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分析

2020-08-06张波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不良反应

张波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黄芪桂枝五物汤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该院术所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92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为2018年1—12月,将此期间到该院治疗的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组分别为46例。西医组给予单纯的甲钴胺进行治疗,中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中医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例93.48%(43/46),明显高于西医组78.26%(36/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例(2.17%),明显低于西医组6例(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疗效确切。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20)05(b)-0171-02

目前,糖尿病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引发多种不同类型的并发症,其中,周围神经病变作为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由于周围神经性缺氧、缺血所致,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来说,甚至会出现糖尿病足以及肌肉萎缩的症状,导致患者出现截肢、残疾的情况,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造成生命危险[1]。目前,临床上通常采取内源性辅酶型B12、扩张血管等西药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近年来,我国采取中西医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2]。该次研究抽取该院术所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92例。患者接受治疗时间为2018年1—12月,将在此期间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西药治疗以及加以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联合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术所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92例。所有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西医组和中医组,各组分别为46例。其中,性别分布:西医组男性30例,女性16例;中医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18例。年龄分布:西医组最大年龄80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9.25±2.84)岁;中医组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42岁,平均年龄(59.84±3.17)岁。西医组最大病程10年,最小病程4个月,平均病程(3.74±0.25)年;中医组最大病程10年,最小病程4个月,平均病程(3.86±0.47)年。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③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资料不全的患者;②精神障碍的患者;③依从性较差的患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西医组给予单纯的甲钴胺进行治疗。给予常规的胰岛素以及营养神经药物进行治疗,同时,给予甲钴胺(国药准字J20130076),500 μg/次,每周给予3次肌肉注射或者静脉滴注治疗。

中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聯合治疗,黄芪桂枝五物汤中,包括:30 g黄芪、30 g鸡血藤、15 g桂枝、15 g生地黄、10 g丹参、10 g红花、10 g赤芍、6 g制乳香、6 g制没药、3枚大枣,加入300 mL清水,浸泡30 min。1剂/d,分别为早晚两次服用,持续用药6周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糖达标,神经传导速度以及血液流变学能够处于正常范围,腱反射以及其他临床症状消失。②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糖得到控制,神经功能传导速度以及血液流变学改善达到50%,腱反射并未完全恢复正常。③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血液流变学以及临床症状并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恶化。治疗有效率=100%-治疗无效率。

1.4  统计方法

通过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对比

中医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显效率26例(56.52%),有效率17例(36.96%),无效率3例(6.52%)。西医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显效率11例(23.91%),有效率25例(54.35%),无效率10例(23.26%)。中医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43例(93.48%),明显高于西医组36例(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6)。

2.2  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中医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例(2.17%),明显低于西医组6例(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作为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临床认为,糖尿病的发生几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呈现年轻化的发生趋势,一旦发病具有病程时间长以及危害大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3]。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伴随疾病的发展和恶化,将会出现不同程度肾脏、眼部病变以及神经系统病变的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临床认为该类疾病的发生机制尚未研究明确,可能是由于长期血糖代谢异常所致,患者周围血管出现损伤,临床上通常采取内源性辅酶型B12、扩张血管等西医药物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显著[4]。

我国中医研究领域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一种“消渴”、“痹证”的疾病范畴,临床认为,主要是由脏腑气血亏虚以及阴虚阳损以及气血瘀滞所致,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取黄芪桂枝五物汤进行治疗,药剂中的黄芪能够达到补气行血的治疗效果,桂枝具有温阳益气的治疗效果,红花能够达到舒筋活血的治疗效果,赤芍和大枣能够达到调和营卫的治疗效果,丹参能够达到通络散瘀的治疗效果,鸡血藤、桃仁以及牛膝能够达到活血通络的治疗效果,制没药以及制乳香能够达到消痹止痛的治疗效果。上诸药联合使用,能够达到温经通痹以及滋阴益气的治疗效果[5-6]。

该次经过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医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93.48%,明显高于西医组78.26%,中医组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例(2.17%),明显低于西医组6例(13.04%)(P<0.05)。因此可见,临床上通过对糖尿病周围并神经病变患者行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能够改善患者的患病情况,更加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通过行黄芪桂枝五物汤的治疗,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来说,不仅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柴海彦,胡佳慧,杨震霖.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64):185-186.

[2]  许晶晶,邹萍,方庆霞.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7):950-952.

[3]  刘明慧. 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气虚血瘀)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9,33(3):10-12.

[4]  刘国凤,曹文彬.黄芪桂枝五物汤联合当归四逆汤加减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6):39,41.

[5]  赵峰,宋宗良. 黄芪桂枝五物汤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症状及神经传导作用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9,31(6):1084-1086.

[6]  刘彩玲,兰启防.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16):60-62.

(收稿日期:2020-02-19)

猜你喜欢

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分析不良反应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