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学校”的学生发展(一):把班级建设成学生的心灵居所
2020-08-06王昌胜潘蓉
王昌胜 潘蓉
未来学校行动研究坚持“学生站在中央”的理念,希望学生得到全面而富含个性的发展。因为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家庭环境等种种因素,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思想和个性,我们努力寻找和开发丰富的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能选择性地汲取营养,获得多样的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从班级、学生中心和学校活动三个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班级是学生们的,应该把班级还给学生。我们需要做的是搭建更多的平台,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体验,支持学生成长,让学生自信、阳光。班级生活应尊重学生想法,把教室建设成有秘密、有角落、有故事的地方,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和心灵的居所。
支持型的班级系统共有四大版块:自主管理、班级文化、家校合作、班级活动。每个版块各自有三个层级的递升,代表着各个版块纵深发展的梯度和级别。
对于班级建设,我们有这样几个核心观点:
让墙壁说话,将教室建设成有意义的学习空间,教室即学室。
让教室有故事、有角落、有秘密,将班级建设成学生的精神家园和心灵居所。
育人的道路上有家长相伴,教师不再孤单。
自主的管理文化
人人认领事务(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
做事就是发展人。以低段为例,介绍如何培养学生的做事能力。
学生一年级:“今天我当小班长”——每个学生轮流挂教师工作牌值日,培养学生爱班级、为班级服务的意识。
二年级:“我是班级小主人”——18长官营(细分为黑板长、水长、灯长、地面长等),建立“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机制。
三年级:“爱上我们组”——班级里的小组评价制,所有评价指向小团队,旨在调动每个人的自主性,培养合作意识。
人人参与管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中年级(三、四年级),可以用部委制来管理班级。班级设大部长,负责管理四部的中部长。这四个中部分别为:生活常规管理部、学习常规管理部、行为常规管理部、活动常规管理部。用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四个中部长,中部长管理小部委,小部委采用招聘方式确定成员。这样一来,从大部委、中部委到小部委、部委成员,人人既是管理者,也是被管理者,在角色的互换中体会他人的不易。并且,在这个圆盘状的部委制管理中,老师的角色和位置是处在最外沿的,主要职责和作用是提醒、协调、建议。只有做到真正的放手,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班级自运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学生们的做事能力和管理能力都成长起来之后,高年级就可以尝试自运行了。比如无师班会、模板夕会、花样奖励……
案例:一节自主班会
401班的自主班会,有一百余位外来参观团老师观摩。整堂课完全采用自主学习的模式,几名学生分别充当主持人、梳理人、计时人、课堂管理人、活动策划人,全程贯穿在班会的课堂当中,而其他学生则以小组为单位用不同的形式来展现自己对于刚刚举行的班级活动的反思。活力派小组选择了新闻记者的采访形式;王者派小组选择了还原现场的舞台表演形式;running man小组选择了综艺活动的形式;书香派小组选择了一人总结多人补充的形式……学生们在众多陌生老师的注视下,展现出的自信的表现力、流畅的表达力、团队的配合力、班级的调控力几乎达到了令人惊诧的程度。
支持的班级文化
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历程中,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引领学生们参与班级建设,使学生们放开胆量,找到自我,获得自信。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经历了三个阶段。
墙壁会说话(展示空间)
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好墙壁,为学生搭建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发展爱好、增进交流、促进发展的平台。我们的基地学校,校园里满是学生们琳琅满目的作品,随处有学生们的个性空间。
案例:墙壁文化怎么建?
个人空间:除了各种作品展示外,还可以给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个人空间。
欣赏园地:“xx电话提醒我别忘记作业,谢谢!”“xx今天成功地帮助两个同学解决了矛盾”。让学生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同伴。
信息公告:如“好书推荐”向同学介绍各种新书;“活动信息”向学生介绍各种丰富的活动。
团队成长:如很多班级都有“花儿朵朵”“赛车咯”“登山比赛”等富含童趣的评价栏,记录着小组的成绩。将学生始终放在一個群体当中,而不是单独作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可以充分运用团队力量促进个体发展。
行为与策略:如“学习遇到了难题怎么办”,师生共同讨论、选择有效办法,将其罗列出来并张贴在显要位置,供学生参照应用。
关于墙壁文化的开发,也有三个层次:一是展示类,展示学生作品,激励学生成长;二是策略类,例如“如何处理同伴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学习上的困难”等,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三是心灵抚慰类,例如“回音壁”上可以让学生写上开心或困惑的事情,其他同伴看到后可以分享快乐或提供帮助、甚至是短暂的陪伴等,给予回应,让学生的内心活动得到关注。
教室有温度(互动空间)
学期之初,可以召开班级圆桌会议,组织学生讨论本班学期发展目标;每个月按照目标引导学生反思,并做出修正和积极的评价,期末根据期初制定的目标,向学校申报特色班级奖。在这种民主的、对话的、协商的文化熏陶下,增强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自我认同感。
在班级目标的指引下,教师可以引导每个学生制定个人学期发展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案例:如何制定相关公约?
班级公约:例如一年级每个班都有《目标墙》《方法墙》,它是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所制定的每个月要达到的目标。在开学第一个月,他们制定的学习目标是:“背挺直,不做驼背小老头;手放平,不玩东西认真听。”公约不要多,每个方面顶多三条,以便学生按照约定养成习惯。当达到目标之后,可以再加三条。这样循序渐进,有利于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
小组公约: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实情,商定小组公约。一般有指向合作(发言、倾听等)的约定,学习的约定(按时交作业等),活动的约定(集体活动注意事项)等。
学习方法:在各个班级,都有像《我们这样预习》《我们这样批注》《我们这样表达》这样的公约。
活动约定:如低年级共同制定的《我们这样玩球》《我们这样保管》《我們这样整理》等。我们这样玩球的约定:球是用来拍的,不是抱着跑的(有学生为了抢球玩,老追着抢球);可以咨询:我和你一起玩吧;轮流玩球,每人一次……
案例: 学生们需要奖励吗?怎么奖励学生?
以前的奖励方式:发零食、全班表扬、给家长发祝贺短信……都用遍了,重复的方式很难掀起学生内心的波澜、难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如何让学生保有激情,保有持续的积极性呢?
班队会,我们用大屏幕投影出主题:奖励方式自己说了算!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议论开了:把学校的图书带回家看(梓俊);教双琪写作业(佩琪);免写一次作业(妙如);保管班级长跳绳(玺良);上一次小牛顿班(孙凯);第一个吃饭(博凯);到外面公园玩(灿灿);给同学们发水果(紫玲);使用相机(佳萌);和校长合影(睿睿)……
透过学生们的语言能看到学生单纯的内心世界,那个想把学校图书带回家看的刘梓俊是个非常爱看书的小伙子,他一定是徜徉在书海的世界里尝到了甜甜的滋味;那个想教刘双琪写作业的贾佩琪是个非常文静的小姑娘,说这话时她和刘双琪正好同桌,她一定是在平时的帮助中感受到了帮助同学的快乐;那个说着想上一次小牛顿班的孙凯,一定非常非常羡慕其他同学去上小牛顿班,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他一次也没有亲身体会到小牛顿课的快乐,只好把这种小心思藏在心里深深掩埋;那个想给同学们发水果的陶紫玲,是个非常热心的小姑娘,她一定是发现了老师每次发水果的辛苦,一定是想替老师分担责任、为同学们服务的……
心灵有居所(主题教室)
“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往往不是其专业本身,而是专业以外的东西。”这里“专业以外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学生们的情绪管理,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我们应努力将班级建成能让学生倾诉困难、安顿心灵的场所。
案例:“心情管理园”
有老师开发了“心情管理园”,有若干心情袋,袋上写着经过学生们自己梳理出的表达心情的词语,分别为:孤单、惊喜、充满感激、激动高兴、有点生气、有点伤心难过等。学生们遇事可以将自己的姓名签插在相应的心情袋里,这时心情袋就像一个无声的朋友,静静地听着学生们的诉说。班上的“帮帮团”通过定向交流、陪伴玩耍、共同学习等方式,帮助同学进行心理疏导。当然,教师也会适时介入。学生渐渐学会通过多种方法来调整自己的情绪,踢开学习与成长中的绊脚石,健康快乐地成长。
改变教室的布置与文化,通过“系统的构建”把学生们带入一个强大的磁场。这是主题教室的意义所在。
案例:主题教室—水滴之家
“水滴之家”是四年级的一个主题教室,围绕“水滴”这个主题,学生们取班名、设计班徽、凝练班级精神,提炼班级目标。教室里的文化墙板块也成为系统,每个板块都诠释着水的精神:“水之纯净——我们的约定”“水之包容——我们眼中的正能量”“水之灵动——我们的创意园”“水之坚持——我们的激流榜”“水之渊博——我们的学习园”……
除了上述显性文化的系统构建之外,水滴之家还开发了“水课程”作为班级的主打课程,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寻水”。引导学生先从水龙头里流出的水进行思考:水是从哪里来的?顺着这条线不断往上追溯,明白了水龙头里的水来处于自来水厂。学生们去自来水厂进行现场了解。去之前,学生们做了大量的预测,包括水厂的样子、工作人员的状况等,提出一系列想要了解的问题,再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答案猜测,最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和预设走进水厂实地考证。当发现考证后的答案与预设的答案有出入时,老师们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思维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水厂站过后,学生们再追溯到上一站,也就是水库,水库的上一站又是哪里呢?就这样一步步追根溯源,为的是培养学生们的质疑能力和批判思维,同时在实地考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们交际、思考、信息整理等多项能力,以此引领学生们学习水的“钻研”精神。
责任编辑/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