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在盲校陶泥课程中的实践探索
2020-08-06金雪林
金雪林
摘 要:从盲校陶泥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实践出发,在视障学生中采用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授课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补偿视障学生的残疾缺陷,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能各得其所、各展其长、各有所获。
关键词:分层教学;陶泥课程;视障学生
一、问题的提出
特殊教育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特殊学生在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与一般学生存在巨大差异。作为一位盲校美工教师,则更多关注视障学生手功能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手的力度、灵活度、灵敏度等方面。长期在美工教学岗位,有责任思考和探索这一领域的教学问题。通过陶泥教学实践启示:陶泥制作过程是锻炼和发展视障学生手功能的最理想途径,也是正确建立形体及空间概念的有效手段。我在陶泥课教学中,充分运用教育过程和缺陷补偿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分层教学,提高学生泥塑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在负责新班级时,首先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进行摸底调查,对学生的视力、年龄、兴趣爱好、感知能力、动手能力等情况了解汇总后进行综合评估,掌握分层的依据。
以本校六年前的三年级班9位视障学生为例,根据调查分层的综合评估信息,把该班9位学生分为A层次3人,B层次3人, C层次3人,进行分层教学实践。
(一)目标分层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按层次制订相应的教学目标。以陶泥球形体的塑造课为例(以下以该堂课为例):
A层次目标为加深球的概念,準确理解球面、球心,掌握其曲线特征,塑造出标准的球体;
B层次目标为通过球形教具来引导学生了解球的特征并建立球的概念,学会旋转搓的技巧,塑造出基本标准的球体;
C层次目标为用球形玩具来认识球,能从不同的形状中分辨出球形体,学生能在教师的帮助下塑造大致相像的球体。
通过预设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各层次学生有合适的学习目标,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动力。课堂上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座位,以满足他们的意愿,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按照A、B、C三层次将学生互相搭配来编排座位,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
作用。
(二)授课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设定,设置具体的、可操作的、与认知结构相统一的授课内容。即使同一内容,也可以设置不同的要求,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保持持续学习的兴趣,让各层次学生人人有收获,人人有发展。
三年级班陶泥球形体的塑造课上,先指导各层次学生触摸球体范品,让学生有初步直观的认识,然后按三个层次来实施分层授课。
A层次的学生在加深球体概念后,可依据生活经验用双手模拟演示旋转搓,教师用语言描述手势和方法,要求学生两手呈圆形运动轨迹,手势要标准,把握速度和力度。在和泥后用旋转搓的技巧把泥团搓圆润,搓光洁,塑造出标准的球形体。完成高质量的球体之后,还可以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扩展创作,发挥想象力。
B层次的学生在听了教师的语言描述后,用稍大于乒乓球的泥球模拟练习旋转搓,以学会旋转搓技巧。在进行旋转搓塑造球体时,让整个泥团在两手心中旋转这是塑造难点,通过泥球模拟旋转搓指导学生突破难点掌握技巧,使之能够塑造出基本标准的球体。
C层次的学生,帮助他们通过观察、触摸球来认识球形体,能够从不同的几何体中挑选出球体。在用教具模拟学习旋转搓技巧时,教师要手把手指导动作和手势。这一层次的学生能够用彩泥球模仿旋转搓进行练习,塑造出大致圆形的泥团即达成目标。
按照学生的需要设置各层次授课内容,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让各层次学生各有所需,各有所得。
(三)作业分层
三年级班陶泥球形体塑造的作业是这样分层设置:
A层次的学生技能掌握较快,先让其完成基础性的作业——高标准的陶泥球形体塑造,然后布置具有发展性思维的作业,以个人或合作的方式来塑造熟悉的类似球形的物体或球体组合。也可以鼓励他们去指导B、C层次同学的作业,使他们体验自我价值,增强集体感、自豪感、合作意识。
B层次的学生智力发展正常,动手能力、感知能力一般,如果能够激发他们做陶泥的兴趣,他们能把陶泥球形体塑造得标准。要求他们认真完成基础性作业——陶泥球形体的塑造,在收获成果中培养他们的兴趣。
C层次的学生不但能力弱,而且一般不喜欢动手做陶泥。教师尽可能多进行个别指导及鼓励,起步时他们能够动手用彩泥搓压成接近球形的泥团就可以了。鼓励他们课外玩做橡皮泥的球体,以培养他们的动手习惯。
分层设置作业,让各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感到轻松,难度适宜,完成的时间比较灵活,不再有畏惧心。学生在完成泥塑作业中既得到乐趣,又学会了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同时鼓励学生每次作业后向高一级层次挑战,形成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
(四)评价分层
对三年级班A、B、C层次的学生,我从他们的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以及他们的过去和现在等各个方面来评价。
A层次学生是班级中的佼佼者,如果常常使用纵向评价,他们就一直遥遥领先,容易骄傲自满。对他们就要多采用总结性评价和横向评价,把他们与同等的学生进行评比,可以是同班同学或是往届学生,跨校的视障学生,甚至是同年段的普校学生。A层次的学生思维活跃,用横向评价来激励他们挑战自我,特别是与普校学生平等评价,有利于增强自信、开阔视野,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B层次的学生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相结合。我对他们制作陶泥作品的情况进行记录:如学习态度、参与积极性、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及作品完成的情况,让他们不断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效。激励他们努力向A层次靠近,体现特殊教育中学学相长的理念。
C层次的学生尽量采用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自我纵向评价。教师要多注意细微观察,对他们陶泥课中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肯定、支持和鼓励。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可以和上周比,甚至更久,让其感觉到自己在变化中进步。这种评价从情感上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有利于学生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
三、研究结果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不同层次学生都取得可喜的成果。以下是三年级班六年后分层评估的情况:
A层次的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语言指导来理解掌握塑造方法和技巧,其语言理解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相应提高,形成并具备了独立进行泥塑制作的习惯和能力,能进行复杂的泥塑创作。到了七年级时,他们能塑造出猴子、狮子、天鹅等动物类高难度的陶艺作品,而且形神基本具备。
B层次的学生,开始对陶泥课兴趣不大,在几何体的塑造过程中,养成了喜欢动手的好习惯,慢慢提高了泥塑兴趣。后来通过鱼、龟等小动物模仿塑造,感受到泥塑艺术的乐趣,学习热情越来越高,到六年级创作出了花瓶、陶罐等形态各异的陶艺作品。塑造中能运用形状、空间等造型元素和对比与统一的形式原理,他们的想象力、触觉经验丰富了,手功能也得到充分锻炼和发展,对陶泥塑造的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
C层次的学生由于从小缺乏动手训练,刚开始手感僵硬,不爱动手,两手习惯于握着拳。陶泥课从鼓励他们动起手来开始,经过一年多的动手练习,他们整节课从头到尾能动手捏泥搓泥,尽管第一年球形也塑造不标准,但动手塑造的习惯养成了。通过两三年努力,有两位基本能塑造各种几何体,手掌和手指关节柔软度和灵活度改变明显。其中应某某同学经过两年的努力,从第三层次跃至第二层次。
四、结论与讨论
1.分层教学的初衷是分层次而不是分等次,是让所有学生有信心、有兴趣参与泥塑活动,享受陶泥艺术,积累感知经驗,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积极锻炼和发展手功能。对盲生科学的分层次理论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形成。
2.分层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评价要适合不同班级、不同层次的视障学生实际,突出适应性、合理性、发展性。
3.分层教学还需要把握视障学生层次的可变性,促进学生表达个性和创意,培养人文精神,形成健康人格。
通过三十余年的盲教美工实践,泥塑课上分层教学能培养每位视障学生积极、主动、有趣、持久参与泥塑制作,最大限度地促进手功能发展,有效地补偿视障学生的缺陷。每一位视障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从而提高艺术素养,使之在泥塑美育体验中做最好的自己。在充分享受我国这份最古老也最有生命力的民间艺术中,和普校学生一起做这份古老艺术传承和发展的平等参与者。
参考文献:
[1]邓猛.视觉障碍儿童的发展与教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韩萍.实用盲校教学法[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