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蒋勋家世故事中的记忆心理

2020-08-06马龙闪

南方周末 2020-08-06
关键词:民权模糊性蒋勋

马龙闪

人的记忆往往和心理有关,由于心理的原因,人的记忆表现出某些倾向与特性,其具体体现为记忆的选择性,由此而来,也造成记忆的某些不确切性和模糊性,也就是记忆的灰色地带。这是国内外史学界针对有些人不恰当地热衷于通过口述访问、问卷调查,即借助记忆心理来研究历史时,从中总结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因为对过往历史事件的记忆有个特点,往往是记住了一些美好的和比较能引起愉悦回忆的人和事,而对于消极的、容易引发痛苦记忆的事物或事件,则往往容易选择忘记,所以发生的情况往往是,过去岁月虽然艰难,总好像比眼前的状况要稍好一些,特别是在眼下有某种令人不快、不满的事情发生时。因此,从总体上说,如果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和近期没有文字的确切记载,单凭人的记忆流传,是不完全可靠的,会有某些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特别是没有谱牒文字记载的家族记忆是这样。由此也产生一个学术问题,对于纯粹利用个人回忆录研究历史,是不十分可靠的;对于纯粹靠个人回忆而得的史料,要分外谨慎小心,必须拥有旁证才可作为实据、史据来运用。否则,单凭个人记忆,是不足为充足凭据的。

最近,《中华读书报》(2020年6月3日)刊登了王民权题为《“杜撰”得太美了——蒋勋家世故事献疑》一文,提到蒋勋在对记者讲述自己的家世时,曾说“母亲是满族正白旗人,外曾祖父是西安最后一任知府”,辛亥革命的时候,“家里的东西被抢了3个月才抢光”,“被抢空了的家宅依然占据着西安二府街的整条街道”等语,王先生认为都缺乏必要的史料支撑,“疑似杜撰”。

我认为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更客观地看待,而不宜笼统地把家族久远不确切的记忆,看作主观上的“杜撰”、编造,甚至上升到人品的角度,来论人短长。因为这是属于家族记忆缺乏文字记载时经常发生的选择性、模糊性问题。

在王民权先生“献疑”一文中,具体涉及蒋勋的“家世故事”,已经是蒋勋外曾祖父年代的事情了,如果没有具体的文字记载,起码已经经过了三四代人的辗转相传。对于这样久远的家族记忆,由于在世代相传中往往摆脱不了上述的规律,所以发生误传、误记的事儿,往往多所有之,一个人对于远祖的记忆模糊不清,说不出外曾祖父的名字,是很平常而又合乎情理的事情,是难以避免,不足为怪的。

该文作者王民权先生,对涉及蒋勋先生的家世往事,从时间地点对一些细节的考证,当有不少正确的地方,但没有从流传、记忆过程中的具体细节做细密分析,把所有层层之错,都归结为蒋勋先生本人的“杜撰”,似有失片面和武断。——当然,蒋先生的某些失误,应当也是有的,这是在于对祖传的家世故事完全信以为实,百分之百地接受了下来的缘故;但是,话又说回来,人之常情,有谁会怀疑从父母和上辈人那里传下来的有关家世故事的真实性呢?

猜你喜欢

民权模糊性蒋勋
不要躲避,孤独并没有什么不好
滴水藏海
蒋勋的美学养生
英汉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
蒋勋艺术美学6册套装
浅析现代化史观下的个人现代化
金手指葡萄在河南民权的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中国古代民主性精华
从修辞学角度看汉诗英译的模糊对等
张之洞的奇谈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