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无权鄙视“鸡汤”
2020-08-06余同友
余同友
有一次坐公交车上班,拥挤的人群中,一个女孩全神贯注地看着手机视频,是一个励志故事:“有人用玻璃把一条蛇和一只青蛙在水池里隔开。开始时,蛇要吃青蛙。它一次次冲向青蛙,却一次次撞到了玻璃隔板上,它吃不着。过了一会儿,蛇放弃了努力,不再朝青蛙冲去。当玻璃隔板被抽掉之后,蛇也不再尝试去吃青蛙了。”讲故事的是个穿职业装的女性,她说完这个故事后,随后总结道:“我们在人生路上,各种各样的障碍无处不在,克服障碍难免要经历失败和困苦。屡败屡战,坚持下去的是胜利者。屡战屡败,最终放弃的成了失败者。你属于哪一种人呢?”
我发现,看视频的那个女孩一脸兴奋,似乎从这个故事当中汲取了不竭的力量。而我,如果有另外一个观察者那一刻在看我的话,他会发现,我正一脸的不屑与怜悯。
是的,我讨厌“鸡汤”文,很多所谓的知识分子也一定如我一样,讨厌这样的“鸡汤”。我们认为,与现实相比,“鸡汤”有时就是毒药,就是迷幻剂,它给人一种幻觉:只要努力,每个人都可以成功,只要善良,每个人都可以幸福。现实肯定不会如此简单。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一看到朋友圈里大量转发“鸡汤”文的,便一律屏蔽处理。直到我遇到老家的远房表姐L。
L能说会道,且敢闯敢干,曾经有过小小的成功。她在外做生意,几年工夫就在老家所在市区买了房,给儿子买了车,房是大房,车是豪车,一时很风光。可是当我再遇见她时,她的房子没了,车也没了,儿子失踪了,她自己连老家都回不去了,一个人租了一间阴暗的小房子,每天以给人算命为生。我有她的微信,她的微信朋友圈里滿是“鸡汤”文。我当时一厢情愿地认为,我是理解她的,她需要这样的“心灵鸡汤”,她需要这样的迷幻剂,否则,她怎么能支撑住每一天的艰难?
今年春节疫情期间,宅在家中,和家人不经意间聊到L,父亲细细告诉我关于她的一些事情,她当初怎么开始外出做生意,怎么吃的苦,又是怎么样一步步走到现在这地步的,我第一次意识到,我其实并不理解L,不理解她的悲欢,不理解她的挣扎,我只是高高在上,用一种早就洞察一切的目光去看待她,我在心里早就把她格式化了,我在心里武断地为她归了类。我突然反思,作为一个作家,我尽可以不屑于L热衷转发的那些“心灵鸡汤”,但我有没有探究过,是什么原因让她热衷于此?在她命运的背后,有没有更值得我们思考与批判的东西?当我们陷入如她一般的泥沼中的时候,我们又会有怎么样的表现?
我当即决定把L的这个故事写下来,这便有了这篇《口吐莲花》,L便是小说中孙文波的原型。修改这篇小说的时候,正逢全国人民热议“地摊”经济,忽然想,如果当年孙文波的流动摊点没有被取缔,她的人生会不会有另一个走向?
最后,我要说,我现在依然不喜欢“心灵鸡汤”,但我不会再像过去那样,那么简单地去否定、去鄙视“鸡汤迷”们,因为我并没有这样的权利,我们都没有这样的权利。
责任编辑林东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