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想象思维的火花在音乐课中闪耀

2020-08-06孙丽静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表现体验想象

孙丽静

【摘  要】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其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黑格尔曾经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提到“想象”这个词,我们音乐教师可能会更多地联系到欣赏教学中的“想象”。其实,想象存在于音乐教学的每个环节,从识谱、乐理知识、歌曲、欣赏、乐器演奏等方面来看,想象无处不在,哪儿也不能缺少想象力的参与。对学生来说,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比具有一定的知识更重要。

【关键词】  体验;想象;表现

想象力在孩子的音乐学习中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而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到身心发展、知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音乐想象力的培养又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着力培养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呢?

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

小学生年纪小,他们的想象力主要来源于为数不多的已有生活经验,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因此,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进行歌曲教学时有意识地将歌曲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相联系,充分发挥想象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歌曲的热爱及学习歌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歌曲内容和情绪的理解。如《小宝宝睡着了》这首歌,主要是通过美的音乐丰富学生的情感,让孩子们回味妈妈的爱,体会亲情的可贵,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长辈、朋友的关爱,使他们成为感情细腻、有爱心的孩子。首先我轻声地朗读歌词:“星星睡了,月亮睡了……”提问学生你对这样的情景熟悉吗?是什么时候?什么人陪伴在你身旁?勾起了学生对幼时的记忆,学生们都热烈地讨论起来。我因势利导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我们的妈妈就像这首歌里的妈妈一样照顾、爱护着我们,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我们也要关心、热爱自己的妈妈……”于是大家都带着对妈妈深厚的感情唱起了这首歌,歌声中充满了对妈妈的尊敬和热爱。又如《买菜》这首歌曲,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唱歌曲前,我先请学生讲一讲买菜的经历,学生都饶有趣味地交流起来,然后我再有节奏地把歌曲的歌词读给大家听,孩子们听了都很惊奇,这首歌写的不就是我们平时的生活嘛!感觉一下子就与歌曲亲近了许多,驰骋在回忆、想象的空间里,学生们产生了强烈的熟悉感和认同感,学起这首歌来劲头十足。

二、合理挖掘教材,灵活表现

歌曲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发现,音乐课本上有些歌曲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对歌曲内容比较熟悉,容易展开想象,也易于理解,但还有一些歌曲的内容学生平时接触不多、不甚了解,甚至闻所未闻,难以展开想象,我们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在歌曲学习中所应具备的想象能力,从而帮助他们了解和感受歌曲内容及情绪呢?陶行知先生说:“根据孩子们不断地迷在某种特殊活动的天性,透过特殊的环境、设备和方法,我们培养并引导他们成长,踏进未知之门。”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从教材入手,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采用他们喜爱的多种表现形式来学习音乐,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音乐学习中的想象力。

1.律动。小学生活泼好动,音乐课上更是如此,有时候动比静的效果更佳。如《幸福拍手歌》,歌词很简单,从头至尾就一句“假如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吧”,如果一直让学生端坐在座位上反复学唱那就太枯燥了,学生的积极性可想而知。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让学生唱唱、动动、跳跳,效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我在教唱这首歌曲时,请学生在每句结尾加上各种不同的动作(如拍手、跺脚、捏耳朵等),联系自身的感受,想象小朋友们欢乐舞蹈的场面,既增强了歌曲的节奏感,又能让學生很清楚地体会到歌曲活泼欢乐的情绪,教学效果非常好。

2.游戏。游戏是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如果能恰当地运用到课堂上来,那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如《包子、剪子、锤》这一课,我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猜拳游戏,向学生介绍了附点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及休止符的组合,生动又形象地表现出小朋友们猜拳时的节奏。这条节奏如果按照我们传统的方法讲解分析给学生听,学生不易理解且缺乏兴趣。我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猜拳游戏(要求要有节奏地),然后请大家说说哪种节奏更符合我们猜拳时的真实感觉。在同学们自主交流、探究的游戏过程中,经过反复想象与揣摩,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了解并掌握了这条节奏,高效地解决了这首歌曲的难点,为准确学唱这首歌曲扫清了障碍。

3.童谣。童谣是儿童中间比较流行的、形式简短的歌谣。它有着较强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如《数蛤蟆》这首四川民歌,形象生动,衬词的运用也很有特色,增添了民歌风味。教学这首歌曲时,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学唱歌曲,而是首先让学生接触童谣般的歌词,对歌曲内容展开想象,并为歌曲配上动作。由于歌词押韵且有很强的节奏感和趣味性,学生念起来很顺口,一会儿就能把歌词很流利通畅地读出来。这首歌曲的难点就在于吐字的清晰灵巧,解决了歌词的困难,歌曲再学唱起来就容易得多了。

4.谜语。谜语具有很强的启迪性,为学生所喜爱。我在教唱《萤火虫》这首歌曲时,先请学生猜个谜语:“有只小飞虫,白天不爱动,夜晚要出门,自己打灯笼。”学生很快就猜出了答案。然后我请学生模仿萤火虫在夏夜里飞舞的情景,再结合歌词学生就能充分了解并理解歌词内容,既成功地激发起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5.表演。小学生表现欲望强,喜欢模仿他人,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守株待兔》就是一首适合学生表演的歌曲。歌曲的四段歌词完整地描述了这则故事内容。学生们用表演这种形式诠释了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故事的想象与理解。大家都明白了凡事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像故事中的农夫那样不努力就想获得成功,最终的结果将是一事无成。通过这种故事表演,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帮助学生加深对歌曲的体验与理解。

三、运用信息技术,激发想象

时代在飞速进步,多媒体技术也应运而生,以它独特先进的诸多优点普遍地被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一些我们鲜有了解的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等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教育技术的优势,帮助我们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学习《草原赞歌》这首歌曲时,我了解到学生对蒙古族这个“马背上的民族”知之甚少,课余时间我上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音响资料,把它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学生立即被生动的画面所吸引,从辽阔的草原、洁白的羊群、鲜艳的民族服装、热闹的那达慕大会、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悠扬的马头琴声一直在耳边回响,大家仿佛置身于千里之外的蒙古大草原,亲身感受着蒙古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及人文景观。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带来了美的享受,提供了一个无限遐想的空间,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视野。

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模式,拥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课堂教学中迸发出的点点滴滴的智慧火花,并加以总结、提炼,我们一定会发现更多更好的方法。再将这些实践所得灵活巧妙地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中去,假以时日,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定会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让我们的孩子怀着对音乐的无限畅想,在歌声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探索、创造……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黑格尔.美学:第一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5]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表现体验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