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的名优绿茶
2020-08-06陈荣冰
陈荣冰
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国家—级评茶师、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夷学院茶与食品学院特聘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茶叶科技工作者。从事茶叶科研、教学工作40多年,主持选育出春兰、丹桂、瑞香、九龙袍、春闺等五个国家级、省级优良茶树新品种。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大奖。
福建地理条件优越,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古就是最适宜茶叶种植和生产的地区。福建绿茶有一些历史悠久的名优绿茶,如南安石亭绿、宁德天山绿茶、武平绿茶、霞浦元宵茶、周宁官司茶与罗源七境堂绿茶等,在海内外久负盛誉。本文拟简介福建的名优绿茶深厚的特色文化内涵与优异的品质特征,通过广泛的交流与宣传,不断提高其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一、南安石亭绿
南安石亭绿,主产于南安市丰洲乡桃源村。村内莲花峰与九日山对峙,九日山上有晋代石刻“莲花荼(茶)襟,太元丙子”(公元376年),这是南安产茶历史悠久的见证。明代正德丙寅(公元1506年),莲花峰之麓建成一座石亭,所产的茶叶也因此称为“石亭茶”。相传宋代末期,九日山延福寺的僧人净业,在莲花峰发现茶丛,悉心培育,采制成茶,作为供佛之用或馈赠香客之珍品。清代道光年间,当时该寺的主持复本禅师带茶进京,进献道光皇帝,备受赞赏,并获御赐“上品莲花”。道光之后,茶叶产量骤增,产品以诗山、金淘、码头为集散地经由厦门远销东南亚的菲律宾、新加坡、马来亚、印尼、缅甸等和港、澳、台等地。
随着茶产业的发展,莲花峰下的茶园发展至周边几十个山头,茶树品种有白石莲、石观音、红梅品等。采一芽二叶初展,鲜叶经过摊放,下锅杀青,杀青适度时起锅初揉,成条后复炒2-3分钟,再起锅复揉,待条索紧结后解块,摊放,并拣去黄片及夹杂物。再用余火快炒,近足干后,起锅筛簸,弃去末片,最后过锅复干。南安石亭绿属于曲条形炒青绿茶,品质优异。其外形紧结重实,色泽银灰带绿,汤色碧绿,叶底嫩绿;常呈现有杏仁香、绿豆香、兰花香。以其“三绿三香”驰名中外,独具特色。1952年石亭绿被农业部定为历史名茶
二、宁德天山绿茶
天山绿茶,主产于福建省宁德市天山一带。在唐代就是腊面贡茶的产地。元明以前,天山茶区已有饼茶,作为官府拜贺的礼品。天山土层深厚肥沃,茶叶自然品质极好。明、清生产的成品茶的花色名目繁多,其中以雷鸣、雀舌、珍眉、瓜子若茶最为名贵,炒绿“芽茶被列为贡品。
天山绿茶原产地原来多是天山菜茶,上世纪70年代引种福云新品种、福大与梅占等。传统的“天山绿茶”(烘青)贡品、上品、珍品的鲜叶原料采摘非常精细,以幼嫩单芽为主,大宗的采摘一芽二三叶。初制工艺为“一凉、一炒、二揉、二焙”,即茶青摊凉后,投入高温铁锅中杀青。待茶香透发后起锅,用双手搓团,推动滚揉,中间解块再揉成条。在温锅中复炒整形,初焙(毛火)火温应高于复焙(足火),复焙用微火,以充分发挥色、香、味。1950年后改制烘青,逐步采用机械加工,改制后的工艺为:凉青一杀青一揉捻一烘焙。现代天山绿茶多由炒青改为烘青或半烘炒绿茶,外形有扁形、针形、螺形与条形等,香气清雅似珠兰花香,滋味醉厚,回甘似鲜榄,且耐冲泡。天山绿茶系列产品,先后获得中国农业博览会的两个金奖。以其为原料所窨制的茉莉花茶被列为全国名茶,如天山银毫等茉莉花茶就在1990年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
三、武平绿茶
武平具有十分宜茶的生态环境。据《武平县志》记载:“武平茶产制始于东汉末年(约公元200年)。”到明代,武平炒青技术已较为成熟,始被纳为贡品,到清代提升为特贡,此时武平茶也迅速向周围地带传播,并在潮州、赣州、梅州等地相继出现了许多历史名茶。
武平绿茶制作在传统炒青工艺基础上改革创新。鲜叶在杀青前均进行适当的摊放,有效促进了茶叶品质的提高。主要的品质特征:外形紧结匀整、色泽银灰润绿:具有板栗香、豆香或花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浓醇爽口、耐冲泡。其成品茶主要有四大类别:即条形的梁野炒绿,珠形的梁野翠珠,扁形的梁野翠芽和螺形的梁野雪螺。1983年以来,武平绿茶连年荣获国家和省级名茶评比奖项,是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驰名商标品牌。
四、霞浦元宵茶
霞浦自晋朝就开始茶叶生产,成为唐代茶叶的主要产区。霞浦元宵茶是采用霞浦县崇儒乡“春分茶”群体品种及其单株育种法育成的“霞浦元宵茶”品种鲜叶,于“春分”前后,應用传统的制作工艺流程(鲜叶采摘-晾青-杀青-理条压扁-辉锅),精心制作形成的扁形炒青绿茶,品质优异,外形优美,色泽银绿隐翠,香气高锐,似板栗香,滋味醇厚,回甘鲜爽,叶底黄绿明亮。制成的曲条形绿茶,是窨制茉莉花茶的优质原料。
五、周宁官司云雾茶
官司云雾茶是我省历史名茶之一,因其产地在周宁浦源官司村而得名。据《周宁县志》等史料记载,明朝万历八年(1580年),官司村开始种植有性群体种茶树。清光绪年间,周宁商人携带官司云雾茶前往福州,外国茶商品饮之后,对其优异品质赞叹不已,官司云雾茶从此饮誉四方。1946年,官司云雾茶获得巴拿马博览会银奖。官司云雾茶的采制工艺:在清明前后,采摘当地群体品种-官司茶的-芽-叶或-芽二叶鲜叶,摊放6-8小时,即可杀青,杀青叶下机后及时摊凉。干燥,分为炒二青、三青、辉干三个程序,炒二青现改为烘二青,以烘代炒。叶温度降至常温时,风车去朴片和筛未,然后装箱。官司云雾茶的主要特征:外形条索紧细、浑圆光滑呈银灰绿,香气高锐持久、显栗香,滋味甘醇鲜爽,汤色嫩绿、清澈明亮,叶底翠绿、匀称柔软。2010年6月14日申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2002年,获国际名茶金奖;2007年7月,获福建省名茶奖。
六、罗源七境堂绿茶
七境堂绿茶,主产于福建省罗源县西兰乡云雾缭绕的高山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七境是七个自然村,并入部分白塔、飞竹、霍口的茶叶,所产的绿茶称七境堂绿茶。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对其“香高、口爽、色翠、耐泡”四绝特点作过详细的记载,明清时期七境堂绿茶被当作贡品。七境堂绿茶采用当地菜茶、福安大白茶、福云6号等良种,采摘一芽一叶,经过摊放、杀青、揉捻、炒干四道工序。高温杀青,杀匀杀透,趁温揉捻,揉紧茶条。高温毛炒,散发水分,定色定形。锅温先高后低进行足炒。以清明至谷雨问采制的七境堂绿茶品质最好。七境堂绿绿茶,条索紧结细秀,稍弯曲,色泽油绿稍灰,自然花香浓郁持久,汤色嫩绿鲜亮,滋味滑爽,饮之齿颊留香。用以窨制茉莉花茶,吸香力强,成品香高耐泡。为福建省历史悠久的地方名茶。
福建省除了上述名优绿茶外,还有龙岩的斜背茶、武夷山的八角亭龙须茶、永安的云峰毛锋、大田的大仙峰毫茶、清流的莲花银丝、闽清的莲峰大毫、福州的云峰螺毫、雪峰白毛猴、福安的方山玉叶、福清的石竹春毫、宁德的龟山白玉与松溪绿茶等名优绿茶。经常在省内外茶叶评比中获得名优茶奖,深受茶叶消费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