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猜字,遇见最灵动汉字

2020-08-06陈璐璐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自主识字课堂教学

陈璐璐

摘 要:汉字是母语的文字符号,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以《纸船和风筝》一课中识字教学为例,探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联系上下文、借助生活经验和汉字的结构规律,大胆猜字,发挥汉字笔画、结构的组合特点及特有的联想功能,引导学生自主猜字的读音和字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汉字审美能力,提高自主识字能力,丰富中华文化内涵。

关键词:自主识字;猜字方法;课堂教学

2019年9月,江苏省全面采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这也宣告着,伴随我们二十多年的苏教版语文教材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新的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在一年级对汉字的偏旁、结构、汉字的构字原理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二年级合体字增多的现实,教材进一步强化了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规律,并充分利用这些规律,引导学生大胆地猜读生字,自主学习课文。

二年级上册教材专门编排了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纸船和风筝》《风娃娃》,着力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基于此,笔者以教学《纸船与风筝》第一课时为例,尝试研究趣味猜读音识字法在低年级课堂中的运用。

一、联系生活经验自主发现

“学为中心”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自动学,充分讲。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调动已有经验和已学知识,组织语言再次输出,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要不断更新识字教学理念,准确把握课文的编写意图,找准教学的重点。而本课中课后练习设计为猜字读音,指向的不是学习结果,而是学习过程。这堂课,老师应该多为学生创造交流、展示的机会,促进阅读与表达能力的提升。

如老师执教《纸船与风筝》第一课时,揭示课题时就从猜谜语导入:“一身彩色纸衣裳,两头尖尖像弯月。平时只在水中行,从来不在路上走”和“像蝶不是蝶,像鸟不是鸟,清明时节天上飞,最怕雨水浇。”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用你说我猜的互动形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大家纷纷举手发言,道出了谜底分别是纸船和风筝。利用谜语形式自然引出了课题,渲染并活跃了学习氛围,也为整堂课的猜字活动进行了铺垫。之后老师让学生翻开课本,寻找这篇课文和之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学生很快发现这篇课文没有拼音。紧接着老师提出问题:这篇课文全篇都没有一个拼音了,我们在读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可以查字典找到读音;问爸爸妈妈或是老师同学;联系上下文,猜字;看课文中的图了解故事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回答可以看出,学生自主识字的方法不仅多而且有效。

课题里“風筝”的“筝”字是生字,在认识时,一位学生说:“我从六岁开始就学习古筝,我认识这个字,是古筝的筝字。”另一位同学回答:“我看到了上面的竹字头,风筝骨架是竹条编的,下面又是争,我知道争的读音,就猜出这个字是风筝的筝了。”而在认识“祝你幸福”词中的“幸”字时,学生讲述猜字方法是从词顺出来的。以前学过“祝”和“你”,至于“福”字,在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在门上贴福,也早已熟识。祝你什么福呢,自然想到是祝你幸福。学生的这段表达既结合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又带有逻辑的思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联系生活经验,学生用了自己的方法就猜到了生字。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在识字情景中认识了汉字,这种方法不是被动地输入而是自己发现获得的,如此识字学生既有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功感,也不容易忘记。

二、根据字形想象感悟字理

众所周知,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虽经历代的简化,汉字的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仍然保留着象形的痕迹,所以在自主识字教学中渗透“字理”,提高识字效率。如在这一课中教学“松鼠”的“鼠”字,老师出示字让学生猜读音,一位学生观察了字形后这样告诉大家:我观察这个字形,觉得上半部分整体看像老鼠的头,里面的横就是老鼠的胡子,下半部分的竖提和点就像老鼠的腿和爪子,就猜出它是鼠字。学生通过观察字形,加入了丰富的想象,这也是一种猜字的好方法。老师抓住这个契机,用多媒体出示古时候的鼠字,点拨这“鼠”字就如同学生的描述一样,小小的头,圆圆的身子,最后一笔斜钩就是老鼠那又长又细的尾巴,验证了猜测结果正确。通过这样的理解记忆,以后学生再想到老鼠外形时,就很容易联想起“鼠”字的写法。课堂上运用即学即练教学法,老师又用多媒体出示了象形文字鹿、龟、豹等字,课堂上玩起了“慧眼识字”的小游戏,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辨认,抓住了物体的主要特征,并说出想象的原因。《趣味汉字字典》前言中说:“一个个汉字,就是一幅幅生动地展现古人生活的风俗画,在这画卷里流淌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心理潜流。”汉字的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字,一幅画!中国的汉字就是如此鲜活灵动。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文本汉字的原始字源上,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和点拨,理解汉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内在的识字能力。

三、依托构字规律掌握音义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中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根据字形的特点,描绘文字特征,重在根据字形特点帮助识字,更能激发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从中体会汉字的造字之妙。学生在猜的过程中,字形和字义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教学片段1:

师:在这句话中藏着三个长得很像的生字宝宝,我们来看看它们哪里长得像?(师出示:折纸船、扎风筝、抓住)

生:这三个字都带提手旁,都是用手做的动作。

师:会观察,会发现。

师:我们一起来做折纸船的动作,(生做动作)用手叠东西就是折啊。手工课上你折过什么东西吗?

生:折纸飞机,折纸青蛙,折纸风车……

师:你们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说到“扎”字,大家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生:我想到了小女孩的辫子,左边的提手旁就是手,右边的竖弯钩就像是小女孩的辫子,用手拿头绳扎辫子就是扎。

师:用手捆绑就是扎啊!

生:我想到了左边的提手旁是手,右边的竖弯钩像爸爸的皮带,早上爸爸扎皮带,就记住了这个扎字。

师:同学们太有想象力了。还有“抓”这个字你怎么猜出读音的呢?

生:我认识右边的爪,左边又是提手旁,人手和动物的爪子在一起,我猜应该是抓的意思。

师:观察偏旁,猜出了字的意思,认识了抓。

教学片段2:

师:在这一段中啊,还有两个字宝宝长得很像呢。(生读:飘、漂)

师:它们俩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风字旁,一个是三点水。风字旁的飘和风有关在天上飘,三点水的漂和水有关是在水里漂。

师:真会观察,这两个字宝宝贪玩迷路了,我们帮助他俩回家吧。

(师出示选字填空:纸船___到松鼠家门口。风筝___到小熊家门口。)

生:第一个句子里纸船是在水里漂的,所以用三点水的漂。第二个句子里风筝在风中飘,应该用风字旁的飘。

整堂课学生以愉悦的心境获得对汉字的深刻感知,加深对汉字的记忆和识别。课堂上不时迸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的猜字设计符合儿童的兴趣特点,也便于能力的迁移,一段时间后,学生在学习会意字、象形字时,也能学着将字形、字义联系起来记忆,从而提高自主识字的效率。

总之,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使用至今的意音文字。汉字数量多,字形构造复杂,难学、难记、难写。而在猜字环节中淡化了教的痕迹,游戏的成分越来越重,在潜移默化中蕴含汉字构造的规律,渗透汉语言的结构特点,传递造字的规律。学生通过自主发现,遇见最灵动汉字,会感受到它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龚晓燕.依托构字规律,在自主探究中提升识字效率[J].语文天地,2018(11).

[2]肖强花.用趣味字谜识字法打造高效识字课堂[J].考试周刊,2015(49).

猜你喜欢

自主识字课堂教学
兴趣激发,让学生乐识字会识字
低段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浅谈提高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在阅读的海洋里海量识字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