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七年级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的探索

2020-08-06高利

新课程·上旬 2020年2期
关键词:七年级运算能力数学

高利

摘 要:运算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几乎所有的数学问题最后都要通过运算得到解决。而当前,初中学生运算能力的低下。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重视运算对比估算练习,加强运算练习,使学生理解数学本质,抽象问题具体化。

关键词:七年级;数学;运算能力

一、直击七年学生计算的现状

【镜头一】都是计算器惹的祸

某公开课上,老师在黑板上板演到0.5x=4,老师随口提问“同学们,x等于多少啊?”只见学生全都低头拿起计算器……

平时课堂上,一碰到有计算的题目,稍微复杂点,如(1+20%)x=96,求x。学生要么坐着不动,等着别人算好报答案,要么就是拿出计算器……现在的学生缺少计算的习惯。

【镜头二】什么都归因为粗心

练习中,老师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学生的低级计算错误,如2+5=10;x=8,则x=4;-3-3=0等,许多学生都把这种错误归结为粗心、马虎。

其实偶尔一次可能确实是粗心,但经常出现到底是粗心还是计算能力差?

【镜头三】缺少计算的办法

在做练习时,有些难度的题目,学生缺少方法。如,若方程组ax+4y=123x-y=1无解,则a的值是()

A.-36       B.-12         C.-6         D.-3

这一题学生都不会做,其实可以分别取这四个选项的数字,代入方程再解方程,相当于解方程组。由此可见,现在的学生缺少计算的敏锐性。

“数学运算”是六大数学核心素养之一,可见计算能力尤为重要,它在生活、生产中运用最为广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条件。再加上上述的教学事实背景,如何提升初中生的运算能力成为数学教学的迫在眉睫的课题,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概念的界定

数学运算是数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解决数学计算问题的重要基础。数学运算具体包括明确运算对象、掌握运算法则、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方法、设计运算程序、求得运算结果等环节。

运算能力是一种数学上的化归与转化能力,即把较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化归为数字或表达式等的数学运算式子。数学运算能力具体表现在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对数学运算性质、运算律的灵活应用,对数学数据、算式特点与运算顺序的敏感与巧妙处理。

三、提升七年级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若干举措

(一)重情商,变化计算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活动中,我们通过变化计算形式,激发学生乐于计算。

1.以数学史激励数学意志

在数学教学中穿插数学家不畏艰辛,努力研究的典型事例进行榜样教学。例如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先生为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仅用于演算的草稿纸就有好几麻袋。以此例子激起学生的运算意志与兴趣,提高运算效果。

2.以数学游戏提升数学兴致

数学的计算题相对较枯燥,因此进行运算训练时要依据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游戏、比赛等融入计算教学,通过计算形式的多样性与题目的灵活性来激发出学生运算兴趣。如:用扑克牌算24点、摸球等数学游戏。

【案例】“24点”游戏

游戏规则:一副扑克牌中去掉大小王,从52张牌中任意抽取4张牌(可由两个及以上的人玩),稍简单的做法是通过加减乘除(可加括号),较难的做法是通过加减乘除乘方运算(可加括号,红色牌面代表正数,黑色牌面代表负数),计算牌面上的数使结果为24。每张牌只能用且只能用一次。

让学生3至4人一组,随机抽牌,谁先想到就先举手,碰到组内算不出的,拿出来全班算,获胜的组或个人受表彰,由此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运算的积极性。

3.以生活中问题激发运算欲望

数学源于生活,运算教学也应与生活联系起来。如足球比赛的记分规则是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一个队共进行了14场比赛,其中负5场,共得19分,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再如你有160元压岁钱,小明有200元压岁钱,要求你给小明 元压岁钱,才能使小明的压岁钱是你的压岁钱的2倍?这种贴近生活的题目能激起学生计算的欲望。

(二)重起點,规范运算要求,夯实学生计算基础

学生在数学计算时往往仅满足于会做,不善于必要的量的训练,缺乏坚持。

1.计算目标。在运算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计算的必要性,再提出具体的计算要求,扎实运算基本功。

2.诊断错因。学生喜欢做一些简单的计算,针对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确稍复杂的数学计算的这个弱点,在教学中要找出学生的思维障碍,然后对症下药。

3.规范运算。通过规范学生对计算题的书写要求,帮助学生养成书写规范、步骤完整、考虑全面的良好运算品质。

针对七年级的学生不愿意计算的问题,每节课上完后,设计5到6个小题目,时间控制在6分钟内,学生做好后就上交,先表扬速度快的,然后表扬正确率高的。

【案例】“相反数”的随堂练习

(1)-2的相反数是()

A.2         B.-2         C.       D.-

(2)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比它本身大,则这个数为()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在某数前添加“-”号,该数就变为原数的相反数

B.-与2.5是互为相反数

C.若有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则这两个数的相反数也是互为相反数

D.的相反数是-2

(4)a+3与1互为相反数,那么a= .

(5)已知数轴上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并且两点间的距离是6,点A在点B的左边,则点A、B表示的数分别是 .

(6)化简:

①+(-0.5);     ②-(+10.1);       ③+(+7);

④-(-20);     ⑤+[-(-10)];     ⑥-[-(-)].

这些随堂练习的设计,不追求题目的难度,反之还简单化,就能提起学生的解题兴趣。

(三)重习惯,培养运算习惯,促成学生计算养成

数学是思维严谨的学科,它要求在严谨的推理中,寻找最后结果,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获得正确结果的前提。

1.端正态度。七年级加强数学计算教学,首先要引导与训练学生踏实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与态度。

2.学会学习。培养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反思、学会使用纠错本等,并能坚持,养成常态化的学习习惯。

3.解题程序。在进行运算教学时,先要让学生学会读题,再让学生想一想运算顺序、方法及应注意什么等;再进行计算、检查纠错。

4.估算检验。培养学生口算及估算检验的习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估计”和“估算”,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提道:“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计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

(1)算前的估算训练。估算用于平时的计算教学,在计算前对结果进行估计,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

(2)算后的估算训练。估算用于平时的计算教学,在计算后对结果进行估算,验证得数是否正确。

(3)估算方法的训练。在平时的计算教学中教学生估算,教师还要注意估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学习正确的估算方法,更好地把估算用于平时的学习。

书上明确涉及估算的内容不多,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七年级上册);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八年级上册);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九年级上册)。但估算是一种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案例】8848米到底有多高

师: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这个高度到底是多高呢?

学生纷纷猜测: 很高很高;没有比它高;我们人类一般不能爬上去等。

设计意图1: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大胆猜测。

师:我们只是看到这个数据,不清楚到底高到什么程度。建议大家小组讨论,把8848米具体化。

学生1:我们组刘同学身高1.7米,8848÷1.7≈5205人,也就是要5205个刘同学叠起来的高。

师:哦,这个用人的身高来衡量,不错哦,要5205个刘同学哦,姚明身高2.26米,也就是需要(下面同学马上拿出草稿本进行计算),一会就大声欢呼出来要3915个姚明。

学生1:老师,我们是用房子的高度来衡量的,我们的教学楼是5层,每层楼高约3米,那一幢教学楼高度约12米,珠穆朗玛峰约这样的教学楼8848÷12=737幢哦,想象不出来了。

师:很好,5205个人叠加到737幢教学楼,进了一大步哦。

学生3:老师老师,我们有更形象的,上次我爸爸在导航的时候说到,我奶奶家到我家约有9公里路,大约就是8848米,天啊,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不垂直地看,水平化就是我奶奶到我家的路

程啊。

师:看來同学们很有体会了。明白了这个最高峰的含义了哦。

设计意图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对8848到底有多高进行估算,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重思维,创新计算思维,扩大学生计算技能

教师在运算教学中可结合教材补充一些计算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再根据学情,布置选择性作业与星级作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收获。例如非负数是初中一个重要概念,也是数学运算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而教材缺少前后衔接与训练的练习,因此可结合求值题、方程等练习,不断归纳提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运算教学也是如此。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引路人,更要帮助学生在掌握运算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促进数学思考,在对数学的兴趣中乐于计算,进而提升运算能力与素养。

参考文献:

[1]杜彦,王景濯.13—15岁初中学生数学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初步研究[J].佛山师专学报,1983(1).

[2]陈学军.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心理因素及其克服[J].中学数学,1994(8).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七年级运算能力数学
浅论高中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问题及策略
足球:脚内侧踢球的教学设计(片段)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