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儿童汉字素养的培养

2020-08-06高晓娟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识字兴趣小学低段识字教学

高晓娟

【摘  要】  汉字识字方面的素养往往决定着其文化素养的高低,提升学生的汉字素养既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文化品位,也关系到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保持旺盛的识字兴趣,让学生在识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写字中感受美育的熏陶,让学生在识字中培养汉语思维,让学生在快乐、想象、严谨和灵感中感受汉字的魅力,提升汉字素养,发展语文素养。

【关键词】  小学低段;识字教学;汉字素养;识字兴趣;识字想象;汉语思维

汉字是中华文明之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的结晶,一个中国人在汉字识写方面的素养往往决定着其文化素养的高低。苏轼的“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修改对联的故事家喻户晓,便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汉字识写的重要性。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低段教学的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体会到汉字汉语学习的乐趣,在丰富的想象活动和思维活动中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力,提升汉字素养呢?

一、兴致勃勃,让学生保持旺盛的识字兴趣

关于汉字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识字的兴趣、识字的数量、书写的要求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这是低年级学段的关于识字教学的第一条要求。所谓兴致勃勃,兴致到了,学习的劲头才“勃发”。所以,我们首先要激发、保护和提升学生汉字学习的兴趣。

汉字是表音表形的,以象形文字为主。如果说拼音文字跟客观事物隔了一层的话,那么这“一层”就是汉字。这便是汉字的优长与独特之处。比如部编本一年级上册识字第4课“日月水火”,每一个字都可以追溯到事物的形态,由具象到抽象,这样的识字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再比如一年级下册识字第4课“‘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猜一猜中,汉字随文识字的优势尽显,汉字构字的规律、相应的人文自然知识,都在这样的朗朗上口中渗透进学生的心田。遵循着这样的字理规律展开的教学有利于保护学生的未知欲,培养学生旺盛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我们班每个学生都有一本识字剪贴簿,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将他认识的字和相对应的事物实物或照片剪贴在一起,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小百科”。比如学生认识了“叶”这个字,便会在他的剪贴簿上剪贴上柳叶、银杏叶等各种树叶的实物或图片,这样,他对叶的感知就丰富了,而且归类、归纳等思维方法也会在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养育。很多同学的识字剪贴簿一直随身携带,随时翻翻,趣味无穷。

二、天马行空,让学生在识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儿童的天性,想象也是语言學习的必须。《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段还有这样一条明确要求:“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汉字的形体美跟它的间架结构密不可分,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审美教育同样离不开想象。所以,在低段识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增进对汉字形态与内涵的认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汉字素养。

从造字方法上讲,汉字有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形声字;从外部关系上讲,汉字跟自然界和社会里的万事万物关系直接而密切;从汉字的自身上,汉字的音形义是一体的。从这三维考量,汉字教学中又必须充分激发与发挥学生想象力。比如“山”的巍峨、“水”的流动、“火”的跳跃、一头小一头大是为“尖”、小小的土儿到处飞是“尘”……丰富的想象活动中,汉字就会深深地植入学生的脑海。“采”字为什么一撇下面不能写成“米”呢?手绘汉字图的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上面一撇加上聚拢起来的三笔就像人的手,下面的“木”表示树,组合起来就是摘树上的果果,就是“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想象乐在其中,这个字怎么也不会再写错了。中国姓氏繁多难认,但如果是这样的文字,识记姓氏是不是就简单多了呢?

你姓什么?我姓李。

什么李?木子李。

他姓什么?他姓张。

什么张?弓长张。

古月胡,口天吴,

双人徐,言午许。(部编本一年级下册识字第2课《姓氏歌》)

这样的教学,既帮助学生理顺了字的间架结构,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神奇。中国古人的创造力也是今天孩子们生生不息的养分。

三、一丝不苟,让学生在写字中感受美育的熏陶

书写艺术是汉字独有的线条艺术形态。我们不必培养书法家,但我们的教学必须让每一个学生“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努力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语文课程标准》)这个过程就是美育的过程。美育,会让学生体会到有品位的人生,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温和从容的温文尔雅。

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故事、儿歌、描述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书写中的规律和奥秘。比如“木”字底的字,如“木”“呆”“采”等字,如何让字写得亭亭玉立呢?我通过画图和做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木”字的“竖”“撇”“捺”末端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在秋千架上荡秋千时他的脚或身子划出来的弧线。再比如写三点水:“三点水这样写,上点下提一直线,中点突出才好看。”这样的儿歌朗朗上口,学生易记,也容易落实到写字中去。这样的教学,学生既学会了写字的诀窍,也提高了审美能力,增进了文化素养。

四、捕捉灵感,让学生在识字中培养汉语思维

思维能力是人脑对外在、内在主客观的一种概括的反映,思维过程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是旧知接纳新知、创造新知的过程。如果说拼音语言倾向于逻辑性思维,那么汉语言则倾向于顿悟灵感式思维。我们要充分遵循汉语言的思维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展开基于汉语适合儿童的识字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

汉字教学是难点,连苏轼这位大文豪都不敢夸口说“识遍天下字”,只敢说“发愤识遍天下字”。幸运的是每一位低年段儿童都不是一张白纸进校园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已经识得一些字,长了一些知识,这正是课堂识字教学的基础,而且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增加,“温故而知新”的“故”字也越发丰盈。丰盈的知识储备和不断拓展的认知结构都是提升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思维的基础和前提。“溪”字比较复杂,很多学生会将最后的“大”字写成“小”字。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条山间小溪,曲曲折折一路向东,直至汇入辽阔的大海,我跟学生讲:“小溪跟我们小朋友一样,虽然个头不大,身段还小,走过的路是曲曲折折,但是志向却很大。小溪历经曲折最后变成了大海。所以,‘溪字最后应该是大还是小啊?”学生是恍然大悟,开心不已,原来汉字还是可以这样识的呀。在我的课堂上,这样的融知识性、趣味性和启迪性的识字教学片断有很多,在我的启发下,学生也逐步学会这样的识字法了。我常常会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你为什么不会将这个字写错呢?比如,“鼻”和“算”字,有学生总是记不住哪个字最后两笔是向上出头的。有学生笑谈:鼻涕拖出了鼻腔才看得见呀。这样,“鼻”字的末两笔是不能向上出头的。

加强识字教学的整合路线,强化识字教学中的温故知新,提升识字教学中的灵感思维,促进识字学习中的认知建构,捕捉灵感,让学生在识字中培养汉语思维,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汉字素养,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9).

[2]孔刃非.汉字全息学[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4.

[3]李洁.以“导”为介,写好人生第一笔——低年级趣味性写字教学策略浅谈[J].江苏教育,2016(10).

猜你喜欢

识字兴趣小学低段识字教学
浅探小学低年级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展示汉字魅力,帮助孩子快乐识字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找准识字教学关键点
有效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