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四大策略 优化散文教学

2020-08-06杜红伟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具性散文技巧

杜红伟

散文意境优美,语言平实但不失力度,是一种行文自然、情感丰满的文体类型。大多数散文是以叙事的方式将情感和道理掺杂其中,然后进行集中表达。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散文教学有效开展,从而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是所有教师的共同追求。使学生能够通过散文来窥探出作者想要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且体会作者在文章的语言表达上运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在详细领略一系列知识后,就能够实现对文本内容的全方位突破,充分体会散文的主要内涵。

1.定位教学目标,体验散文价值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散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的,也是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应该极力权衡的。所谓工具性,是通过散文学习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字词甚至表达方法,是必备技巧,而人文性则是通过散文对学生精神和心灵的熏陶,使学生获得真切的心灵感悟,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学习时,应该统筹兼顾,切勿重此薄彼,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中自然而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如,教师在教学《背影》一课时,应该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品读作者的真挚情感,揣摩描写父亲动作形态的相关段落,体会出作者是如何将情感融合到文字中并且展现出来的,这样的探究既体现了散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又是对学生理解能力与情感态度的培养。从散文中学到的表达技巧对学生日后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帮助,真正将阅读与写作联系起来。

2.引导朗读品析,体验散文之美

散文学习结合朗读开展将会事半功倍,成效显著。学生在朗读中会实现双重吸收效果,在视觉和听觉上对文本进行双重解读,而且在情感浓烈处自然会发生语调的跌宕和语速的起伏,也就很好地將学生的情绪带入文本情境中,学生的情绪随文章波动,将会对文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对文章情感也就有了更深刻的把握,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应该锁定文章各处的优美表达,进行逐点突破,通过整理概括出文章中蕴含的浓浓的父子情。另外,在课前备课时,教师应该圈点出文章中理解难度稍大的部分,教学时,则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合作分析的方式进行理解,在重复思考中总结思考,最终将会理解作者的情感,使本节教学圆满完成。

3.引发阅读想象,体味散文情感

在阅读散文时对具体字句进行集中赏析,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在理解能力方面也有所突破。同时,在广泛开展朗读教学的基础上,更应该向朗读要效率。在朗读时,应该向朗读本身的效果为契机,鼓励学生大胆放开思路。从宽泛通读全文逐渐进行过渡,转而对中心句段进行重复精读,而且可以掺杂自己合理的想象,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理解文本的速度,准确切入作者的情感世界。在《秋天的怀念》这篇散文中,作者对“看菊花”这一情节投入了大量笔墨,也确实向读者呈现出了优美的意境。针对文中的这一情境描写,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对文章留白处进行补充。学生对这一环节热情高涨,并且积极地投入思考,不久便描述出各种各样的画面。其中还有学生通过角色配合,真实生动地将自己的补充内容再现出来。在一番学习与演示中,学生对本节课文中的情感也完全领会,并且被作者笔尖流露出来的伟大母爱深深折服,还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4.引导阅读比较,体验散文内涵

对相关事物进行类比往往是人类得出结论的有效途径,可以让人们直观地总结出事物的优缺点。那么,在进行散文学习时也应该巧妙运用比较的方法,在比较中发现相关表达方法的妙处,在比较中发现用词的精巧,在比较中发现同类情感在不同形式下进行抒发的区别。比较在语文教学中所展现出的诸多益处已经受到教师的推崇,那么如何进行正确的比较将是每位教师应该进行思考的课题。在散文中找出表达技巧高超的句子,然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地删减和改造,让学生在修改后的句子和原文之间进行精细对比,从而将作者的表达技巧和用词特点完全凸显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细腻感受文章语言特点的独特魅力。

作家史铁生笔下的《秋天的怀念》中描绘了这样的情景:“她高兴地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引导学生改写句子,可以将其中重复出现的词语删掉,几经修改,学生发现达不到原文的表达效果,虽然与原文的意思差不多,但是欠缺一定的力度,而且所折射出的情感也不全面。比如原文中连用两个“一会儿”,既可以表达母亲得到我同意后的欣喜,而且还能看出母爱的深沉和伟大,这种双重效果体现了独具匠心的表达技巧,而且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去积极地进行比较。

总而言之,在进行散文教学时,应该切实平衡好品读手段在整体教学方法中的比重,使学生善于从字里行间捕捉作者的真情实感,获得一定的解析文本的能力,并且在散文学习中不断深入体会,使语文教学在学生能力普遍提升的推动下迈上新的高度。

编辑/李    莉

猜你喜欢

工具性散文技巧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指正要有技巧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