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因素”在中国人物画创作中的体现
2020-08-06卢珊杨子勋
卢珊 杨子勋
摘 要:刘文西认为:“艺术家应该首先是思想家,去更好地观察、认识、表现生活的主流、本质,表现生活的主旋律,更好地鼓舞人民。”刘文西通过对西北地区人民的了解,绘画出了一幅幅具有浓烈黄土地域特色的农民形象作品。他通过对西北地区人民的歌颂,表达了民族之美,肯定了党和人民在一起的真情实感,创作出极具民族价值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刘文西;思政因素;人物画创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题项目:本文系佳木斯大学2020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专项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下工笔人物创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SZZX2020-08)研究成果。
一、刘文西作品中的“红色文化”
刘文西是当代中国画坛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师级画家,他在一次外出写生的活动中与陕北结下情缘,经过潘天寿等老师的指教,形成了他的农民题材绘画面貌。对于人们来说,陕北是革命老区,具有强烈的红色文化;对于刘文西来说,陕北延安有毛泽东同志带领下的抗战与解放史诗。在这片土地上有着无数的革命历史题材,也有着中国黄土高原极具特色的陕北农民题材,让刘文西为之着迷。
刘文西创作的《黄土地的主人》历经多年的素材积累,刘文西全身心地专注此幅作品,创作出了中国人民改革开放和人民昂首阔步奔向小康的时代画作。这幅画作长102米,高2.1米,这幅百米长卷分为了13个部分。这幅百米长卷上描绘了陕北人民在这片黄土地上奋斗的历史痕迹和斗志昂扬的民族精神,作品描绘了改革开放后生活在黄土地上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新时代的改革进程中展现出来的美好的生活景象。画卷中的人物形象朴实无华,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人物的面容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刻画了热情淳朴且积极向上的黄土地人民。其中《安塞腰鼓》主要描绘了姿势各异的热烈击打着腰鼓的人们,画面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别在人物腰间红色的腰鼓。最初腰鼓是陕西民族的地方特色乐器,在秧歌运动兴起后,腰鼓变成了军民共同欢庆胜利成果、庆祝中华人民解放胜利的一种独特的象征,腰鼓被赋予独特的红色意义和历史意义,而红色的安塞腰鼓是展现西北人民热情豪放性格的最佳对象。刘文西通过对安塞腰鼓的描绘,突出强化了画面中黄土地人民的形象特点,加强了画面的层次,丰富了画面的语言与意境。
刘文西发掘了陕西独特的红色文化与艺术价值,融合了黄土地的独特魅力,更是感悟到陕西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学术组织,这样可以团结更多的画家,来反映陕西的生活,反映这块黄土地上浓郁的特色文化。黄河流域本身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中心地带,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也是哺育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儿女的母亲河,是具有民族性质的伟大河流,所以黄土画派就在这里诞生了。黄土画派是扎根于黄土地,作品以极具陕北民俗特色的人物画为主。黄土画派画家集中在陕北黄河流域,陕北黄河流域是革命的老区,又是劳动人民最艰苦、最集中的地方。因此这样的黄土画派最重要的艺术特点即是熟悉民情、严谨造型、讲求笔墨、力求创新。熟悉民情就是要深入生活,了解人民的心,深入生活最大的核心也就是熟悉民情,这是一个相互辩证的关系,缺一不可。不了解人民的内心世界,不了解人民的内心面貌,画出的人物画就没有办法深入进去,达不到传神写照的要求。因此熟悉民情就显得十分重要,深入人民抓住特点,同时也要了解群体的特色。严谨造型是人物造型上要严格精准,吸取西方的造型观念,将人民生活的场景真实再现出来。讲求笔墨,是要对传统的笔墨进行传承与发展,在传统笔墨上进一步扩展笔墨的表现能力,提高笔墨语言对作品的感染力。力求创新,是在绘画内容上,艺术形式上要有创新,将黄土画派所秉承的精神品质弘扬出去,被更多的人所熟悉所接受。
二、刘文西作品对“思政因素”的把握
刘文西在绘画上贯彻执行“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他走进生活,和人民在一起,将绘画作品的思想内容进一步提升,同时也提倡创作创新,绘画出极具有黄土地特色的艺术作品。《同欢共乐》是一幅工笔重彩人物画。画面中陕北群众身着鲜艳的红粉色衣服,表演的人员更是头戴红花。画面左边的人在吹奏唢呐、拉二胡,画面下方的人身着艳丽服饰,腰系红绸,人们脸上满是笑容,这都无疑是因为毛泽东主席给大家带来了欢乐,带来了希望。画面刻画了毛泽东同志与陕北人民在一起欢庆的情景,将毛泽东主席平易近人的形象和老百姓融为一体,亲密无间的情感自然流露出来,体现出了民主平等的氛围和景象。通过作品的描绘表达了党与人民在一起高度统一、党与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和谐局面,作品气势宏伟,场景激励人心。
《祖孙四代》(图1)画面中最左边的中青年脸上布满笑容,面色红润,穿着整洁干净的红色上衣,衣服上没有补丁,暗示着农民生活在党的带领下得到极大的改善。在他的脚旁边还有着拖拉机的轮胎,从拖拉机轮胎的描绘预示着农民从以前繁杂的手工耕种过渡到如今的农业机械化耕种。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是新时代农民耕作的新方式,作品充分展示出党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决心。人民脸上的笑容更展现了农民在新时代下对新生活的期待。画面中心的人物顶天立地,象征着中国人民永远是这片土地上唯一的主人。农民手下的铁锹翻铲着土地使农民的形象更饱满,也预示着任何敢于侵占这块土地的侵略者终将被人民埋葬于黄土之下。画面最右边的老爷爷的身上背着幼小的、面庞圆润的孩童,这也代表着新时代下的新希望,寓示着在新时代下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刘文西通过对黄土地人民的描绘,将新时代下农民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绘画出来,通过细节表现出新时代下农民的新面貌,而这何尝不是中华民族的新面貌。以小见大,观者通过画面可以看到中华民族进正在一步步强大。这体现了刘文西始终在贯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很好地落实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政策及方针。刘文西一直在深入生活,和陜北人民在一起,通过对陕北人民与土地的描绘,表现了中国农民的改变,展示了在党的带领下,人民一步步强大,国家一天天壮大,解决了旧时代的问题,满足了新时代人民的需求,反映了党为人民服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刘文西笔墨讲究骨法用笔,笔墨刚健,率直泼辣,在熟练的用笔中也渗透着铁线游丝的白描勾勒。并且他将西方绘画的写实手法融入进中国人物画里,形成了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创建了极具生命力的和鲜活艺术风格的黄土画派。他歌颂时代,宣扬劳动人民伟大成就,为时代、为人民创作出大量的史诗般的巨作。刘文西的绘画洋溢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完美呈现出了中国画最为宝贵的时代性特点、思想性特征与艺术性特质,代表着中国画写实题材绘画风格的发展方向,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并将在中国梦伟大复兴的新时代继续闪烁着迷人的光彩。
三、中国人物画创作中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无论是什么时期,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引领下的中国共产党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是永远不会脱离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的,党和人民群众之间是党群一家、魚水情深的特殊情感。中国画专业的研究生继承了这样一门以国家名字命名的画种,就应该具有极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首先,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基本含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坚持联系实际,坚持改进创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个倡导”这一基本内容,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相衔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生产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励全体人民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而不懈奋斗。其次,发挥精神文化产品育人化人的重要功能。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提升文化产品的思想品格和艺术品位,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最后,个人经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够创作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具有宣传和教育意义的美术作品。艺术是不断发展的,是不断前进的,不是刻板的、保守的。创作者在发展艺术表现力的同时也要紧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那么就必须要提高艺术自身作用的高度,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篇章、讴歌新作为的使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的研究生,一定要明确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一定要创作出反映这个时代发展变化的作品,一定要为新时代塑造光辉形象,一定要为新时代楷模立传,一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传递强大的正能量。
参考文献:
[1]马建博.“黄土画派”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6.
[2]刘文西.熟悉人是“第一位的工作”[J].美术,1992(5).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通讯作者:
杨子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