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灵动学生数学思维

2020-08-06曹旭敏

小学时代·上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题组李明体重

曹旭敏

【摘  要】  小学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培养思维能力,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也是灵动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要通过转化、归纳等多种途径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主动创新的学习过程,提升学习能力及各项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字】  小学数学;学生思维

对于小学生来说,抽象思维发展水平要落后于形象思维发展,而数学课程是抽象的,学习数学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尤其对于一些概念、公式感觉非常枯燥无味,这会让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未来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一、利用题组教学,拓展学生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每个年级、各个章节之间的知识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如果将具有鲜明对比性、层次性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就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题组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实现这种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题组教学由浅入深揭示知识的本质,由旧到新实现知识迁移,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深入思考,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一课中,教师从复习和分析分数应用题开始,逐渐深入,设计了一个题组:

(1)老师的体重是70千克,李明体重是老师的7/10,李明重多少千克?

(2)老师的体重是70千克,李明体重比老师体重轻3/10,李明重多少千克?

(3)李明体重是49千克,他的体重是老师体重的7/10,老师体重多少千克?

(4)李明体重是49千克,他的体重比老师体重轻3/10,老师体重多少千克?

题组中(1)和(2)是两道复习题,学生可以通过分析、判断独立找出正确答案,(3)和(4)属于新知识,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这四个题目间数量关系都是一样的,只是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发生了变化,后两道题属于这节课的新知识,让学生转换思维,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通过题组间的对比,学生更容易理解新知识。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采取题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思维不再局限于某一种类型的题目,而是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温故而知新”,拓展了学生思维,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小组合作学习,发散学生思维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团结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了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引入到课堂中,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多沟通、多交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找到与众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让数学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概念,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并给每一组布置了三个任务:(1)找到三张同样大小的纸张,折一折,分别表示1/4,2/8,4/16;并在纸上分别涂上红、黄、绿色;(2)认真观察三张涂色部分的大小;(3)小组内讨论,这三个部分是否相等?为什么?学生们接到任务后立即行动,找到三张相同的纸张,分别折出了不同的形状并涂色来代表1/4,2/8,4/16。四个小组折纸的方式不相同,但是学生经过观察,发现三张纸中涂色部分是相等的,这是为什么呢?小组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小组1:将1/4中的每一份纸分别对折就成八部分,而1/4对折后被分成两部分就是2/8,依此类推4/16也是如此;小组2:用尺子测量,将纸张平均分成16份,取其中的四份和将纸张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是相等的;经过小组讨论,学生思考的方式各不相同,但给出的理由一致。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从折纸方式到讨论结果都有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碰撞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引入科技教学,点亮学生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局限于课本内容,通过黑板板书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如今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已经走进了小学课堂中,为小学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应用现代化教学设施,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通过图片、声音、动画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学知识,让数学课堂更加有趣,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不由自主地被点亮。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轴对称,教师设计了PPT及动画。教师通过PPT展示了一些图形:窗户、窗花、五角星、课本、汽车……并沿着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画了一条虚线,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很快有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都是相同的,沿着对称轴合起来应该能够重叠。这些图形是否真的能重叠呢?教师利用动画图案将图形中的一部分缓缓升起折向另一部分,果然是重叠的。学生们都兴奋地跳了起来,同时也对这高科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通过动画为学生展示了疾驰的火车、飞行中的飞机、行驶中的汽车……让学生观察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学生大脑飞速地思考着,很快发现如果从中间将飞机、火车、汽车对折也能够重叠。由此教师引入了轴对称的定义及特征。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将枯燥单调的轴对称知识,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来展示,深深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知识,也让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和科技联系在一起,点亮了学生的思维。

四、创设问题情境,拨动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及特点,对于每一个新知识点都可以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分析并解答,拨动学生思维。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鼓励学生不断尝试,敢于表达自己想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不断突破重点和难点,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数学课堂成为拨动学生思维的舞台。

例如,在教学《有余数除法》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教师设计了一组题目:家里3口人,有6个桔子,你会怎么分?每人分几个?怎么列式子?学生用列式6÷2并竖式计算得出2。教师继续提问:“竖式中的‘0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学生答:“‘0”是正好分完,没剩余。”接着教师问:“如果3个人分7个桔子呢?题目意思变了吗?怎么分?怎么列式子?”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学生认真思考,学生1:“如果7个桔子每人分2个,还剩余1个。”学生2:“剩余的1个再分成3份。”学生3:“剩余的一个给全家贡献最多的人。”……学生们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教师问:“如果按照你们的做法,怎么列算式呢?如果给出的数很大,还能这么简单分配吗?”學生们一时给不出合理的计算方法,这时,教师为学生引入了:在除法计算时,如果不能除尽,可以有剩余的数,这叫有余数除法。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了他们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同时学到了新知识,给数学课堂增添了无限魅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将各种措施综合运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还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黄裕榕.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130.

[2]赵培鸿.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的措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1):133.

猜你喜欢

题组李明体重
奇妙体验之称体重
称体重
商榷这道商榷题的修改题组
小学数学“题组教学策略”之管见
AnAnalysisofCohesiveDevicesinARoseforMissCaroline
体重
以“题组”为抓手,促进学生审题能力的提升
类正弦定理猜想
看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