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蕉9号’在不同移栽期下的产量及品质比较

2020-08-06田青兰刘洁云吴艳艳黄伟华黄永才牟海飞吴代东张英俊黄平明

热带作物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品质产量

田青兰 刘洁云 吴艳艳 黄伟华 黄永才 牟海飞 吴代东 张英俊 黄平明

摘  要:引進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高抗品种‘中蕉9号,在广西南宁1—10月不同时段移栽,以‘桂蕉1号作为对照,并观察其生长特性、产量和果实品质等表现,以期为广西优异抗病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与当地传统品种‘桂蕉1号相比,‘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其平均产量较‘桂蕉1号高16.2%;2月15日及10月1日移栽期处理产量最高。不同移栽期的‘中蕉9号生育期较‘桂蕉1号长140~181 d,且其夏秋季种植较冬春季种植生育期平均延长161 d,主要是由于抽蕾推迟。此外,‘中蕉9号假茎粗壮,在抽蕾前有较高的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指数,是其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基础。品质方面,1月1日移栽的‘中蕉9号果实催熟后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较‘桂蕉1号分别高出29.0%和63.0%,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桂蕉1号,‘中蕉9号果实表现出高糖、高酸、低脂的特点。综上,‘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有一定产量优势,但生育期较长,抽蕾晚,冬春季2月15日移栽可获得高产的同时缩短生育期,但仍需进一步在病区试验种植观察其综合表现。

关键词:移栽期;‘中蕉9号;产量;品质;抗枯萎病品种

中图分类号:S668.1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Zhongjiao No. 9, a new banana variety with high resistance to ‘fusarium wilt No. 4, was introduced and transplanted in different dates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in Nanning, Guangxi, China, and its growth characteristics, yield and quality were observ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selection of disease-resistant varieties in Guangxi. ‘Guijiao No. 1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a traditional variety in Guangxi, and the plant growth characteristics, yield and fruit quality of ‘Zhongjiao No. 9 and ‘Guijiao No. 1 under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at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Zhongjiao No. 9 had a greater yield advantage than ‘Guijiao No. 1. The average yield of ‘Zhongjiao No. 9 was 16.2% higher than that of ‘Guijiao No. 1. ‘Zhongjiao No. 9 had higher yield under transplanting date of Feb. 15st and Oct. 1st. The growth period of ‘Zhongjiao No. 9 under different transplanting dates was 140~181 d longer than that of ‘Guijiao No. 1, and its growth period under summer and autumn planting was 161 d longer than that under winter and spring planting on average, mainly due to bud squaring delayed. Besides, compared with ‘Guijiao No. 1, ‘Zhongjiao No. 9 had longer growth period, later bud squaring, higher leaf photosynthetic potential and leaf area index before budding, which were the basis of its biomass and yield formation. In terms of quality, the content of total sugar and titratable acid of ‘Zhongjiao No. 9 under transplanting dates of Jan. 1st was 29.0% and 63.0% higher than that of ‘Guijiao No. 1 after fruit ripening, respectively. The fat content of ‘Zhongjiao No. 9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uijiao No. 1. Therefore, the fruit of ‘Zhongjiao No. 9 after ripening showed high sugar, acid and low fat. In conclusion, ‘Zhongjiao No. 9 had a certain yield advantage in Guangxi, but its growth period was longer and the bud was later than ‘Guijiao No. 1. Transplanting on Feb. 15st in winter and spring could achieve high yield and shorten the growth period for ‘Zhongjiao No. 9, but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further observe its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in the disease area.

Keywords: transplanting date; ‘Zhongjiao No. 9; yield; quality; banana fusarium wilt resistant variety

DOI: 10.3969/j.issn.1000-2561.2020.04.002

香蕉是我國最主要的热带亚热带水果之一,香蕉枯萎病的发生和蔓延给我国香蕉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广西是我国最重要的香蕉主产区之一,受市场行情和枯萎病影响,2016—2017年广西香蕉种植面积缩减,形势严峻[1]。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在广西香蕉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且迅速蔓延[2]。目前,除了间作或轮作[3-4]等栽培措施、生物防治[5-6]和化学防治[7]等方法防控香蕉枯萎病外,抗病品种是应对枯萎病发生蔓延和高发的重要途径。因此,探明抗病品种在广西的种植表现显得尤为紧要。

香蕉移栽期的选择虽然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但探明不同季节各移栽期下抗病品种生育期、生长特性及产量变化,找到最佳移栽期,对产量潜力的发挥和调整生育期有重要参考价值。前人对抗病品种在不同移栽期下产量形成的研究较少,从已引种的抗病品种看,中蕉系列品种‘中蕉3号、‘中蕉4号、‘中蕉6号在崇左龙州10月种植综合表现较好,生育期为285~298 d[8]。也有报道‘中蕉4号3月在钦州重病区试种表现为抗级,但生育期较长,为389 d,且产量较‘桂蕉1号低[9]。此外,‘南天黄和‘宝岛蕉等抗病品种10月在广西种植生育期延长[8],留梳数为6梳时果指数和果指重仍较低,且遇冬季低温则极易受寒,严重影响产量。虽然前人在抗病品种的试种观察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目前抗病品种在广西的抗病性、生育期、产量、品质等表现不稳定,推广难度大,缺乏综合性状好的高抗品种,且目前还没有抗病品种‘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的报道。本研究从广东农科院果树所引进高抗镰刀菌枯萎病品种‘中蕉9号,在1—10月间不同移栽期种植,观察其在广西的生长特性和产量、品质等表现,以期为广西香蕉抗病品种的选择及确定其宜栽期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7—2019年在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街道办美丽南方示范园区(22°46′N,108°09′E)进行。试验地土壤类型为壤土,pH 6.0,0~20 cm土层的有机质为25.3 g/kg,全氮为1.52 g/kg。供试品种为从广东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引进的高抗镰刀菌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10]的杂交品种‘中蕉9号,广西主推品种‘桂蕉1号作为对照。

1.2  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1采用两因素试验设计,A因素为移栽期,包括5个移栽期(2017年):1月1日、1月15日、2月1日、2月15日、3月1日;B因素为品种,包括‘中蕉9号和‘桂蕉1号。每个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试验2为单因素随机区组排列试验设计,以‘中蕉9号移栽期作为处理,包括9个移栽期(2017年):1月1日、1月15日、2月15日、3月1日、6月1日、7月1日、8月1日、9月1日、10月1日;每个处理重复3次。试验1、2的1—3月移栽期处理观察株一致。试验香蕉苗为9叶龄组培营养杯苗,每个小区种植10株,移栽行距250 cm,株距225 cm,亩种植密度119株。各处理水肥及其他病虫草害防治等统一管理,冬季进行保护性栽培。每亩施纯氮50 kg,氮肥、磷肥、钾肥按N∶P2O5∶K2O=1∶0.3∶2施用;氮肥按基肥∶追肥=1∶20施用,磷肥作基肥一次性施用,钾肥按基肥∶追肥=1∶18的比例施用。

1.2.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植株生长特性。试验1于3月31日开始测量株高(cm)、茎基粗(cm)和整株叶片的叶长(cm)、叶宽(cm),每30 d测定1次。叶面积(m2)=(0.026+0.762×叶长×叶宽)/10000[11];光合势(m2/d)=(L2L1)×(T2T1)(L1、L2分别为前后2次测定的叶面积,T2T1为2次测定相差的天数);叶面积指数(LAI)=叶面积/土地面积。

(2)产量。试验1、2成熟期对试验地每个小区选择长势均匀的3株植株进行考种,考察单穗重(single spike weight, SSW, kg)、单梳重(single fruit comb weight, SFCW, kg)、单梳果指数(number of fruit fingers per fruit comb, NFF?PFC)、单株果指数(number of fruit fingers per pla?nt, NFFPP)、果轴长(fruit axis length, FAL, cm)、果轴重(fruit axis weight, FAW, kg)、第3梳外果指和内果指的单果重(single fruit finger weight, SFFW, g)、果指长(fruit finger length, FFL, cm)、果指围(fruit finger circumference, FFC, cm)和果柄长(fruit handle length, FHL, cm)。单穗重、单梳重及果轴重用百分位电子称称量,果轴长、果指长、果指围及果柄长用刻度卷尺测量;计算单株产量(yield per plant, YPP, kg)和单位面积产量(yield per unit area, YPUA, t/hm2),公式如下:

单株产量=单株果穗重+单株果轴重

单位面积产量=单株产量×种植密度。

(3)品质。对试验1考种后的香蕉(1月1日移栽)于20 ℃条件下催熟后送往广西益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品质性状的检测。检测指标包括:蛋白质含量用凯氏定氮法[12]测定,脂肪含量用索氏抽提法[13]测定,总糖含量用直接滴定法[14]测定,可溶性糖含量用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15]测定,可滴定酸含量用滴定法[14]测定,计算糖酸比=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

1.3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输入、整理及制图;采用DPS 7.05系统进行数据的方差分析,采用LSD法对样本平均数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移栽期下‘中蕉9號和‘桂蕉1号的植株生长特性

从各处理生育进程比较可知,移栽期对两品种生育进程均有显著影响(图1)。‘中蕉9号1—3月在广西南宁种植全生育期为436~492 d,移栽后215~255 d抽蕾,抽蕾至采收为222~240 d;对照‘桂蕉1号全生育期271~316 d,移栽后163~213 d抽蕾,抽蕾至采收为98~140 d,其中,1月1日移栽期全生育期显著高于1月15日—3月1日移栽期处理。对两品种比较可知,1—3月移栽的‘中蕉9号生育期较‘桂蕉1号长140~ 181 d;故‘中蕉9号生育期较长,抽蕾晚。移栽期间比较,由图2可知,‘中蕉9号8月1日—10月1日在广西种植生育期为598~650 d,显著高于1月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品种相同生育期(移栽-抽蕾、抽蕾-成熟及全生育期)内差异显著(P<0.05)。

1日—7月1日移栽期处理(436~492 d),前者较后者种植生育期平均延长161 d,主要是由于抽蕾推迟,前者移栽至抽蕾为215~297 d,后者则长达382~425 d。此外,‘中蕉9号在广西种植叶片数为32~36叶,对照‘桂蕉1号29~33片叶。试验地是新植地块,‘中蕉9号和‘桂蕉1号均未发现枯萎病病株。

比较不同移栽期下‘中蕉9号和‘桂蕉1号的株高和茎基粗变化,由图3和图4可看出,各处理株高、茎基粗均呈现“S”型曲线增高趋势,在7月后株高增长放缓。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品种间比较,3—8月两品种的株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移栽期间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8月‘中蕉9号株高平均为288.1 cm,极显著高于‘桂蕉1号(269.2 cm),且其在2月1日、2月15日及3月1日移栽期处理下的株高显著高于‘桂蕉1号;移栽期处理之间比较,2月15日移栽期处理4—8月的平均株高均极显著高于3月1日移栽期处理(P<0.05),两品种一致。此外,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品种间和移栽期间的5—8月茎基粗均有极显著差异(P<0.05)。多重比较结果表明,除3月1日移栽期处理外,‘中蕉9号7—8月茎基粗均显著高于‘桂蕉1号;2月1日和2月15日移栽期处理的8月茎基粗显著高于其他移栽期。故可以看出,‘中蕉9号植株较‘桂蕉1号更高、更粗壮。

由图5可看出,1月1日—3月1日各移栽期处理叶片光合势变化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光合势峰值均出现在6—7月,‘中蕉9号峰值为235.4~274.6 m2/d,‘桂蕉1号峰值为230.5~ 267.9 m2/d。其中,3—7月‘中蕉9号和‘桂蕉1号光合势无显著差异,而7—8月‘中蕉9号光合势极显著高于‘桂蕉1号(P<0.05)。由图5可看出,‘中蕉9号在7—9月仍保持较高的叶片光合势,而‘桂蕉1号在7—8月只有少量新叶长出,故叶片光合势降低明显。不同移栽期间比较,3—5月、5—7月、7—8月间分别为1月1日和1月15日移栽期、1月1日和2月1日移栽期、2月15和3月1日移栽期处理表现较高的光合势优势。

各处理叶面积指数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图6),除3月1日处理外,3—7月‘中蕉9号和‘桂蕉1号的叶面积指数无显著差异,而8月‘中蕉9号的叶面积指数(4.69)较‘桂蕉1号高出24.64%,达极显著差异(P<0.05),且还未达峰值。移栽期间,1月1日移栽期处理生长后期(8月)叶面积指数较高。

2.2  ‘中蕉9号和‘桂蕉1号的产量及果指性状

由表1可知,除果轴重外,品种间各产量性状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移栽期处理间单梳果指数、果轴重有显著差异,且品种与移栽期在单株总梳重、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3个指标上均有显著的互作效应。1—3月间2月15日移栽的‘中蕉9号产量最高,而1月15日移栽的‘桂蕉1号产量最高。由表1还可看出,‘中蕉9号的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高于‘桂蕉1号,‘中蕉9号平均产量较后者高出16.2%。

分析产量构成因素可知,‘中蕉9号的优势在于单株果指数显著高于‘桂蕉1号(除1月1日处理外),同时,除1月1日处理外,‘桂蕉1号的单梳重均显著高于‘中蕉9号,但最终‘中蕉9号单穗重高于‘桂蕉1号,且在2月15日和3月1日处理下达极显著差异。

比较不同移栽期下‘中蕉9号和‘桂蕉1号的第3梳内、外果指性状,由表2可知,两品种的果指性状差异较大,除第3梳内果指果柄长外,其余果指性状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而移栽期处理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第3梳内果指的单果重和果指长。各处理下‘桂蕉1号第3梳内、外果指的单果重、果指长和果指围均大于‘中蕉9号,其中,1月15、2月15日处理下‘桂蕉1号第3梳内、外果指的单果重显著高于‘中蕉9号,各处理下第3梳内外果指的果指长也均为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因此,‘中蕉9号在果指性状上的特点是果指较瘦,‘桂蕉1号果指则较肥较大,这也与两者留梳数差异较大有关。本研究中,‘中蕉9号留梳数为12~15梳,而‘桂蕉1号为6~8梳。

2.3  不同移栽期下‘中蕉9号的产量性状

比较1—10月种植的9个移栽期处理‘中蕉9号的产量性状,由表3可知,不同移栽期处理对‘中蕉9号的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单梳果指数及单株果指数、果轴重及果轴长均有显著影响。其中,2月15日和10月1日移栽期处理的‘中蕉9号产量最高,较产量最低的6月1日和7月1日移栽期处理分别高出54.2%、42.9%和59.4%、47.7%。6月1日和7月1日移栽期处理产量较低,主要是由于单梳果指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2月15日移栽期处理产量较高则是其单株果指数(334.33)较高;10月1日移栽期处理的单梳重(3.43 kg)较高,从而获得高产。

由表4可知,移栽期对‘中蕉9号第3梳内、外果指的单果重和果柄长有显著影响,10月1日移栽期处理第3梳内、外果指单果重较高。此外,‘中蕉9号第3梳外果指长为18.3~ 20.5 cm,内果指长为18.5~20.7 cm,且较稳定。除10月1日移栽期处理的果指围较大以外,其余移栽期处理下‘中蕉9号的果指围差异不显著,第3梳外果指围为12.2~13.5 cm,内果指围为12.0~13.6 cm。

2.4  ‘中蕉9号与‘桂蕉1号的品质比较

比较‘中蕉9号和‘桂蕉1号的品质性状,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表5),‘中蕉9号 果实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桂蕉1号,分别高出29.0%和63.0%;而‘桂蕉1号果实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中蕉9号;‘中蕉9号果实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桂蕉1号,但未达到显著差异,故与‘桂蕉1号比较,‘中蕉9号的品质表现出高糖、高酸、低脂的特点。此外,‘中蕉9号果实的糖酸比(41.07)显著低于‘桂蕉1号(55.09)。

3  讨论

随着枯萎病在广西的迅速蔓延,病区尤其是重病区已不能继续种植常规品种的香蕉,急需适宜的抗病品种进行替代。‘中蕉4号、‘南天黄、‘宝岛蕉等抗病品种在广西种植的适应性、生育期、产量和品质等参差不齐[8-9]。本研究中,抗镰刀菌枯萎病品种‘中蕉9号无发病株,且较传统品种‘桂蕉1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其产量较‘桂蕉1号高16.2%,单株产量可达39.7 kg;且较前人报道的在广西种植的‘中蕉3号(23.1 kg)、‘中蕉4号(22.0~23.5 kg)、‘中蕉6号(23.22 kg)、‘南天黄(16.35 kg)的产量[8]均有明显优势。果指数、果梳数、果指长及果指围是香蕉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16]。本研究中,‘中蕉9号果指数优势较大从而获得高产,而‘桂蕉1号第3梳内、外果指的单果重、果指长和果指围均大于‘中蕉9号,果指较肥,主要是由于两品种留果梳数的差异,本研究‘中蕉9号留果梳数为13梳时,单株产量仍可达32.07 kg,且果梳均匀,外观品质佳;而‘桂蕉1号普遍留果梳数为6~8梳。生产上可以通过调节留梳数改善果指性状,‘中蕉9号留梳数可以达到10梳以上,且能达到高产和适宜果指性状的统一。植株生长特性方面,香蕉是典型阳性植物,大叶面积指数能弥补其光能利用率低下[17]。‘中蕉9号假茎粗壮,株高、茎基粗均显著高于‘桂蕉1号,且在抽蕾前有较高的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指数,是其生物量和产量形成的基础。

香蕉从移栽到收获至少经历一个冬季低温过程,因此,移栽期直接影响抽蕾和收获时间。合理选择移栽期,使香蕉生育期缩短以及使抽蕾避过寒害较为关键。前人的研究中,抗病品种在广西种植生育期延长[8]。本研究中,‘中蕉9号1月1日—7月1日在广西种植生育期为436~492 d,而8月1日—10月1日移栽生育期显著延长(603~ 651 d),主要是由于抽蕾推迟,前者移栽到抽蕾为215~297 d,后者则长达382~425 d。香蕉对低温比较敏感,18 ℃以下时生长较为缓慢,低于10 ℃时其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停止[18]。广西年平均气温为13.2~27.5 ℃,且冬季易遭受寒害[19];8—10月移栽会经历冬季低温生长缓慢期甚至寒害以及春季恢复期,故抽蕾明显推迟。而‘桂蕉1号1—3月种植时移栽到抽蕾为163~213 d,较同期种植的‘中蕉9号早50 d左右。从产量看,‘中蕉9号冬春季种植2月15日移栽期处理产量较高,夏秋季种植10月1日移栽期处理产量最高,前者优势在于果指数较高,后者在于单果重和单梳重较高。在抗寒性方面本研究作者也做了观察,就目前来看,‘中蕉9号抗寒性较‘桂蕉1号强,稍弱于‘金粉1号,还需进一步试验验证。故综合来看,与‘桂蕉1号相比,‘中蕉9号生育期较长,抽蕾晚,产量优势明显,冬春季2月15日移栽可获得高产的同时缩短生育期。

品质和风味是香蕉品种能否为消费者接受和大面积推广的重要指标。香蕉品质受香蕉品种、种植密度、气候条件、水肥供应等多种因素的影响[20-22]。本研究中,催熟后的‘中蕉9号果实总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桂蕉1号,而脂肪含量显著低于‘桂蕉1号,表现出高糖、高酸、低脂的特点,故‘中蕉9号果实营养品质较好,但糖酸比较‘桂蕉1号低,鲜食的适口性可能不及‘桂蕉1号。此外,‘中蕉9号是杂交品种,其风味较为独特,与传统‘香牙蕉有一定区别,是否为广大消费者接受还有待验证。

此外,对于香蕉商品化种植来说,生育期长短直接影响一季的租地时间,而地租成本则直接影响种植效益,故品种的生育期长短对种植效益有较大影响。目前广西主栽香蕉品种‘桂蕉6号和‘巴西蕉的生育期约为300 d[9],本研究中,‘中蕉9号冬春季种植生育期为436~492 d,显著高于对照‘桂蕉1号(271~316 d),故抗病品种‘中蕉9号的种植成本将显著高于‘桂蕉1号、‘桂蕉6号等常规品种,因而长生育期是限制抗病品种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4  结论

‘中蕉9号生育期较长,抽蕾晚,在抽蕾前有较高的叶片光合势和叶面积指数,其是产量形成的基础。品质方面,‘中蕉9号果实催熟后蛋白质、总糖、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均高于‘桂蕉1号。‘中蕉9號在广西种植较传统品种‘桂蕉1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留梳数为10~12梳为宜,冬春季选择2月15日前后种植可达到较高产量的同时缩短生育期,但仍需进一步在病区试验种植观察其综合表现。

参考文献

[1] 田青兰, 黄伟华, 黄永才, 等. 2017年广西香蕉行情低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广东农业科学, 2018, 45(3): 148-154.

[2] 覃柳燕, 李朝生, 韦绍龙, 等. 广西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发生特点调查[J]. 中国南方果树, 2016, 45(3): 93-97.

[3] 黃永红, 魏岳荣, 左存武, 等. 韭菜对香蕉枯萎病菌生长及香蕉枯萎病发生的抑制作用[J]. 西北植物学报, 2011, 31(9): 1840-1845.

[4] 辛  侃, 赵  娜, 邓小垦, 等. 香蕉-水稻轮作联合添加有机物料防控香蕉枯萎病研究[J]. 植物保护, 2014, 40(6): 36-41, 52.

[5] 蒲小明, 林壁润, 沈会芳, 等. 防治香蕉枯萎病胶囊药剂研制与应用[J]. 植物保护, 2015, 41(1): 185-189.

[6] 甘  林, 陈汉鑫, 杨留水, 等. 枯草芽孢杆菌T122F菌剂对香蕉的生物效应研究[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35(12): 2464-2468.

[7] 李  赤, 于  莉, 陈永钦, 等. 9种杀菌剂对香蕉枯萎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J]. 中国南方果树, 2008, 37(2): 44-45.

[8] 解华云, 周洁琼, 邓筱艳. 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引种试验[J]. 东南园艺, 2017, 5(1): 1-3.

[9] 邓英毅, 屈  啸, 李  峰, 等. 香蕉不同品种生长发育、结果性状和产量比较[J]. 热带作物学报, 2018, 39(9): 1683- 1688.

[10] 雷朝喜, 王文玮, 董红红, 等. 香蕉枯萎病菌Foc 4侵染不同香蕉品种的差异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 388.

[11] 莫治雄. 香蕉叶面积的非破坏性测量[J]. 福建热作科技, 1994, 19(3): 43-44.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凯氏定氮法: GB 5009.5-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 索氏抽提法: GB 5009.6-2016[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7.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 果汁通用试验方法: SB/T 10203-1994[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4.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水果及其制品可溶性糖的测定 3, 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NY/T 2742-2015[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

[16] 李国良, 姚丽贤, 杨苞梅, 等. 香蕉适宜留果梳数试验研究[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 13(2): 88-92.

[17] 刘晚苟, 王月霞. 大田威廉斯香蕉叶片光合特性研究[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08, 37(3): 15-18.

[18] 牟海飞, 吴代东, 邹  瑜, 等. 香蕉寒害及防寒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 南方农业学报, 2012, 43(7): 965-970.

[19] 何海旺, 赵  明, 武  鹏, 等. 18个香蕉种质幼苗的抗寒性鉴定[J]. 西南农业学报, 2017, 30(2): 315-321.

[20] Bugaud C, Daribo M O, Dubois C. Climatic conditions affect the texture and colour of Cavendish bananas (Grande Naine cultivar)[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07, 113(3): 238-243.

[21] Kumar D, Pandey V, Anjaneyulu K.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nutrient management on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micro-propagated banana Rasthali Pathkapoora (AAB)[J]. Indian Journal of Horticulture, 2008, 65(3): 272-276.

[22] Goenaga R, Irizarry H. Yield and quality of banana irrigated with fractions of class a pan evaporation on an oxisol[J]. Agronomy Journal, 2000, 92(5): 1008-1012.

猜你喜欢

品质产量
国家统计局:2019年猪肉产量4255万吨 下降21.3%
4月份有色金属行业运行情况
拓展语文外延 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教育中转化差生之我见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
2014年6月印度橡胶产量增长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