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脉利颗粒治疗不同亚型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8-06郭翃江严之红
张 茗 ,孙 洁,郭翃江 ,严之红 ,纪 红
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病,发病率、致残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与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脑脉利颗粒由益母草、三七、黄芪等十一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益气通脉的功效,能显著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储备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1]。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和结局因病因和发病机制的不同而不同,本研究根据脑梗死TOAST分型研究脑脉利颗粒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6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2例,年龄51~82岁,平均(62.5±4.8)岁,其中男74例,女48例。诊断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版中的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 和(或)MR 证实。
入组标准:年龄18~85岁,意识清楚,发病2 w内入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发病后昏迷;(2)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现患有或以往患有脑出血、脑肿瘤、脑外伤及其他脑部病变者;(4)过敏体质;(5)痴呆及精神病患者;(6)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或系统感染。
1.2 方法 12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给予相同缺血性卒中的基本药物治疗(包括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同时给予患者低盐低脂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观察组在上述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脑脉利颗粒(南京柯菲平盛有限公司)1次10 g,1日3次,21 d 为1个疗程,治疗时间为1个疗程。对照组在上述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安慰剂用法、用量、治疗时间与观察组相符。
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按照TOAST 亚型,分别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rge-artery therosclerosis,LAA)、心源性栓塞型(cardioembolism,CE)、小血管闭塞型(small-artery occlusion,SAO)、其他明确原因型(otherdetermined cause,OD)、不明原因型(undetermined cause,UND)[3]。
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1 d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NIHSS评分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越低,神经功能损伤越轻;Barthel指数评分评价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4,5]。盲法和质量控制:本试验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患者可能被选中两方案中的一种治疗。本试验由取得主治医师资格以上的医师完成,在试验实施过程中定期对临床研究者进行一致性测评,尽量避免结果发生偏倚。
2 结 果
2.1 基线情况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治疗前基线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和既往史)、TOAST分型、NIHSS 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2.2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2.3 不同TOAST分型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的变化 观察组LAA、SAO、OD、UND亚型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同分型的改善(P<0.05),其中LAA亚型的评分改善更优于其他分型(P<0.05);CE亚型的评分改善在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不同TOST亚型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分)
表3 2组治疗前后不同TOST亚型NIHSS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 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服药早期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其中1例伴有恶心,但可耐受,服药1 w后不适症状逐渐缓解。除此消化道症状外,未发现脑脉利颗粒有其它可肯定的严重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两组对肝肾功能、血尿粪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影响。
3 讨 论
脑脉利颗粒是由益母草、当归、三七、姜黄、丹参、黄芪等组成,其主要药效学研究结果证实,本品具有改善脑缺血、抑制血栓形成、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加纤溶活性、改善微循环、改善血液流变等作用[6]。
TOAST分型是脑梗死常用的分型标准,也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中推荐的首选分型方法。不同亚型的脑梗死有不同的发病机制,查阅相关文献尚无报道脑脉利颗粒在脑梗死各个亚型中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本研究旨在探讨脑脉利颗粒在急性脑梗死TOAST分型中对不同亚型患者的疗效。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口服脑脉利颗粒治疗21 d后与对照组比较,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改善,提示脑脉利颗粒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有效。观察组LAA、SAO、OD、UND亚型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相同分型者,各病因分型间比较,LAA亚型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其他病因分型。LAA 是急性脑梗死最常见病因,此类患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造成大动脉粥样硬化形成[7]。有研究显示脑脉利颗粒在调节脂代谢异常方面疗效显著[8],推测脑脉利颗粒可能通过参与脂代谢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另一项研究显示脑脉利颗粒有显著的血管新生促进作用,且高剂量脑脉利颗粒对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栓形成有预防作用[9]。因此,推测脑脉利颗粒通过影响血小板聚集、脂质代谢以及促进血管新生等多种机制改善大动脉粥样硬化。与张敏等研究结果不同[10],本研究显示CE亚型的评分变化在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CE亚型较多地累及颈内动脉主干、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主干,缺血梗死面积大有关,故神经系统损害明显且容易进展,易出现明显的脑水肿和意识障碍[11],本研究入组病例排除了发病后昏迷、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痴呆等严重病例,故入组病例的NIHSS评分较张敏等入组的评分低。此外,CE亚型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治疗及康复周期长,但本研究观察周期仅21 d。故需进一步扩大样本、延长观察周期以评价脑脉利颗粒对CE型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已有研究证实脑脉利颗粒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是安全的[12],我们在治疗中仅发现2例患者服药初期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等消化道症状,无特殊处理经1 w后逐渐缓解,无其他不良反应,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12],说明脑脉利颗粒是比较安全的。
本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第一、本研究样本量较少、且为单中心、非双盲的随机对照研究;第二、观察周期较短;第三、本研究是以医院为基础,那些病变轻微未入院治疗或发病后出现意识障碍等较重的患者没有纳入,存在一定的选择偏倚。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尽管如此,作为一项首次观察脑脉利颗粒对脑梗死患者不同病因预后和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的探索性研究,我们发现脑脉利颗粒能有效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因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有效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