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实三学习,教出真语文

2020-08-06秦玉玲

新课程·上旬 2020年1期

秦玉玲

关键词:抓实;三学习;真语文

一、向名师学习,培养语文情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三种境界,王崧舟老师在《语文的生命意蕴》也谈到三种境界:“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不同的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境界;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境界;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境界。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极无痕。因此,好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王崧舟老师的课堂就是无痕、无课的,一咏三叹,余音绕梁。王老师眼中:情文相依,文情相生,才是语文的充实。实的语文,才是美的语文,诗意的语文。

所以没有深厚的文学积淀,普通老师很难达到王老师的课堂境界。王老师的精彩诗意课堂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可以复制,却很难变成自己的东西。因此,我是用欣赏、享受的态度去学习的。

还有很多名师名家对课堂的解读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贾志敏:一堂好课就像艺术珍品,让人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我认为,好的课,要体现三个教学原则:以学生为本、以训练为主、以鼓励为主。

薛法根:简约之美——我的好课设计观。从教师的视角看,一堂好课应该这样设计: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方法简便、教学用语简要。

孙建锋:好课是教师与学生生命的共同融入,好课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的平等对话,好课是教师与学生智慧的相互牖启。

孙双金:好课像登山,登山的乐趣在过程中,上课的乐趣也在过程中。

窦桂梅:绿意在课堂生长——我欣赏这样的语文课。

我觉得向名师学习,不只是学习课堂教学理念、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品质,学习他们学语文、教语文、爱语文、用语文的情怀,还有一辈子当语文老师的不悔和坚持,像小学语文的楷模于永正前辈那样一辈子热爱课堂,热爱学生。

因此,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可使我们看得更远,可使我们少走弯路,可使我们的目标更明确。

作為一线教师的我们,语文课的方向在哪,如何找准路子?除了向名师学习外,还得不断研究,不断实践。课堂上抓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才能让语文课有语文课的样子,才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教师作为学生成长与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其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为此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教师必须要本着为学生的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展开,一定要善于借鉴他人的长处,在不断借鉴中反思和总结,逐步深化认知,深刻地意识到当前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将更多新型可靠的教学对策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试图发挥这些有效教学手段的优势,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长此以往,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一线教师必须不断研读新课标,明确其中的基本要求,努力丰富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小学生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向同伴学习,提高教学水平

我们对语文课堂一直在探讨,一直在研究,寻找理想的、高效的、幸福的、生活的语文课堂。我们学校的课堂研讨扎扎实实,几乎每周都有听评课活动,这学期从开学第一周开始,到本周二,我们还在进行课堂研讨。

回顾老师们的课堂,特别是中高年级的语文课堂,老师们力求做到一课一得,教给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方法。

如:张老师执教的《翠鸟》一课,本课对翠鸟外形、动作描写是一个读写训练最佳结合点,是练习写作的好材料。结合三年级学生特点,张老师大胆取舍文本,把精读课上成读写结合课。第一段段围绕“鲜艳”一词,分别从头部、背部、腹部对翠鸟的羽毛作了具体、生动的描写。文章的第三自然段,具体写了翠鸟捕鱼时的情景。“蹬、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贴”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翠鸟动作的敏捷。张老师让学生通过品读,总结出本课作者的写作方法:抓特点、定顺序、写具体、巧修辞。然后,让学生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孩子们这时就有章可循了,写作对他们来说成了一种快乐的表达。小巧玲珑的鹦鹉、活泼机灵的小狗、精致灵活的金鱼……孩子们把喜欢的小动物描写得栩栩如生。

陈老师执教的《古诗词三首》中,老师根据表达方法的不同,引导学生体会《泊船瓜洲》写景抒情、《相思》叙事抒情,《长相思》则写景叙事于一体抒情的表达方法,让学生明确诗词的这个特点后,拓展课本之外的有关《相思》的古诗词,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特点,体会用景和事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陈磊老师在《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中,大胆取舍,抓住聋哑青年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并让学生用成语提炼概括语言,加深对人物勤奋、专注的理解,通过这种内涵隽永的方式,让同学们受到感染,体会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继而将“提炼概括语言”的方法运用到《经典与阅读》相关篇目中进行作批注训练,做到有的放矢、迁移学习。

周老师执教的《威尼斯的小艇》一课,这篇课文作者采用了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教学的难点就是对写作方法的领悟。周老师结合学生实际把这一难点分散到几个环节,如在学习“小艇样子”时,让学生找出小艇的特点,并想想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很快就说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出“抓特点 用比喻”这一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

还有杨老师用引导学生关注转折词,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李老师执教《触摸春天》时让孩子抓住创造奇迹这一主线,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体会谈感受。

还有好多老师的课,异彩纷呈,让我记忆犹新,收获很多。

扎扎实实的听评课活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课前磨课,课后评课,老师的执教水平提高很快,特别是年轻老师。因为我们深知课堂要真正落实“一课一得”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正确处理理解感悟和表达运用的关系,把表达运用的训练渗透到理解感悟的环节中,用理解感悟来促进表达和运用,相辅相成。学校的语文老师一直不停地努力着,感觉已经找到了语文前行的正确方向。同伴是我们平时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借鉴者,每个人都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不断努力着,改进着,仅仅凭借自身的努力难以取得理想的成绩,因此同伴之间要善于探讨,善于分析与总结,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最终目的就是上好语文课,打造高效率的语文课堂,让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掌握得更加到位,推动学生形成理想的学科素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步,而教师则同样与学生一道在进步,教师的教学生涯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发展的过程。

三、向新课标学习,提高专业素养

当区教研室李主任听完刘老师执教的《林海》后,在听课老师认为堪称完美时,李主任说:课堂上只做好体会感悟还不够,还要学习作者是如何写的,用什么方法抒发情感的,本节课的重点是教会孩子学习抒情的方法。接着,到了青年教师赛课的时间,我们经过精心打磨的课例,也没有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仔细想一想,备课时,是我们自认为正确的语文方向出现偏差吗?课堂上到底应该抓什么?

带着疑惑,我又重新学习了《旭明说语文》,真语文创始人王旭明说:依课标,持教材,重学情,可检测,是真语文课堂的十二字方针。如果说前面的专家对语文课堂的定位是值得我们欣赏学习的,这十二字方针是我们可操作,可实践的。

一堂课好不好,不是某个人说了算,是有标准可依的,这一标准就是课标,它是教学之法,教材之法,也是考试和教师之法。新课程标准是语文学科教学开展的“指明灯”,但是深入贯彻落实好新课标不少一件易事,需要不断琢磨,不断推敲,找准路子,明确方向。

课标最核心的精神就是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只要紧扣课标,备出的课就不会偏离轨道。不偏离正确的軌道,使得整个教学活动始终围绕着学生与课程展开,有效的备课推进了接下来教学活动开展的顺利性。榜样教师评选时,我们上的三年级习作,备课前,我先重新学习了三年级习作课标,其中第一条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孩子刚开始写作文,兴趣最重要,方法技巧简单易学就行。兴趣是推动学习行为顺利高效展开的关键动力,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也不例外,所以教师要善于把握好这一点,因此,我让学生利用国庆节走进大自然,寻找秋天,发现秋天,拍下照片,我把这些照片做成课件,课堂上孩子们看到了熟悉的景物,激发了学生写作的欲望,增强了自信心。如果沿用传统的方式,将写作题目抛给学生,然后简单地向学生讲一下写作思路,学生机械地展开写作,那么取得的效果肯定不理想,同时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往往无话可说,写出来的文章更是千篇一律,毫无内涵。所以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切入点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

把握好教材,无论是用哪个版本的教材,讲哪一篇课文,都不能随意发挥,要以教材上的课文为教学的主要依据,立足教材,以课文为例进行教学,紧扣课后题。教材毕竟是教学的有效参考,如果脱离开教材展开教学,那么教学质量肯定不理想,所以研读好教材也是当下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最为基本的要求,教师应该从思想意识层面意识到教材的重要性,整个语文教学活动需要扣准教材的关键点,明确其中的重点思想,如何将教材中体现出来的思想传达给学生则教师需要重点思索的问题。

重学情,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情来确定、调整教学内容,拿前段时间青年教师大赛来说,在备课时,我们只是记住了略读课文按精读来上,忽略了学情,学期末了,这些课文早已学过,再按新授课来讲,老师预设的很多问题,可能学生会轻松解答,我们认为的难点,现在已不是难点,所以才出现了老师课上得太顺,出彩的地方没有,导致提前下课。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不注重学情的掌握,那么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为难太盲目,重视学情也是充分尊重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地位,也是因材施教的表现,为此教师要注重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可检测,一堂课讲完后,应该至少80%的学生当堂会做课后练习。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我把课堂学习重点定为:借景抒情,通过课文重点段落学习,老师举例练习,学生巩固练习,听课老师随机检测练习,借景抒情的根深深印在了学生的心里。

在语文的教研道路上,我们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走出自己的风采,教出真语文。

参考文献:

春树涛.学会教材研读“五步法”,教出语文真味道[J].新教育,20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