创新的过程,如果学校德育脱离时代,不注意德育环境的变化,必然滞后于时代需求,使学校德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德育要基于全新的德育生态环境,从多个层面积极推动德育路径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学校德育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参考文献】

[1]孙学瑾,雷振香.“互联网+”背景下农村学校德育浅谈[J].内蒙古教育,2019(12):14-15.

[2]孙延才.信息技术条件下农村学校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策略[J].学周刊,2019(06):154.

【备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技术中心研究的专项课题《数字化教材在小学语文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途径信息技术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