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优化的探索

2020-08-06宫平

卷宗 2020年15期
关键词:课程优化高职数学策略探讨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高职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需求,对高职数学课程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本文首先深入分析了目前高职数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一系列面向学生专业需求而采取的课程优化策略,以期能够为高职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更多有效参考。

关键词:专业需求;高职数学;课程优化;策略探讨

不同于普通专、本院校培养理论型、综合型人才的教学目标,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为教学目标,以市场为向导、以就业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注重的是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基于此,教师在开展高职数学课程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专业需求为向导,以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为目的,对数学课程进行优化与创新,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专业能力及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1 目前高职数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现状而言,大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都缺乏一定的合理性,惯于采用本、专科的压缩教材,缺乏一定的专业性,无法有效满足高职院校中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从而不利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

发展。

2)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以目前的招生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生源大多来自高考的第五批次,相较于普通的专、本院校,生源的学习能力和数学基础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有效开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阻碍。

3)课程内容缺乏专业性。数学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是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要掌握的,因此学校在制定数学课程的时候,大多以课本顺序为基础,然而在这也造成了其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脱节的现象,致使高职数学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严重影响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4)教学的形式较为单一。在目前的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以为追赶既定的教学进度,依然惯于沿用单一的传统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致使教学课堂内容枯燥、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同时也不利于学生思维、创新、实践应用等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5)考核的方式较为落后。在目前的高职教学中,纸质试卷考核是数学教师采取的主要考核方式,虽然有部分教师也会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出勤率、作业完成度等纳入考核范围,但对于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建模能力、核心素养等却有所忽略。这样落后的考核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为学生的发展方向形成了错误的指引。

2 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优化策略

1)以专业需求为课程优化原则。高职院校是由多个专业组成,不同专业在教学课程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存在需求上的差异,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在优化其教学课程的时候,应该以学生的专业需求为基本原则,全面打破传统课程体系中对数学知识结构完整性的要求,结合专业的实际案例,对数学课程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充分发挥数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中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和功能。

2)培养专业人才完善课程体系。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的培养效率,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始采取“1+1”的弹性化课程体系,即必修加选修的教学模式,将国家统一的高等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的专业特色和职业规划相结合,让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自主选择适合的数学内容,进一步加深高职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掌握,以此来实现现代数学教学理念中,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操作等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专业案例,以趣味化、形象化的教学形式,取代冗长的理论推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将数学知识与数学方法相融合,从而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开展模块教学整合教学内容。首先是基础模块,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对学生在未来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教学,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体现数学知识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同时,也充分发挥出其为专业课的服务作用,为学生的后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是应用模块,教师应当联合学生的专业课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特征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设置教学内容与目标,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在“电气自动化”专业中,数学教师在优化教学课程的时候,应当首先对该专业进行基本的了解,明确学生专业的未来发展需求,将专业课程与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在够用的原则上进行适当的删减,针对性的加强对微分方程、博立叶级数、线性代数等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专业发展所需。最后是提高模块,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在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传授部分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搭建完整的数学知识框架,还需要开展实践操作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与不足,并采取兴趣小组、建模竞赛等措施,营造良好的数学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针对专业需求编写实用教材。针对不同专业特色开展的高职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原有的教材基础上,结合人学生的专业特色和需求,为学生编写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实用型教材,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融合,通过因材施教来实现高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是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知识;二是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案例进行教学分析,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三是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选择性的教学,巩固学生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5)借助现代技术创新教学手段。社会的进步依賴于科技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离不开教学技术和手段的创新。因此,在面向专业需求优化高职数学教学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平台,如多媒体、微课、慕课、数字化实验等,以丰富的教学资源对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全面打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限制,拓展学生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资源共享为学生制作更加符合其专业发展需求的教学课件,并以良好的师生互动来营造轻松、愉悦的立体化教学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开放性的教学促进学生在专业方面的个性化发展。

6)基于专业能力改革考核方式。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以终结性考核为主,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统一的考核标准,单纯对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考核,却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实践应用、文化素养、思维、方法等方面的评测。因此,高职数学教师在面向专业需求优化教学课程的时候,需要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在基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革与优化,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与方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面向专业需求优化高职数学课程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不同专业的教学特色,对课程体系、教学材料、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创新,以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实现数学知识与专业课程的有效融合,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肖郑利.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优化的探索[J].智库时代,2019(26):217+219.

[2]王祝惠子.面向专业需求的高职数学课程优化的探索[J].农家参谋,2019(09):171.

作者简介

宫平(1967-),女,汉族,辽宁辽阳人,大学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数学专业研究。

猜你喜欢

课程优化高职数学策略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维修工艺与设备课程的优化与创新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档案数字化管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