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中年级语文课程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探究

2020-08-06冯杨兴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阅读习惯语文课程

摘 要:新课改的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要重视课本知识的讲解外,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他们通过阅读,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知识,形成更加完善的语文知识结构,帮助他们构建起更加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后续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实践调查中发现,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实施时,效果却不够理想,影响了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因此,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培养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方法进行探讨,为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课程;阅读习惯

对于三、四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对各种知识有好感、愿意进行探索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养成的学习习惯会对他们的后续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分析、观察这个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策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或者对阅读没有兴趣的学生在综合素养方面与对阅读感兴趣且有良好閱读习惯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距。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字及词组,正处于对语文知识感到好奇,具有探索兴趣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一、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意义

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促使小学中年级学生在课外时间里,自主安排时间进行阅读,通过持续、有效的阅读,不断开拓他们的阅读视野,帮助他们构建起更加丰富、立体的语文知识体系。大量、有效的阅读,还能够帮助他们不断增加词汇量,掌握更多句型的用法,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整体结构,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同时,在持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对于事物的理解能力会有不断地提升,对于事物的认知也会更加全面。此外,在良好阅读习惯的驱使下,小学中年级的学生会积极寻找一些具有一定文学价值及教育意义的课外读物进行阅读,这对于塑造他们良好的品格,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都有很积极的影响意义。

二、小学中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培养策略

(一)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

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生活经验有限,在了解、感受事物时,经常会以家长、教师的态度为标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些行为习惯及喜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习迁移理论,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将良好的阅读习惯传递给学生,通过正向的迁移影响,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并通过启发与引导,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运用学习迁移理论实施小学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影响力,注意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赢得学生的信任,同时借助这种信任,不断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在教学活动中,把自身所具备的素养及习惯迁移到科目教学活动当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其次,教师可以制订完善的阅读教学计划,利用课堂阅读时间及课余时间,与学生共同阅读,或推荐一些适合三、四年级学生阅读的书籍,让他们自行阅读,并在阅读结束后,组织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讨论,或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讨论,以此提高他们的阅读成效,增进他们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魅力,发自内心地热爱上阅读,并通过这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为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让学生了解、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发现,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大多数比较好动,喜欢一些运动类的项目,很难安静下来进行阅读。因此仅靠教师强调阅读的重要性以及课堂监督,很难调动起学生在课余时间的阅读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需要从调动学生阅读兴趣入手,采取一些合理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阅读方法,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进行自主阅读、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目的。例如,教师可以借助阅读内容中的插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想象,对阅读内容进行续写或补充,并以小组的形式分配角色,将阅读内容表演出来。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融入情感,从而增强学生对于阅读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效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阅读结束后,根据阅读内容中涉及的角色及不同角色的特点编排情景剧,通过分角色的方式,模拟阅读内容中角色的说话语气表演出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体会到阅读内容中所表达的情感及意蕴,从而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充分释放学生的内心情感,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充分理解阅读内容中的重点句子,并通过阅读优美的句子、词组,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及写作能力。如果学生只是通过口头阅读,很难真正认识到这些句子、词组的重要性,在阅读过程中很容易缺乏重点,也不容易快速理解阅读内容的内涵,因此,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阅读标记法,通过画出重点语句、词组的方式,快速掌握阅读内容的中心思想,加强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与记忆,这对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促进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都有很好的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运用不同的线型及符号,将自己喜欢的以及能够突出中心思想的词语、句子标记出来,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堂讨论,发表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看法,也可以挑选自己喜爱的词句进行朗读,与同学共同探讨这些词句的内涵及在阅读内容中所起到的作用;还可以让学生把这些词句摘抄下来,让学生在抄写、反复吟诵的过程中增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为自己的后续写作提供参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有效延伸阅读范围

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延伸阅读范围来实现。对于正处于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索的小学生来说,僅仅学习教材上的内容,会限制他们语文思维的发展,同时也会让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枯燥的感觉。因此,教师可以合理选择课外儿童读物,列出一个清单,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读物进行自主阅读,这样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还能够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种类及内容丰富多样的课外读物,还能够拓展小学生的阅读视野,陶冶他们的情操,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加具有吸引力。此外,阅读是一种个体自发性行为,因此,教师需要针对小学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培养其阅读兴趣作为出发点,借助课外儿童书籍的魅力,引导小学生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阅读,只有这样才能将习惯变成自然,促使他们形成终身阅读能力。

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词汇量以及对阅读内容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阅读鉴赏课等方式,为学生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讲解,帮助他们学习、了解一些经典的文学名著,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拓展自己的思维,感受到阅读的魅力,激发他们的阅读自主性。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常听到的几个经典人物,如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作为切入点,为学生朗读与这几个人物相关的情节片段,并为他们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这些人物之所以被人们所传颂的原因,感受到这些人物的英雄行为,激发起他们内心丰富的情感,促使他们对阅读产生兴趣,实现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有效培养。

(四)将多媒体融入阅读教学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推广,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接触到各种多媒体设备,他们对于这些新技术充满了好奇,并具有很强的探索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阅读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结合起来,为教学活动增加新鲜感,以此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其思维能力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阅读各类读物时,往往很难通过阅读文字,将内容整体连贯起来,实现全面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阅读内容以一种生动、立体的方式展现出来,学生在聆听声音、观看动画、阅读文字的过程中,对学习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感受与理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阅读《三国演义》情节片段时,可以先播放一段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视频的内容可以是电视剧中的片段,也可以是动画片中的片段,学生在观看这些片段时,会通过直观感受,形成一定的感悟,为后续的阅读打下基础。教师也可以自己录制,或者上网下载一些朗读、分析所学内容的资料,让学生在聆听这些资料的同时,增进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学生在看过、听过这些视频、音频以后,再对原文内容进行阅读,会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立体的画面,这对降低阅读难度,有效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还能够激发起他们对阅读内容进行探索的兴趣,促使他们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结语

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除了要重视生字、词组以及语句的讲解以外,还要重视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只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促使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不断开阔阅读视野,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学习自主性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能让语文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论文从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有效延伸阅读范围、将多媒体融入阅读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入手,为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提供借鉴,促使更多的小学中年级学生爱上阅读,并通过有效的阅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思圆.小学语文阅读习惯培养教学研究[J].教书育人,2015(7):98-99.

[2]潘甜.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4(6):112-113.

[3]赵文丽.语文课外阅读指导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探讨[J].内蒙古教育,2018(20):68-69.

[4]潘枫.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7):333-334.

作者简介:冯杨兴(1982—),男,汉族,广东省云浮市人,大专学历,小学语文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基于中年级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

猜你喜欢

小学中年级阅读习惯语文课程
谈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