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埋线结合综合护理对老年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观察

2020-08-06王雅慧白如鑫龚元戎

中国疗养医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失眠症穴位护理

王雅慧 白如鑫 龚元戎

失眠症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生理心理疾病,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长于6个月即为慢性失眠症。近期我国学者一项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群失眠的患病率为47.2%[1]。目前我国老年失眠患者在服用药物治疗上存在很多不规范现象,对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认知不足,故存在多种风险,而针灸疗法作为一种绿色疗法应用越来越广泛[2-4],我中心对于住院患者运用穴位埋线结合综合护理在性失眠症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确诊为慢性失眠症的老年患者64例均来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联勤保障部队天津康复疗养中心中医康复科住院部。按随机数字表分组,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男13例,女19例;年龄61~82岁;病程12~96个月,平均病程22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67~84岁;病程20~78个月,平均病程26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获得天津康复疗养中心伦理学委员会的批准。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及《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制定诊断: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 min;睡眠维持障碍:夜间觉醒次数≥2次或凌晨早醒;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浅,多梦;总睡眠时间缩短,<6 h;日间残留效应:晨起后无清晰感或整个白日不够清醒、头昏、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能集中、不能恢复精力充沛、疲乏无力或者打瞌睡等,影响白日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3次并维持6个月以上;排除继发性失眠如患者自身精神或躯体疾病等原因。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年龄60~85岁;曾使用苯二氮类及其他类镇静药物或精神类药物,停药2周以上者;过去2周内未接受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者;无吸烟、饮酒、咖啡等依赖者;入组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8分,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患脑血管疾病存在严重肢体运动障碍、言语障碍者;合并肿瘤、血液、皮肤疾病患者;存在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性障碍病者;既往患有癫痫病史者;畏惧针灸或晕针等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患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良患者;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者;存在酒精依赖及药物滥用或者依赖者。

1.5 终止与脱落标准 疗程中自行退出者,或未能配合疗法及自行更改治疗方法者;疗程中病情加重或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或并发症而被迫终止试验的病例;未完成规定疗程或者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者。

1.6 治疗方法

1.6.1 观察组 应用穴位埋线疗法结合综合护理。穴位埋线治疗,器材:包括一次性弹簧式微创埋线针,直径0.9 mm;植入埋线PDO线体,规格2/10 mm(上海雅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医用皮肤记号笔(05C)(唐山先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无菌换药包(HYB-Ⅰ)(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7.5号)(江西科邦医用乳胶器材有限公司)。操作方法:助手于所选取穴位局部常规严格消毒,术者佩戴无菌外科手套,用记号笔标记所选穴位。主穴:安眠穴、肾俞、心俞、四花穴、足三里、三阴交,均为双侧取穴;配穴:心脾两虚者加用内关、膻中;肝郁气滞者加用期门、风池;脾胃虚弱者加用中脘、脾俞;心肾不交者加用神门、百会;痰瘀交阻者加用丰隆、血海。取穴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埋线时术者右手持针,助手用消毒镊子将PDO线体置入一次性埋线针前端,使线体整体完全进入埋线针头中,操作者快速将针体刺入所选穴位,并提插3次,根据穴位解剖部位,刺入深度以2.5~3.5 cm为宜,术者右手食指快速按压埋线针尾部弹簧,即可将线体留置于穴位中,退针后用无菌纱布按压针孔(不要揉按)以控制出血,针孔以无菌穴位敷贴覆盖,1次/周,共治疗4次。综合护理方法,系统培训:建立专病护理团队,对参与综合护理的护理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其培训内容包括用药知识、心理疏导的方式方法、规范用语、交流方法与技巧、体质辨识知识、养生膳食知识、安眠操及太极拳的培训练习等,以能达到失眠患者的全程护理要求。健康宣教:在入院之初进行健康宣教,了解患者的睡眠习惯,如:是否与配偶同室,是否有打开电视、广播或者音乐入睡的习惯,是否有打开台灯入睡的习惯,是否存在更换床铺即难以入睡的情况,是否有起夜的习惯等。指导患者记录睡眠日记,详细解释住院流程、熟悉环境。心理护理:①入组患者建立微信群,群中推送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养生知识,健康讲座,有针对性睡眠、心理知识讲座,膳食指导,并可集中时间进行病情相关解答、用药提醒等,以便于及时解答疑问、分散注意力、使老年患者感受到关爱、关注等。②责任护士了解患者的基础病治疗及用药情况,目前存在的家庭困难情况,焦虑、担心的事件,对于治疗方案的顾虑、担忧,对膳食、生活环境的可能存在的不便等,列表后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及解决相关问题,如不能及时处理的问题记录后在晨起护理团队会议中集中讨论,尽可能给予患者足够的帮助。集体活动:定时组织指导患者进行安眠操、太极拳练习,定期进行睡眠卫生、心理卫生讲座,在专科会议室定期举办读书会及棋牌等娱乐活动。环境护理:病房摆放适宜的绿植,提供暖色调的床单位,提供书报架摆放当日报纸及适合老年人阅读的书籍、杂志(均由本科室及爱心人士捐赠提供)、在室内摆放可以随意记录事件的易擦板,病房放置湿温度仪以监测室内温度及湿度,并在病房放置爱心箱(内含老花镜、放大镜、雨伞、助眠眼罩等)。

1.6.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常规服用右佐匹克隆片(3 mg/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每晚睡前口服3 mg,并给予常规护理。

1.7 疗效评价

1.7.1 观察指标 睡眠质量评价:采用PSQI量表,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分别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7个方面评价,总分范围为0~21分,得分越高提示睡眠质量越差。睡眠生理指标监测:睡眠腕表及监测系统(深圳新元素医疗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由监测当晚患者关灯前佩戴开始记录至第二日早患者醒来结束记录。在分析系统中选取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中间觉醒总时间及深睡眠总时间4项指标作为监测指标。

1.7.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定疗效,治愈:睡眠时间>6 h/d,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时间增加3 h/d 以上,睡眠深度增加,醒后精神较充沛;有效:睡眠时间增加<3 h/d,症状有所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或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1.7.3 护理满意度评价 依据为我科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为100分,非常满意:>90分;满意:76~90分;基本满意:60~76分;不满意:<60分。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干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 评分比较(见表1)两组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PSQI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前后观察组PSQI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SQ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注:PSQI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P<0.01;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dP<0.01

?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生理指标比较(见表2)治疗前两组比较,总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中间觉醒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与本组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后睡眠潜伏期、中间觉醒总时间均小于治疗前(均P<0.01),总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均长于治疗后(均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睡眠潜伏期、中间觉醒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生理指标比较(±s) 单位:mi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生理指标比较(±s) 单位:min

注:治疗后各项生理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cP<0.01

组别 例数 时间 总睡眠时间 深睡眠时间 睡眠潜伏期 中间觉醒总时间观察组 32 治疗前 240.09±8.67 45.21±3.21 51.03±5.17 64.25±6.77治疗后 362.32±10.03ac 68.45±6.17ac 27.11±6.05ac 42.26±5.15ac对照组 32 治疗前 237.72±10.83 43.78±4.55 53.42±4.10 66.37±8.34治疗后 321.11±8.79a 56.79±.18a 31.69±5.21a 57.40±6.83a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见表3)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4) 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表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治疗期间,观察组中2例出现埋线处皮下血肿,无晕针、过敏等其他不良反应。

4 讨论

失眠既是一种症状,同时也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受到过失眠的困扰,而慢性失眠症在老年人群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严重者甚至引发意外事件而危及生命。由于我国医疗条件及人民群众认知水平的限制,相关研究[6]发现能够得到规范治疗的患有慢性失眠的老年人的比例不高于20%。在《中国人失眠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年版)》中对于患有慢性失眠症的老年人更推荐使用心理和行为治疗,药物治疗放在其次,同时也推荐应用中医药疗法进行治疗,其中针灸疗法为中医疗法中证据级别较高的疗法[6]。

失眠症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等,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有着较为深刻认知,《灵枢·大惑论》指出“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满;不得入于阴,阴气虚,故目不寐。”《灵枢·营卫生会》则曰“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转,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寐。”《景岳全书·不寐》篇认为“不寐证虽病有不一,然唯知邪正二字则尽之已。盖寐本乎阴,神其主也,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之不足耳,有邪者多实证,无邪者皆虚证。”祖国医学认为不寐病因较多,实因以痰、热、火、郁、湿、食为主,虚则责之于气血阴阳失调。而老年人失眠多则之于脏腑虚衰及痰瘀,其病位主要在心、肝、肾三脏[7]。结合病因病位,我们在穴位埋线中所选主穴为安眠穴及双侧心俞、肾俞、四花穴、三阴交、足三里。经外奇穴安眠穴具有安神定志之功,为治疗失眠的特效穴,它也是阴阳跷脉分布循行所过之处,能够沟通阴跷阳跷脉经气运行。心俞、肾俞、四花穴均为背俞穴,可调理心、肝、肾三脏,具有补益虚损、行气活血、滋阴除烦之功效。而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疗法的现代延伸与发展,本研究所选择的PDO线体是一种聚对二氧环已烷材料,其安全性高,在人体中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可以长时间刺激所埋线之穴位经络,具有吸收过程无明显不适反应、过敏率低、治疗次数少、患者更易接受等诸多优点。在慢性脏病的治疗上早在《灵枢·终始》篇即曰:“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故本研究选择穴位埋线疗法也契合与此。现代机制研究[8-9]也表明针灸疗法通过调节下丘脑5-HT、5-HIAA、DA、NA等多种脑内睡眠中枢抑制/兴奋神经受体等多靶点的作用而起到改善睡眠质量的作用。适宜的护理方法对于失眠患者能起到“心理疗法”“行为疗法”的双重作用,本科室结合自身优势、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膳食、养生、体操、功法等中医护理特色方法,结合环境、心理等进行住院患者的综合护理,与穴位埋线配合可起到全程干预的作用,以求更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关研究也表明[10-11],护理干预可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两组均可以改善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症状,而穴位埋线结合综合护理组总有效率达96.9%,护理满意度为1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后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应用睡眠腕表监测总睡眠时间、深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中间觉醒总时间四个重点监测指标上,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明显提高了慢性失眠患者的总睡眠时间及深睡眠时间,减少可睡眠潜伏期及中间觉醒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改善患者睡眠结构和睡眠质量,起效更加迅速。

综上所述,穴位埋线疗法结合综合护理对于老年人慢性失眠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良好的推广普及可操作性。因本研究由于受到条件限制,对于所选取患者理化指标的变化、机制研究未纳入设计中,样本量有限,亦未对证型及分类进行研究,下一阶段力求进行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失眠症穴位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失眠症的发病机制与中西医治疗手段的研究进展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177例中老年失眠患者PSG的特点分析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夏季穴位养心