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双培养+” 建好人才“蓄水池”
2020-08-06彭光洪
彭光洪
“双培养”即把优秀的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优秀的教学、管理或科研骨干。保康县歇马镇中心学校在抓好“双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拓宽思路,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探索出了“双培养+”队伍培养模式,形成了融挖掘、储备、培养、管理、使用等环节于一体的干部培养系统,营造了“苟得其人,虽年轻必举”的用人氛围,树立了“唯才是举、得才必用”的鲜明导向。
“六个坚持”夯实青年教师信仰之基
“心中有信仰,行动有力量”。作为教师,教育信仰就是教师的行动指南。近几年,新上岗的教师总有一部分“朝秦暮楚”,期望把教育当作“搭石”,上岗几年就转行。针对这一现状,歇马镇中心学校党总支部用“六个坚持”,引导他们坚定教育信仰,筑牢思想之魂。
一是坚持对新上岗教师进行岗前集中思想教育和纪律警示教育,帮助他们尽快转变角色,修德修能,立志做“四有”好老师。
二是坚持举办“新上岗教师读书班”,鼓励他们在教育岗位上通过踏实努力地工作实现自己的教师梦。
三是坚持每年教师节组织新上岗教师到距集镇50多公里的边远学校开展“走边远、践师德、强担当”体验活动,让他们感受山区老教师扎根农村从教,为教育奉献终身的崇高情怀。
四是坚持举办“师德报告会”,学习全国劳动模范乔永斌、王安青等身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激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是坚持组建大学生支教团,组织集镇学校新上岗教师深入教学点,体验教学点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催生工作的幸福感、生活的满足感。
六是坚持利用微信群、QQ群、“学习强国”网络平台引导青年教师加强学习交流,帮助他们把稳思想之舵,增加精神之钙,扣好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三跟三带”搭好能力素养成长之梯
实践是最好的“试金石”,为帮助年轻教师在实践中健康成长,学校党总支部采取“三跟三带”模式培养党员干部。
跟岗、跟会、跟党,坚定职业理想信念。跟岗就是每年选拔有潜质的年轻教师跟岗中层,参与管理,让他们在实践中历练成长;跟会即让跟岗教师列席学校领导例会,不参与决策,可以提出建议,以此培养年轻教师的大局观,熟悉学校管理工作路径;跟党就是邀请年轻教师、非党员干部列席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汇报思想,交流跟岗体会、工作困惑及建议,让他们在庄严的气氛中受到熏陶感染,增强对党组织的向往,坚定职业理想信念。
“老带新、干带群、骨干带年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老带新”是指选派德高望重的老党员一对一帮带列入纳新对象的入党积极分子,全程指导完成纳新工作;“干带群”是指每名中层以上干部帮带一名后备干部培养对象,对教学业务和管理方法进行全方位跟踪指导;“骨干带年轻”是指学校安排一名优秀老党员帮带一名年轻党员,通过示范带动,指导激励年轻党员迅速成长为优秀党员或管理骨干。
通过持续开展“三跟三带”活动,给年轻人压担子、搭台子、竖梯子,帮助摘果子。一年来全镇有十余名年轻干部成长起来,3名上岗一年的教师递交了入党志愿书,被列为培养对象。近三年全镇共发展了3名党员,4名教师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搭台练艺”补足新上岗教师业务之钙
师徒结对促互助共长。坚持把“师徒结对”拜师仪式放在每年教师节举行,要求指导教师要带德、带才、带教、带研。年轻教师自定发展目标,制定成长计划,努力做勤奋有为的教师;新上岗教师严格落实“五个一”要求,即每周撰写一篇教学心得体会,每周至少听一节“师傅”的示范课,每月至少讲一节由师傅指导的公开课,每月摘录至少1000字的学习笔记,每学期公开发表一篇高质量的教学教研论文或取得至少一项县级以上的教研成果。学校实行师徒捆绑考核,定期评比优秀师徒。通过师徒结对,采取“五个一”措施,实现了新上岗教师“一年入门,两年达标,三年优秀,四年骨干”的成长目标。指导教师也在师徒互学相长中实现了自我超越,教学技能得到提高。2019年春,全县新上岗教师大比武,全镇9名教师参赛,5人获一等奖,多名教师参加全县达标晋级活动,成绩高居榜首。
达标晋级促苦练教艺。将全员性课堂达标晋级活动作为常规落实,每学年第一学期主要抓新上岗、转岗教师的入门课和全员教师的热身练课,第二学期开展全员达标晋级验收活动。活动前召开动员会,活动中对照标准备、讲、说、评,现场量化。一次未达标的继续组织二轮验收,两次依然不能达标的计入年度考核,推荐达标晋级优秀者参加县级评优。坚持“赛场选马”开展磨课研课活动,近几年全镇共涌现了全国模范教师2名、省特级教师1名、襄阳市隆中名师2名、保康县名师7名和保康县名班主任2名。
生本联盟助拔节成长。2018年,歇马镇两所初中与保康县熊绎中学(原县实验中学),镇小学与县实验小学结成“生本教育改革联盟”,每学期选派优秀管理干部、优秀教师到联盟校轮流驻校跟岗,学习管理方法和教学经验,已经有3批超过20人次驻校跟岗学习。
搭建多种平台,创造更多机会,帮助年轻教师解决能力短缺、素质短板、方法短路等问题。促使他们在学习中完善自我,在实践中发展自我,在合作中奉献自我,在竞争中提升自我,逐步在教学和管理岗位上站稳脚跟,业务之钙日渐丰实,一大批年轻教师已成长为学校管理的中流砥柱和教学业务的行家里手。
奖罚分明,树牢识才爱才用才之风
畅通渠道识英才。每年秋季开学,精选新上岗教师作为双培养对象,挑选有潜质的年轻人作为后备干部培养对象,根据意愿确定入党培养对象已成为工作惯例。为让分配到村小的教师进得去、留得住、过得好,找到回家的感觉,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六个一”生活用品:一套周转房、一套煤气灶、一个火笼、一张床、一套被子、一顶蚊帐,“对新上岗教师任何时候都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已成为共识。
跟踪管理求突破。好教师是练出来的,好干部是管出来的。每一项工作,从安排部署、执行落实、总结反思,到最后巩固提升、检查跟踪指导和评价考核,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目标上墙、措施上会、检查到周、督促到月。定期开展谈心谈话,早提醒、早纠正,时刻拉紧廉洁自律、规范从教的“警戒线”。
奖优罚劣树导向。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奖优罚劣,树立典型,鞭策后进。坚持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人岗相适的干部选拔标准,定期对所辖学校的主要干部進行轮换或更替,一批年轻教师走上了重要管理岗位。坚持问题导向,制度管人,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懒者罚”的用人之风。
经过系列“双培养+”举措,年轻教师自觉拜人为师,向实践学习,沉下心工作,学校埋头干事的氛围逐渐浓厚,模范领航、群芳争艳、后备充足、成片生长的发展态势已经形成,精心构建的后备干部、教学骨干“蓄水池”日渐充盈。
责任编辑/杨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